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东方文学 >

2011年日本文学概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2011年对日本是个特殊的年份。
    3月11日,震度为里氏九级的东北大地震、巨大的海啸与福岛核电站核燃料泄露给整个日本造成了肌体和人心的巨大创伤。从1989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持续衰退,社会整体因为少子化与老龄化而缺乏生气。政治上取代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上台的民主党,一度让民众抱有希望,但民主党执政后的作为使民众对政治的最后一点希望也濒临破灭。在文化思想领域,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社会整体向右转仍在持续,右翼思潮泛滥,保守势力越来越活跃。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突如其来的这场大地震,对日本无疑是“雪上加霜”。震后家园的重建对这个经济持续低迷二十年的岛国固然是重大的考验,而核污染的清除以及反核斗争、更是路慢慢且修远,承受着这一切的人心的疗治与重建也必将是复杂、持久的工程。平静而天经地义的日常生活竟脆如蛋壳,顷刻间就被毁掉,它昭示出来的极端的无常感使日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死观发生变化,“为什么活着?”“如何去活?”成为日本人随时自问的问题。可以说,3•11之后日本社会的轴心发生了变化,2011年的文学,从3•11之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一
    3•11之前,日本文坛开年大吉。1月17日第144届芥川、直木两奖项颁奖(2010年度下半期),两奖项双双有二人跳龙门:朝吹真理子以《贵子和永远》、西村贤太以《苦役列车》得芥川奖,木内升以《流沙之歌》、道尾秀介以《月与蟹》得直木奖,可谓四角齐备。3月3日,第45届吉川英治文学奖、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获奖作品公布,分别为森村诚一《恶道》、辻村深月的《ツナグ》。也在年初,《文学界》“新年号”站在二十一世纪十年代的入口,率先推出了“短篇特集2030”——星野智幸的《为啥这么劝俺》、吉村万一的《杯子2030》、円城塔的《震级》、杨逸的《掌心》。四位新锐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二十年后的文学做了想象和思考。然而,3•11大地震的突如其来,一瞬间打破了年初的良好起势,文学的轴心随之转向大震灾,书写大地震惨状、核恐怖、亲情、友爱以及无常成为“3•11文学”的主要内容。
    最早对震灾做出反映的是诗。在福岛执教、1999年曾获中原中也奖的诗人和合亮一,地震几天后开始在微博上连续发表书写受灾中心地区情状的诗歌。灾后的满眼瓦砾与心中的破碎之痛埋在诗行之中,横陈于读者面前。后来这些诗作以《诗之砾》为题刊载于2011年第5期《现代诗手帖》。这一系列诗作是来自灾害中心的声音,文学性也非常高,其影响超越诗歌界,成为全社会的话题。同样作为受灾地诗人,边见庸所创作的《海之眼:致死者们》(文学界2011第六期)也是充满痛哭与镇魂之意的佳作。用日德双语写作的、曾获得108届芥川奖获的小说家、诗人多和田叶子的诗《哈姆雷特之海》,借哈姆雷特在生与死之间做选择的两难处境,表达自己对日本3•11地震后核泄漏的思考和回应。这首诗作准确地表达了“人类在核面前如何选择的两难处境”(王中忱语),含义颇深。由谷川俊太郎、堀江敏幸、古川日出男、山崎佳代子等三十一人的诗和小说结集的《蜡烛之光的细语》一书(劲草书房2011、8)是献给东北受灾者的语言花束。书名使用了谷川俊太郎的诗名,作者们用各自的个性语言,表达深深的爱和心愿,颇能抚慰人心。
