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不乏建树的哥伦比亚女作家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外国文学动态》 朱景冬 参加讨论

    哥伦比亚早已步入现代文明国家之列,但依然存在大男子主义和重男轻女的陋习。在文学方面也不例外,女作家即使有非凡的成就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承认。
    历史上,哥伦比亚曾经产生过几位颇为重要的女作家,如殖民地时代的何塞法·德尔·卡斯蒂约(和1671-1742),19世纪的何塞菲娜·阿塞维多·德·戈麦斯(1803-1861)、希尔韦利亚·埃斯皮诺萨(1815-1886)、索莱达德·阿科斯塔·桑佩尔(1883-1913)等。但是女作家作为一种有一定影响的力量登上文坛,却还只是几十年前的事。迄今为止,和男作家的数量相比,从事文学创作并能够发表作品的女性依旧是少数。而在这少数女作家中,大多数又是诗人,写小说的却寥寥无几。
    她们说:“我是男作家”
    在屈指可数的女小说家中,大部分是成年女性,并且大多住在欧洲。女诗人则比较年轻,她们几乎都是老作家的女儿或其他亲人。她们中没有几个靠写作为生。她们有的在大学任教,有的为报刊当记者,有的在外交部门任职,也有的做秘书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很年轻的女作家,颇有才气,对文学极其喜爱,精力相当旺盛,受到了社会的注意。
    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因素所致,还没有一位女作家写出像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样的作品。所以她们在国内和国际上受到尊崇的程度远不能和男性作家们相比,因而她们也就和智利、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等国的女作家一样,大多数未能在拉美文坛上大放光彩。
    然而,这些女作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喜欢被人们划分为派别。所以,要想确定她们属于什么流派或有什么倾向,是很困难的。此外,她们也不愿意被人截然同男作家划分开,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被辑入清一色的女作家作品集。如果有人试图这样做,她们就会提出抗议,说“我是男作家!”
    她们还抱怨人们不理解甚至曲解她们的作品。由于她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她们的作品的主题往往跟爱情、跟自己的生活阅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当她们的作品是反映普遍的社会问题的时侯,也常常被认为是表诉衷情,是罗曼蒂克。这使她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她们感到非常恼火。
    对待女作家们的作品,批评家倒是不抱成见。但是他们不了解她们。还有更糟的方面,那就是在评价她们的时候,常常首先把她们看作女人,其次才把她们视为作家。实际上,在批评家的头脑里也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有两部具有同等价值的作品,他们偏爱的肯定是男作家写的,决不会相反。
    出版者的态度呢?他们倒不会因为作者是女性而拒绝出版她们的作品。但是对女作家写的东西总抱着某种怀疑态度,并认为采取这种态度是客观的,谨慎的。所以,除了那些文学成就特别突出的女作家外,许多女作者均需要一种非文学方面的帮助或支持才能出版作品:要么是大人物的女儿,要么是有影响的人士的妹妹或妻子,有的甚至只凭仗自己的美貌或苗条的身段。
    令人注目的文学建树
    但是在各方面的歧视面前,哥伦比亚女性并没有自暴自弃。她们充满生活的勇气,进行着多方面的人生选择。写作就是其中之一。正如诗人、批评家和文学教授蒙塞拉特·奥多涅斯女士指出的,“目前,哥伦比亚出现了诗歌的复兴,出现了许多妇女写小说、回忆录、日记、书信和其他文学作品的现象。在文学世界里,她们找到了表现那些不能用其他办法解释的事物的形式。”
