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俄罗斯文学 >

重读别林斯基(三)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三
    文学是一所特殊样式的学校。如果说,教育人是文学的固有功能,那么,文学批评则是强化文学的教育作用的重要手段。别林斯基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批评,改变人们的意识结构,提高人们的鉴赏力,指导人们对艺术和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他说:“我们的批评应该对于社会起家庭教师的作用,用简单的语言讲述高深的道理。它在原理方面应该是德国式的,在叙述方式方面应该是法国式的。”(14)所以,他的文学批评是深刻的,也是活泼的,没有一点儿迂腐沉闷的学究气。他在《论巴拉廷斯基的诗》中说:“我们必须指导人们的审美口味和关于典雅事物的理解,拓展人们对典雅事物的爱好。”(1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第一流的杰作的同时,毫不宽假地批评了那些有问题的劣作。他认为,杂志应该为读者提供“批评”:“批评应该是杂志的灵魂、生命,应该是它的一个经常持久的专栏,是一篇绵长的、不中断和不结束的论文。”(16)在为《望远镜》、《祖国纪事》、《现代人》等杂志所写的大量的批评文章里,别林斯基深刻地分析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柯尔卓夫、克雷洛夫、波列伏依等人的文学成就和局限,描述了俄罗斯文学的流变轨迹,指示出俄国文学应该前行的方向——伯林高度评价他在这一方面的伟大成就:“他传给别人一种真理神圣之感,从而改变了俄国人的批评标准。……他改变了众多俄国人思想与感觉、经验与表达的品质与格调。”(17)
    在人们的印象中,别林斯基像契诃夫一样,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因为“极其粗野地谩骂基督”,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尖锐批评和猛烈攻讦:“他在骂基督的时候从来不对自己说:我又能以什么来代替基督呢?……他极端地自满,这已经是他本人的讨厌并可耻的麻木了。”(18)事实上,别林斯基有自己的“上帝”;他的上帝是这样一个“理念”——“它不仅是智慧的,并且还是有爱心的!人啊,为你崇高的使命骄傲吧,骄傲吧”;在这伟大的“理念”里,正确的道路只有一个,那就是“摒弃利己主义,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为别人幸福而生存,为同胞、祖国的利益,为人类的利益牺牲一切,爱真理和善良,不是为了求得报酬,而是为了真理和善良本身,背起沉重的十字架,受尽苦难,然后重见上帝获得永生……”(19)他将这称作“永恒理念的道德生活”。由此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别林斯基的批评,是很不准确、很不公平的。
    是的,别林斯基全部的文学批评,都植根于这个伟大的“理念”之中;他的批评不仅是一种求真的认知行为,而且是一种求善的伦理行为。他的文学在表达爱意和善念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一点也不比那些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低。他怀疑并排斥“基督”,但他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来行善。他特别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关心人类的处境与幸福。所以,虽然别林斯基一度曾经宣扬过“纯艺术”的主张,但是,进入文学上的成熟时期,他便将自己的文学观念放置在道德和伦理的基础之上,将“善”置于“美”和“真”之上。在关于德罗慈陀夫的《道德哲学体系试论》的书评文章里,别林斯基用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言,体系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学伦理思想,阐释了“道德法则”和“对人类的爱”,甚至谈及“灵魂”的“永恒的秘密”等伦理学范畴的问题:“文学和艺术也是为最高的善服务的,而这最高的善同时也就是最高的真和美。”(20)根据这样的文学理念,别林斯基所理解的文学批评,就不再是一种狭隘的专业行为,而是近乎宗教信仰一样庄严的伟大事业。
    

来源:《小说评论》2013年4期
    

作者: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