    在小说领域,不可不提的是川上弘美的《神啊 2011》。川上弘美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1993年以一篇人与新迁来的熊邻居带着饭盒去川原散步的短篇小说《神啊》登上文坛。3•11大地震、福岛遭受核燃料泄露污染后,她又以同一个故事发表了《神啊2011》。新作品完全延用1993年作品的构架,只在故事展开过程的时时处处,加入少许文字,比如穿防护衣、清除土地污染、测量、辐射量等,使作品的整个氛围变得不安。小说结尾更是以极其若无其事的口吻叙述了“我”临睡前像往常一样记了日记,日记的最后是一如既往地计算这一天推测的体外被辐射量和体内被辐射量以及累计的辐射量,结束的一句是:“熊的神什么样呢,我想也想不出来。今天是不错的一天。”非常高明地在叙述“日常的一天”的同时,把“日常的巨大变化”镶进了日常之中。平静的叙述中,让不安感渗透日常的每个环节之中。很明显,川上弘美意在警示必将伴随发展核电而来的危险,它将对日常生活发生深刻的破坏。川上弘美在后记中写道:我是带着惊惧的心情写这篇作品的,日常生活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巨大变化。心中安静的、压抑的愤怒,从福岛核泄漏事件以来一直没有离去。“安静的愤怒”是日本人普遍的态度,也是很多文学家的表达方式。
    荻原浩的《月亮上的观览车》(新潮社2011、5)写一位要在月光照耀的观览车中实现和深爱的家人一瞬再会的老人。在这位老人身上,叠映着3•11幸存者在瓦砾中拼命寻找的身影——他们希望能找到一张承载着回忆的照片。活下来的人要带着对失去的亲人的记忆,与他们共同活在这个世上。
    池泽夏树是诗人、作家,却是物理学出身,对于未来的能源问题,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开发核能。3•11大地震后,他多次去受灾地福岛访问,亲身参加运送救援物资等活动。在《不去恨春天》(中央公论新社 2011、12,鷲尾和彦 写真)一书中,他记述了自然的强大威力、日本社会的无力,记录了灾后惨状和受难者的悲叹以及忍耐,还有受难者们从容面向复兴的坚毅,志愿者和救助者的奔走与努力,可称作受灾地的全景画。他写道:“这个春天/日本/即便那么悲伤/新绿还是萌芽了/樱花依旧如期绽放。”短短的诗句中,克服灾难、走向复兴的愿望跃然纸上。
    彩濑MARU的《河川与星——遭遇东日本大地震》是纪实文学,是一个外出到福岛遭遇了大地震和海啸人亲身经历的实录文字。作者异地遭灾,得到身在难中的各种各样人的帮助。作品真实地写出面临地震与海啸的恐怖与悲惨、灾区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是非常难得的实录文字。图片周刊杂志《FOCUS》(新潮社)4月13日以“东日本大地震特集”复刊,在地震后40天回望整个受灾抗灾过程,大量直观图片饱含震撼和力量。
    福岛核电站核燃料泄露,再一次把核问题推到了日本人面前,反对派与推进派在核电的问题上尖锐对立。大江健三郎在大地震之后率发表了坚决反核的意见,村上春树也在西班牙发表加泰罗尼亚国际奖获奖感言中表达了对日本核电的严厉批判……思想家、文艺评论家柄谷行人在《日本与地震》一文中指出:“它(地震)不单单唤起了战后一片焦土的记忆,核电站的事故更令人不禁想起广岛和长崎。战后的日本人,不仅对核武器,就是对一般的核能亦抱有过度的敏感。不用说,对核能发电的排斥是相当强烈的。尽管如此,核能发电得到肯定和推进,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核能发电对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还有利于减碳环保,前前后后这样的宣传推广不曾间断。这次核电站事故则暴露出,上述企业和政府的行为乃是犯罪性的欺骗。” 在文章的的结尾柄谷说:“地震所带来的并非日本的破灭,而是新生。或许,人们只有在废墟之上才能获得走向新生之路的勇气。”如何“重建”、怎样才能走向“新生之路”呢?日本思想者们在共同思考。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杂志《现代思想》在2011年先后做了四期专集,从方方面面讨论震后重建。《现代思想》第五期的特集为“东日本大地震 变危机为动力的思想”;七月临时增刊推出总特集“面向震灾生存下去的五十册书”;第十期特集为“反核电的思想”;《现代思想•imago》第九期临时增刊号特集为“东日本大地震和‘心灵’的走向”。在这些特集中,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社会学家、医生阵容整齐,川上末映子、安藤礼二等文学家、文学评论家都积极参与其中,为灾后家园重建、思想重建、心灵的重建,为走向新生提出各自的思考。这完全可以看做是日本知识分子的大集结。养老孟思、南直哉、濑户内寂听、曾野绫子等九人合集出版的《复兴的精神》(新潮新书2011年6月),对“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应该怎样行动”“怎样活下去”等问题做了正面回答,认为重建并非简单地返回从前,而是要唤起精神复兴的需要,不恐惧变化、舍弃私欲、丢掉无意义的不安、不沉湎于谷底,要建立新的价值观。上述的以及今后必将展开的思考都将成为3•11文学的重要内容。
