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沉默的文字──德里达《论文字学》及方法论批判(四)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2.语音中心主义
    语言已经被创造,它可以说是“语音、词汇和逻各斯[31]的统一体”,也可以说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之后创造的文字则是“语音、语义和语形的统一体”。
    首先,不能否认语音在语言中的主要地位。如果从不同语言的比较而言,有表音与表意之分;如果从一种语言的角度讲,有口语与书面语之分。先看多种语言的比较。
    人类对于语言的认识和语言自身的完善程度,即不与人种相联系,是可以如上分成三个阶段的,因为所有的文字都有象形阶段,即最初的文字符号都是象形符号,文字的性质都是意音文字。
    “两河流域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和中国的汉字,代表着三种人类早期的伟大文化,被称为‘三大古典文字’。这三种文字,表面形体迥然不同,而内在结构如出一辙。它们都属于表意兼表音的‘意音文字’类型,因此它们的造字和用字原理都可以用中国传统的‘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引者注)来说明。”[32]
    为什么最早创立的文字都是“意音文字”?原因就是语言有两个要素:语音与语义,语音携带了语义。语言是为表意而创立的。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随着文字的简化和发展,文字要么以语音要素为基准创造、改造、完善字形,要么以语义要素为依据创造、改造、完善字形,由此形成了表音和表意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是语音、语形、语义三者的载体,是字形携带了语音和语义。
    但是语言的要素是语音,所以,尽管最初它们都是象形字,而且图形都极其相象,到最终都会以字形描述语音而标志文字系统的完善。“分解的表音字”标志着文字系统的完善。德里达也承认,“拼音化是一种历史过程,没有一种文字能完全摆脱这一过程。”[33] 钉头字到巴比伦时代,就完成了“从‘衍形’到‘衍声’的演进中的过渡形态”的任务,使文字“从表示实物或概念的‘形符’,进而为脱离原有意义的表示语音的‘声符’”[34],成为表音文字。而汉字的“隶变(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引者注)使汉字的图形性完全消失。”“失去表形功能,只有表意功能的符号,是‘意符’。”[35] 至今被称为表意文字。但是汉字仍有“声符”,即表音的部分,确切地说,汉语的“笔画”相当于拼音文字的字母,有组字功能;只是笔画不发音,没有表音功能。但笔画组合的基本字形有间接表音功能,或有提示音的功能,如果不认识这个字,会由于提示音的原因而读白字。所以很多汉字仍然是意、音两部分的组合,仍可称意音文字。
    印欧语系文字与汉语文字产生时间的比较(“-”为公元前)[36]:
    
表 音 文 字

表 意 文 字


    -3500 西亚钉头字
    北非圣书字


    语词·音节字母
    图形性消失


    -6510~5610
    甲骨契刻符号[37]


    


    -1400 迦南字母


    (北方闪米特语)
    辅音音节字母出现


    -1300 甲骨文


    


    -1100 比拔罗字母


    (腓尼基语)


    -221 小篆


    


    -900  希腊字母


    元音字母出现


    -206 隶书


    图形性消失


    -700  拉丁字母


    音素字母出现


    960  36字母


    辅音声母字母


    


    1956 汉字简化


    


    1958 汉语拼音


    音素字母出现


    (注:字母的年代按出土文物所代表的年代算,其实语言要比字母的年代早,如北方闪米特语为公元前16~13世纪,腓尼基语为公元前15世纪。估计公元前11世纪已经创造出希腊字母,但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希腊文碑铭是公元前9世纪的。
    倒是也有人有这样的说法,说汉字也是来自西方,认为全世界的人种是同一的,语言也是同一的起源,但是事实证明,尽管人种的基因是来自同一祖先,但是文字却是汉语独立的系统,从刻痕开始就是地地道道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在考古中发现的刻痕大约在公元前六千年~五千年之间,因此比两河流域的文字还要早。)
    根据文字学,我们还可以找到以下的一些史实:
    (1)古老的文字最初都是象形文字,拼音文字的出现必定晚于象形文字。古老文字有文字神。是否有文字神不在于语言的地理位置是东方还是西方,而在于文字的历史年代是否久远。汉字的象形已经在隶变的时候消失,如果把现在的汉字当作象形文字,不啻为一种误读,或“汉字偏见”。
    (2)西语的拼音文字来自东方:西亚钉头字是古代巴比伦人的杰作,而圣书的产地是埃及,都是东方国家。而且从语音的角度讲,西语属于印欧语系。语言发展的规律是:越来越简化,印度梵语有8个格,希腊语有7个格,拉丁语6个格等,显然印度语言出现较早,对欧洲的语言产生过影响。因此,西方语言也与东方国家有渊源关系。
    (3)东方也有拼音文字:现在使用的朝鲜文、日文、越南文都是拼音文字。阿拉伯文也属于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并非西方的特产,不能代表西方文化。从文字上划分出政治意义的东方与西方是不科学的。
    (4)象形文字传到外地即为拼音符号。因为语言早已形成,并已成熟,只是没有符号记录,外来的符号的语义在此地的语言中是未知的,不管原来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它都不过是用来标音的,如汉字的偏旁部首被日文用来标音。于是有“汉字式字母文字”。
    (5)神创说或神授说是思维发展阶段的认识,人类对于文字的认识也是思维方式发展阶段的一个证明,也就是说对文字的认识是与思维方式的认识的发展是同步的。早期的对文字的认识即为神创论,证明思维方式处在原始思维的阶段,而后来同样也是由象形文字转化为拼音文字,但是人们已经没有神创论这个概念,因为人们清楚地知道这些文字是由其他国家借鉴而来的。
    (6)所有的语言都是以语音为中心。
    关于语音或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学家确实有这样一种说法:“一种语言不论使用哪一种文字体系来记录,总还是那种语言,正如一个人不论怎样给他照相,总还是那样的一个人。日本人已有三套文字体系,如今正在发展第四套。土耳其人 1928 年采用了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可是他们仍旧像过去那样讲话。为了研究文字,我们必须懂得一些有关语言的知识,但是并非必须有关于文字的知识才能研究语言。”[38] 即语音确实有优先性和决定性。什么时候把一种语言的语音通过文字符号描写清楚了,什么时候对这种语言的认识才算完成了。所以,文字学、历史语言学把语音作为研究的重点是有道理的。
    德里达好像在替文字,特别是汉字抱打不平。但是从多种语言的角度讲,拼音文字是最智慧和最简便的文字方式,这一点其实并没有错。他提出语音中心的目的是为人种中心寻找证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