    值得庆幸的是,当今哥伦比亚女家虽然屈指可数,但是她们颇有建树。阿尔瓦·露西娅·安赫尔和范尼·布伊特拉戈是哥伦比亚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的女小说家。她们都曾侨居欧洲。安赫尔1939年生于佩萝拉,迄今已出版《冬天的葵花》(1970)、《阿利西娅两次)(1972)、《绿色柠檬树上的斑鸠》(I975,获“埃索”文学奖)、《啊,永不消失的荣誉!》(1979)、《贵夫人》(1982)和《东奔西走的女人》(1984)等六部小说。她的小说题材多种多样,注重表现人物的心态。其人物多为女性,如女歌手,贵夫人等。范尼·布伊特拉戈1943年生于巴兰基利亚,很年轻就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和卡利市的虚无主义诗人们建立了联系。18岁时发表首部长篇小说《神灵们讨厌的夏天》。后来又出版《狐狸尾巴》(1970)、《祖父的家》(1979)、《帕尼亚曼人》(1979)和《阿弗罗迪塔的爱情》(1983)、《甜蜜的夫人》和《美丽的动物》(2002)等长篇小说和《稻草人》(1964)、《另一些人》(1973)等短篇小说集。她的作品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家庭冲突、社会矛盾、政治斗争、经济问题和儿童生活,洋溢着现代社会生活气息。她的小说创作被认为“起了为哥伦比亚现代文学开路的先锋作用。”
    另一位颇有建树的女作家是著名的艾利莎·穆希卡(1918-),她生于布卡拉曼加,已经出版15部作品。其中三部是长篇小说,即《卡塔利娜》(1963,获“埃索”文学奖)、《两个时代》和《雾中的波哥大》。其他是短篇小说集《安赫拉和魔鬼》、《高高的烟囱》、《偶像商店》、《小动物志》 等。他的作品大多表现20世纪妇女的基本问题:怎样成为家庭的一员,如何独立,如何自信地面对生活,如何享受性爱和友情,如何过公共和私人的生活。《卡塔利娜》是她最重要的作品,写的是内地小城几个人物的生活。小说以内战为背景,由女主人公卡塔利娜回忆自己的家庭历史和同她的情夫的关系,表露了她的内疚和悔过的心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叙述风格通俗流畅,至今深受读者和研究者的青睐。由于在文学语言上的非凡造诣,她于1983年被选为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院士。弗洛尔·罗梅罗· 德·诺拉(1933)是第三位有建树的女作家,曾获“埃索”小说奖。获奖小说是1966年出版的《三开,八点》。她生于孔迪纳马尔卡,曾任外交官和记者。她的作品还有《我的长官法比安·西卡查》(1967)、《热带的撞击声》(1972)和《对权势的梦想》(1978)。诺拉关心的问题是妇女的地位和男人的权力。其作品表现了对妇女的同情和对专制统治的抗议。作品的风格具有讽刺意味和异国情调。应该提及的其他女作家还有:罗西奥·贝莱斯·德·彼德拉伊塔,1972年以小说《地主》获纳达尔小说二等奖。她的其他作品有《男人、女儿和母牛》、《地下蓄水池》和《两支玫瑰的盟约》。格洛里亚·塞西莉亚·迪亚斯1951年生于卡拉卡省金迪奥,曾攻读西班牙文和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8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湖中的秘密》,1985年以《萤火虫的山谷》获轮船文学奖。其后出版《鹿的太阳》(1993)、《心中的国王》(2007)、《记忆的风筝》(2008)、《太阳的另一张面孔》(2009)、《用眼睛听我说话》(2000)和《蓝瓶》(2003)。玛维尔·莫雷诺,1939年生于巴兰基利亚,在发表了短篇小说集《一位贵夫人生活中的大丑事》后,又出版长篇小说《十二月吹来微风》(1987)等。其作品大多表现哥伦比亚和拉美其它国家上层社会妇女的思想和生活。其创作受到伍尔夫、乔伊斯、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有些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艾莱娜·阿劳霍,1934年生于波哥大,是小说家也是随笔作家和批评家。其作品有长篇小说《丢莎基约的节目》(1981)、《标志和信息》(2003)、《热望与愤怒》(2007)、《卡尔洛塔的悲伤》(2007)和短篇小说集《苍蝇的M》。她的创作具有社会批判倾向,同时注重揭示人的内心冲突。《丢莎基约的节日》表现的就是一群人面对噩梦、幻想和永恒的死亡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她的小说为哥伦比亚文学开辟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其主要倾向是集中反映男人和女人面对自身价值采取的态度。