    大灾大难之后,会产生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因为灾难会唤起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思考。3•11后的日本文学面临着这样新的出发点。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与事件几乎同时间地发送现场文字报道、图片新闻。在这样的现实中,作家应该写什么,怎么写,怎样面对灾难的历史,怎样面对子孙万代的未来,都是沉甸甸的诘问。一位日本读者在作家河合香织博客里的留言很有代表性,他说:“当灾害或战争告一段落之后,作家可以再纪实性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其原因、背景和相关人物,升华为感人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历经岁月淘洗,仍然会得到好的评价,传诵下去,这不就是文学的重要性之所在么?” 表达了读者对文学家们的信任和期待。
    二
    文学作品发表与创作不具有同时性,所以,2011年刊出的在地震以前写就的作品延续年大多数作品延续应该是在当年
    “3•11文学”之外,2011年文学更多是前几年文学的延续,比如“恶”的主题、战争主题、私小说创作、
    3•11是降临到日本的灾难,而疾病是降临到个体生命中的灾难。与疾病搏斗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的题材。面对疾病、斗病,人与病的关系、与医院的关系、与周围人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家庭之爱、对死亡的态度等都会呈现出来。现代人,除了身体的疾病,患忧郁症等精神性疾病的几率越来越高。病人心理的疏导和护养等等问题更为复杂,成为现代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2011年的日本文学作品中,以疾病、斗病为主题的作品占有相当的分量,其中引起广泛阅读和评论是山内令南的《癌魂》和津村节子的《红梅》。
    《红梅》作者津村节子的丈夫吉村昭是著名作家、日本艺术院会员,罹患舌癌、胰腺癌,2006年7月去世。在守护丈夫的日子里,津村节子一直持有妻子之眼、作家之眼双重视线,丈夫去世后,经过五年的岁月,把丈夫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升华为这部极具冲击力的小说。作品特别着重写出了吉村昭患病后对死亡的思考和态度。吉村凝视生死,写过不少关于死的私小说性质的作品,祖母的死、母亲的死、父亲的死、兄弟的死,对生死的态度也见于其中。但是死来到了自己的近前,吉村的生死观又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离世之前,他写了短篇小说《死颜》 ,遗书中明记不要让第三者,包括儿女,看他的死颜。在感到死神到来时他说“来得多好啊”,并亲手拔掉插在身上的救命“管子”,走向死。这是一部促人深刻思考死亡的作品。
    山内令南获第一百一十二届文学界新人奖的作品《癌魄》也是一部与斗病作品,但却是一部完全不同于人们已经熟识的在延命治疗、家人关爱、遍访名医、悲惧死亡过程中的抗病小说,写的是患食道癌的女性一个人与晚期癌症对恃的故事。主人公麻美是单位中不招人待见的独身女性,她对异性没兴趣,对同事没兴趣,被诊断为晚期食道癌后,完全没有通过治疗延命的愿望,也没有依靠任何人,采取了独自与癌症对恃的态度。她始终信守着“人生的快乐只有吃一件事”“麻美的人生除了吃,此外不存在任一件有意义的事。”当胸部的食道狭窄到吞咽困难以后,仍然不放弃吃东西,咀嚼得粘唧唧的西红柿烧虾咽下去后,通不过变得狭窄的食道,剧痛、逆流、呕吐,吐出来再吃下去,吃下去再吐出来,再吃下去。她已闻到了死的气味,仍然不放弃吃。“肚子饿。吃啊。多多地吃啊!”由于下咽困难,尿液、体液几乎少到没有,而从口中逆流出来的粘液则从一升到十五升!小说一开始即描写女主人公因倒流的粘液醒来时的状态:“口水横流中睁开了眼。荧光豆电灯微光下的六帖房间。睡眠间的唾液通不过食道的狭窄处就倒流出来,洋溢口外。铺在枕头上的毛巾透了,脸和头发也湿哒哒的。喘着粗气的麻美伸出手,够到另一条毛巾擦拭嘴的四周。”丝毫不美化,原原本本地描写呕吐、口流涎液,写一个人的奋斗,内泽旬子赞扬它“是一部充满孤高斗志的斗病记”。山内令南获奖后又创作了《癌震》,写的是主人公把患癌症的消息通过电邮发送给友人们,之后对回复信件采点的故事。这部作品成了山内令南的遗作,脱稿后不久她就离世,死于食道癌。内山令南生于岐阜,享年五十二岁。
