“蓬皮杜”是如何建成的? 这“高技派(High-tech)”扛鼎之作的设计方案,是从681幅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那是1968年,巴黎诸多艺术博物馆里收藏了各式珍贵的古代艺术品,却少有供现代艺术品交流的地方。于是,当时的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计划在市区内建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市中心第四区“博堡”广场的大片停车场,就这样成为被选中的地方。 当时,建筑行业已经打破国界,很多重要建筑物,诸如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大厦、悉尼歌剧院等都是以公开向各国征求设计方案的方式寻找设计师的。于是,这座艺术中心的设计竞赛也面向世界展开了。49个国家,681个方案,经由世界著名建筑师组成的评委会评审,意大利设计师皮阿诺(Renzo Piano)和英国设计师罗杰斯(Richard Rogers)的联合设计方案,获得了实现建造的机会。工程于1972年动工,到1977年初,如今这“内脏外置”的钢铁建筑便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这里,几乎收录了所有“现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毕加索、马蒂斯、达利、杜尚、安迪沃霍尔、波洛克……两千多幅作品按照时间和流派静立着等待它们的有缘人。博物馆还经常运用现代的声光技术赋予艺术品新的生命,每每逛去,都会有新的发现。 但它的存在,不单单是以现代艺术博物馆身份,可以说,“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中心”四部分构成了这一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中心。在这里,民众可以最大限度地与文艺接触,参与视听艺术活动,参观艺术展,观赏电影与音乐,进行图书阅览,研究工业美术……俨然成了一座文化超级市场。 总统界的先锋艺术家 而提起这样一座颇具代表意义的建筑,自然不能忘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那个人——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记得大学城组织去蓬皮杜艺术中心参观的一次,进门前,讲解员问大家:“大家知道蓬皮杜是谁吗?没错, 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但是,人们基本已经不记得他了……好在他支持修建了这座艺术中心,让他的名字能够一直流传下去。” 或许,在政治上,蓬皮杜确实不如他的前任戴高乐那样有知名度,但在戴高乐任期,他是最重要的谋士和最受信任的顾问,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担任过议员而成为总理的人。他辞职过两次,之后却仍被戴高乐重新委任,直到通过普选继任总统。如此的人,想必是有相当的才华。 1911年7月5日出生在法国中南部的教师家庭,蓬皮杜自小就极好学习,如他在《蓬皮杜回忆录》中说:“我的生活是为学习而安排的。”毕业后他当过教师,后来便赶上了二战,法国沦陷。蓬皮杜先是应征入伍,随后参加了抵抗运动,巴黎解放后,蓬皮杜才渐渐进入了政界。同时,他还颇有经济头脑,担任过洛希尔兄弟银行的总经理,又先后兼任受洛希尔财团控制的一系列大公司的要职。连当时的报刊都称他为“世界闻名的理财专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