    此外,不能不提下面这些也有一定建树女作家:卡利市作家玛丽亚·艾尔维拉·博尼利亚(代表作是《笼子》)、瓜希拉作家凯蒂·古埃约(《永恒的圣特罗佩尔》和安蒂奥基亚作家玛丽亚·艾莱娜·乌里维·德·埃斯特拉达(《时间的爬行》)。关于埃斯特拉达的作品,哥伦比亚作协主席海迈·梅希亚·杜克曾说:“毫无疑问,艾斯特拉达的小说《时间的爬行》是迄今为止哥伦比亚女作家写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享有盛誉的女诗人群
    有人对当今哥伦比亚女诗人做过统计:至少有100多位。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玛鲁哈·比埃伊拉,1922年生于玛尼萨莱斯,曾在大学任教,也是一位书评作家。其诗作有《雨钟》、《一月的诗篇》、《小小的关键》、《平静的城市波帕扬》和《诗》。后来出版诗歌总集,题为《我自己的话》。她的诗,风格清新,读来亲切,没有形式主义的俗套,还具有浪漫色彩。内容是歌唱大海、风雨、朋友的友谊,表现人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她的诗再现了诗人童年时代的生活、初恋的情景、祖父母的梦幻、远方村镇的面貌、港口的神奇故事等等。另一位诗人多拉·卡斯特利亚1924年生于波哥大,曾任外交官和新闻记者,多次获诗歌奖。她是哥伦比亚语言学院院士。她十五六岁开始写作。诗作有《呐喊》、《爱情的真谛》、《永恒的痕迹》、《阴暗的十字架》、《哥伦比亚女人的诗》等。她的诗具有浪漫情调和梦幻色彩,充满对往事的怀念和纯朴的感情,主要表现生活、爱情和死亡。第三位女诗人梅伊拉·德尔马尔,1921年生于巴兰基利亚,本名是奥尔加·查姆斯·埃尔哈奇。作为诗人,她是“石与天”诗派的继承者。其诗作有《忘却的黎明》、《梦中的真事》、《相爱的地方》、《秘密的岛》和《没有影子的客人》等。她的诗具有反现代主义倾向和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风格上受希腊、罗马和美国诗人的影响。表现的对象是大海、宇宙、岛屿和个人的往事。表现形式不落旧俗,表达感情适可而止,决无那种过分的感情宣泄。她是一位有节制的诗人。第四位女诗人玛蒂尔德·埃斯皮诺萨·德·佩雷斯,1912年生于考卡,诗歌创作受巴勃罗·聂鲁达的深刻影响,被认为是哥伦比亚社会诗的创始者。诗作有《河水上涨了》、《一片寂静》、《外面的星空》、《风儿正吹过》、《世界十一条长街》等。她的诗篇表现了对受迫害者、受难者、无名英雄和劳动者的同情,反映了他们的内心矛盾、绝望的心境和对死亡的恐惧。
    在比上述诗人年轻的女诗人中,享有盛誉的是玛丽亚·梅塞德斯·卡兰萨。她是哥伦比亚著名诗人爱徳华多·卡兰萨的女儿,1945年生于波哥大,曾攻读哲学与文学。长期任“西尔瓦诗歌之家”的负责人和“新边疆”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她还是一位有名的记者。诗作有《烦人的事情和其他诗篇》(1972)、《我害怕》(1983)、《啊,孤独!》(1987)、《冷漠的方式》(1993)和《苍蝇之歌》(1997),还有一本儿童诗集。其父逝世后她选编了一本《卡兰萨诗选》。一般认为她的诗有两种﹕一是反形式主义的诗,这类诗充满幽默、讽刺,像利箭一样射向社会关系与家庭关系异常的世界。二是爱情诗,更确切地说是性爱诗。这类诗对人的情感有着具体而真切的表现,诗句优美,韵味浓重。作为一位诗人,她对本国的诗歌和文化十分关心,她反对言必称美国的轻视民族文化的倾向。第二位女诗人阿纳维尔·托雷斯,1946年生于波哥大,曾侨居西德,1980年以诗歌《爱斯基摩女人》获安蒂奥基亚大学举办的全国诗歌奖,在此之前还获得过纳兰尼奥大学举办的诗歌奖。她的诗作有《几乎是诗》(1974)、《爱斯基摩人的女人》(1981)、《诗篇》(1987)、《爱情的嘴巴》(1982)、《战争诗篇》(2000)和《受伤的水》(2004)等。她的诗篇具有对话和交流感情的特点,表现性爱和发泄感情是她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她的诗读来常常令人惊叹,但是在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的联系上尚嫌不足。第三位女诗人欧亨尼娅·桑切斯,以笔名“小野草”驰名文坛。1981年获全国诗歌奖。是一位哲学家和戏剧演员,是公认的哥伦比亚全力献身文学事业的女性之一。已发表的诗集有《来吧,抓住我们的时间》等。还有一位,就是玛丽娅·特莱莎·拉米莱斯·内伊娃,1944年生于考卡省科林托,曾进大学深造,获哲学与文学硕士学位,诗作有《我的皮肤的夜晚》(1988)、《阿巴伦加》(2008)和《围栏上的花朵》。由于其诗歌的感染力和激情,被誉为“诗歌的狂风”。其他比较年轻的女诗人有安帕罗·伊内斯·奥索罗、蒙塞拉特·奥多涅斯、安格达·皮萨罗、贝亚特里斯·苏卢亚加、西梅纳·格安斯林等,不下20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