    佐野洋子的《一心向死》(光文社 2011年6月)汇集了她去世(72岁没)前一年寄给《小说宝石》和《妇人公论》的散文作品。被剧烈头部神经痛折磨,无奈于“人没走到死就得活着”的佐野洋子,在多摩丘陵的病院里,看季节更替中山色的变化,早晚天光中的明暗,细细地叙述景色与心情的结伴同行。这些散文作品以临终的眼看世界,令人别有一番感动。疾病有时是老师,会把一位普通人培养成作家。《难中人》(2011年6月20日、白杨社)作者大野更纱就是由疾病这位老师培养起来的。她本是日本上智大学在读的研究生,2008年突然被原因不明的病症困扰,经过一年多的检查,被诊断患上“筋膜炎脂肪织炎症候群”,是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的疑难病,现代医学尚无力治愈它。一个在学校里活跃快乐、关心社会与弱者,投身难民援助研究的女孩子,忽然间陷入了行动不自由的无望的病痛之中……但是更纱很快想通了——自己必须和疾病相处着活下去,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本和疾病做惨烈斗争中充满趣味、知性幽默的随笔集。一度成为畅销书《透析生活十七年 新闻记者的移植体验记》(岩波书店 2011年6月)的作者山本晃做过三十年记者。因为透支身体伤到肾脏,并到了透析程度,不得不度过了十七年的透析生活,并做了肾脏移植手术。日本透析患者在2010年已经达到近三十万人。这本非常有纪实文学性的写个人经历的书,对社会了解透析这种疾病、患者生活、肾脏移植相关的经验等都能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
    三
    也许有的读者已经注意到,我们前面谈到的《红梅》、《癌魄》、《一心向死》、《难中人》等作品的作者都是女性。女性作家在当代日本一直是最活跃的一道风景线,而2011年的女性作家创作仍旧辉煌。
    《雪的练习生》是多和田2011年获得野间文艺奖的作品。多和田叶子是日语德语双语作家。她会日文、德文,亲近汉字,又是俄国文学专业出身,并有与这些语言不可分的文化、历史知识的积累。可以说她这里有一个多种文化的交汇点。这种“交汇点”的多种文化立场给作者以多种视角,使她的作品能够承载事物的复杂性,呈现出多重与柔软的特征。语言的实验性一直是她作品的突出特征。多和田在这一年还以《尼姑与丘比特之弓》获得了第二十一届紫式部文学奖。这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的作家。青山七惠的《我的他》(讲谈社 2011)是一部很有趣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男性,与标题中的“我”与“他”都令读者产生疑问。这一点连作者本人在写作的过程中一样感到不可思议。小说的主人公鲇太朗,是个温和的美男,却屡屡被女友“甩”,他不断地重新恋爱,遭受的便是肉体上、金钱上和精神上的一次有一次的伤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其中含着一个恋爱双方在恋爱中屈就对方“走形的地方”和压迫对方进一步“变形”下去的恋爱暴力。
    以《小王》登上日本文坛、以《浸着时光的早晨》获芥川奖的双语作家杨逸的创作有一个宽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做背景,这是她取之不尽的题材来源。在语言方面,以中国语为母语的杨逸在语言感觉以及表现方法、打比喻时的发想上都有明显的中国语、中国习惯的痕迹,这给日本读者带去新鲜的陌生感,不少评论家认为杨逸带给日语以刺激和更新鲜的表现力。2011年杨逸发表了新作《狮子头》。作品写农民之子二顺到日本后进了中华料理店打工。二顺也必然处在中日文化差异的夹缝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饮食上的语言上的还有恋爱上的等等……这部作品非常具有成长小说的特点。而在题材的剪裁与故事构成上,这部作品显示着杨逸依旧依托着在中日文化夹缝中长期生存所发现的“趣点与要点”,而这是她被日本文坛和读者接受的主要原因。
