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一个好的写作者要有能力剥离“伪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花城微信公众号 newdu 参加讨论


    一个写作者一生所写的是他自己对人生、人性的理解,对他所处的时代的把握。一个好的写作者要有能力窥视到生活背后的生活,有能力剥离“伪生活”,有能力表达边缘的东西。——冯积岐
    记者:从1983年您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34年来,共出版长篇小说12部,累计发表中短篇小说250多篇,完全可以用笔耕不辍来形容,写作占据了您生命中最多的时间,写作对于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冯积岐:对我而言活着就是写作,写作就是活着。这是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三十多年前,当我扛着农具在田地里劳动一整天,晚上躺在只有一间大的土厦房中开始阅读文学书籍的时候,只是想,有朝一日用文学作品把自己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后来,我尝试着写作,在消息闭塞而偏远的农村,只是埋下头去写。再后来,有了写作的自觉性,自己的想法依旧很单纯:把自己对人生,对人性,对这个时代的理解用一支笔固定在纸上,把笔下的人物固定在纸上,但愿我死之后,纸上的人物还活着。随后,我不再做农民了,成了职业作家,头顶上有了几顶帽子,可是我认为,我写作的功利还是写作。我对那些把因为写作而获得的副产品——荣誉兑换成权利、地位、金钱或美色的写作者的作为不敢苟同。一个作家,留给后世的只能是作品。
    记者:作为一位小说作家,您认为小说到底是什么?
    冯积岐:给生活增添了意义的生活就叫小说。当然,意义是有层面的,有社会层面、思想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哲理层面等等。好的小说并非停留在简单的社会层面,而是达到了较高的层面。目前充斥于市场的大多是简单层面的简单小说,简单的小说并非只是一看就懂一目了然的小说,简单的小说是思想苍白、情感干瘪,缺乏艺术感染力的小说。
    小说是人物的心灵史。一个好的写作者要善于揭示人物内心很隐秘的那一部分——包括人物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龌龊和丑陋。一个好的写作者要有能力窥视到生活背后的生活,有能力剥离“伪生活”,有能力表达边缘的东西。
    记者:根据您的自身经历,谈谈好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冯积岐:作家首先要有生活积累,也是我常说的背靠点。我在故乡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伤感的少年和青年中最艰难的岁月,感受和体验了我以后未曾感受和体验的人生的多汁多味。我只能在这个背靠点上开掘,它是我精神扎根的土壤,是我写作的源泉。这也是我的作品大都以农村和农民为故事生发地的原因。
    作家应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小说是美的符号,这种美,离不开形式的构架。一个有个性的写作者必定是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的追求者。古今中外的小说大师们不止给我们后代人在艺术长廊中增添了一个又一个使人难以忘却的典型形象,他们在艺术形式上的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甚至难以理解,使我们后世作家至今为之叹服或无法超越。一个在艺术上没有追求没有创新的作家必定是平庸的写手。
    作家应该有较高的人格修养。一个写作者一生所写的是他自己对人生、人性的理解,对他所处的时代的把握。一个好的写作者,要学会把自己的真实感情融入小说。首先自己要为生活而动情,被生活所触动,不然,在纸上流动的只是内分泌,而不是情感。作品要有深度,前提是写作者本人要有深邃的思想、深刻的见解,要对时代、对人生、对人性有很强的透视能力。
    作家需要耐心和坚持。做人须要耐心,做文章更需要耐心,耐心地体味人生和社会,耐心地积累生活和人物,耐心地等待机会和神来之笔,耐心地伏案写作,这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让作家回到生活中去,让作家回到案头上去,让作家回到创作中去。埋头耕耘,不问收获。用路遥的话说就是像牛马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本文转载自《宝鸡日报》)
    
    作者简介
    冯积岐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小说界》等数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二百五十多部(篇)。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逃离》《村子》《遍地温柔》等十二部,并出版八卷本长篇小说文集,作品曾多次获奖。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创作组组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居西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