    应当提及的还有川上末映子的《所有的夜晚中的恋人们》。在世上充满靓男俊女男欢女爱式恋爱故事之外,川上末映子写出了另一种恋爱故事,一对男女安静的恋爱,没有肉体陶醉的,自始至终的对话都客客气气的恋爱。评论家沼野充义称之为“反恋爱”、“反时代”。这个安静恋爱故事的一个特殊的魅力是作者叙述它的诗一样透明而柔婉优美的语言。小池昌代《黑蜜》(筑摩书房,2011)由十四个短篇构成,用清新欲滴的语言写孩子眼中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并不是天真无邪能概括的恶,也有悲哀,也感受得到残酷,也有愤怒和恐惧,带着比成人更大的对未知世界的不安感成长着。
    还有许多女作家的作品也都非常精彩。如桐野夏生《社会性动物》、川上弘美《从天顶放下些》、丝山秋子《末裔》、小川洋子《人质的朗读会》等等,都非常值得品读。
    四
    站在2012年回头仔细检点,可以看到2011年的日本文学在很多方面都有丰富的展开。近些年一直探讨还有“恶”的问题。村上春树、东浩纪、阿部和重、高桥源一郎、朝吹真理子等等作家的作品中都有表现。安藤礼二在《复制者的废墟》等系列评论中,也专门对恶这一文学主题进行过论述。2011年以“恶”为主题的作品要以中村文则为代表。从2002年以《枪》登上文坛开始连获文学大奖的中村文则2011年的重要作品是《王国》。这是他的第十部作品,是2010年获得大江健三郎文学奖的《掏摸》的姊妹篇。无论《掏摸》、《恶与假面的规则》还是《王国》,都是中村“恶系列”的重要作品,作家通过书写恶来窥见人性之根。《王国》的主人公是美丽的女性由里香,依照“组织”的指示给社会要人制造绯闻以辖制之是她的工作。这一次,矢田派给她的工作对象是《掏摸》中的恶域至尊木崎,于是,绝对恶与美丽犯罪者的对阵开始了。故事以三人为中心一气呵成地展开。互相欺骗、巧设圈套、逃离危机、害命等等,恶上加恶的一环又一环。然而,即使在最恶者木崎身上,也是善恶混在的。善恶于一处相互刺激,使善与恶都达到极致而令人玩味。这是作品多义构成的重要侧面。作品节奏独特,令人手不释卷。而掩卷之时,也正是读者对“恶是什么?”“什么是命运?”等问题思考开始之时。中村是敢于向自己挑战的作家,他不重复自己,努力超越自己。《王国》中他第一次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在语言习惯上也有很明显的突破。
    西村贤太《寒夜》
    日记文学是日本文学的传统之一,《王朝女性日记》至今还为人们所爱读。2010年第三期的《新潮》推出以大江健三郎为首的五十二位作家2009年365天的日记选登,打出“百年保存大特集”标题,明确提出“为了百年后爱文学的读者”。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2011年“日记文学”承上年气象出版了川上弘美的《东京日记3•鲇鱼的幸运》(平凡社2011年1月)等众多日记作品。
    战争与文学是日本文学界的一个持续热议的话题,这一讨论在2011年结出了硕果,即从6月13日起,集英社开始陆续出版《战争与文学》收藏版作品选集,共二十卷,别册一卷。这套书选编了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到今天一百多年日本文学中的战争文学作品,内容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冷战时代、9•11反恐等等。整套书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有戏剧和诗歌。参与这套书编选的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历史学者均为战后出生的。可以说这套书的编选反映新一代日本人的视点。
    和新的阅读时代到来相关,我们还必须谈到手机小说——使用手机书写和阅读的小说。配合手机这种载体,这种小说有鲜明的特点:句子短,另起行多,会话为主干推进故事,高中女生为主要阅读人群。受到欢迎的手机小说,自然有出版社为之出书,进入书籍市场。2007年出版的《恋空》竟卖出二百万万册以上,并且拍成了电影。与这种盛况相比,今年的手机小说在走下坡路,但它仍然是手机时代最时尚、传播最迅速、最广泛的短平快的创作形式与阅读形式,而且,随着手机在科技层面的更新换代,可以预计,手机小说的变化也将相伴而生。2011年的手机小说作品有星瑠的《果然是我喜欢的》、牡丹京的《地味子的秘密》、娜娜的《被龙虎所爱》等等。
    

作者:秦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