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堪称是散文大国,从先秦至明清,散文著作汗牛充栋,名篇佳作不可胜数。一般读者要想把握几千年散文史的全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只能首先通过选本,撮其精要,然后逐步深入,扩而大之。古人很早就想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对古代散文进行精选的是梁昭明太子萧统。他主编的《文选》,一般目录书列为总集,实际是部选集,其中诗文,上起战国,下讫梁初。所收范围,限于后世所谓集部,即编者认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作品,经史子部则摈而不录。而集部中又以骈体文为主,对于散体文一一当时所谓“笔”的一类,较少注意。此书的文体观念,对后世古文选本有着深刻的影响。 唐代是散文的黄金时代。宋初,李昉奉太宗之命编辑自南朝萧梁至五代朱梁诗文以续《文选》,名为《文苑英华》,分类体例完全依照萧统,同样只重骈文不重散文。稍后,姚铉编《唐文粹》,数量仅《文苑英华》十分之一,先分若干体,体下再分若干类,于文只取古文不取骈体;于诗只取古体不取近体,似乎和《文苑英华》唱对台戏。实际上已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先声。 到了南宋,骈散之争已成定局。散文家内部,又出现谈理派和论文派的分歧,谈理派以朱熹再传弟子真德秀为代表。他编了一本《文章正宗》,正集选春秋以迄唐末之作,分辞令、议论、叙事、诗赋四类。续集皆北宋文,仅叙事、议论两类。这本书有两点新贡献:一、史部类《左传》、《国语》、《国策》、《史记》之文首次入文学之选;二、叙事文首次单列成体,而且比重很大。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他的衡文标准以是否符合儒家圣贤之道为惟一原则,不大考虑艺术性。据说编者有意与《文选》相对。 论文派以吕祖谦为代表。他编《古文关键》,选录韩愈、柳宗元、曾巩、苏洵、苏轼、张耒等人的文章六十篇。其学生楼昉编《崇古文诀》,选秦汉至宋古文二百余篇。稍后谢枋得编《文章轨范》,选汉晋唐宋古文六十九篇,按文章写作特点分类。这几本书都有评点,专讲文章作法,较少涉及思想内容。其影响比真德秀的谈理派要大得多。 明代散文领域,有秦汉派和唐宋派之争以及复古与反复古的争论;秦汉派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为代表,他们主张“文必秦汉”,对唐宋文章特别是韩愈贬得很低。唐宋派代表有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他们认为学秦汉必须从唐宋入手,文章的规矩法度,从韩柳欧苏方成体系。唐顺之编《文编》,收先秦至北宋数十位作者的文章,依体裁分类,尤其重“论”,记叙文不到六分之一。其突出特点是第一次把《荀子》、《韩非子》、《庄子》、《孙子兵法》之文入选。归有光编《文章指南》,按文章作法分类,如“立论正大”、“用意奇巧”、“叙事典赡”等等,每类先有小序,然后举例文一两篇。从《左传》选到明代,以韩愈、柳宗元文最多。茅坤有《唐宋八大家文钞》,选而且评,八大家之名从此大振。秦汉派、唐宋派都有复古倾向。起来批评他们的是公安三袁和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公安、竟陵派反对文学退化论,认为各代有各代的文学,不可以优劣分派;作文反对模拟,强调个性。所选《周文归》、《秦汉文归》等皆有评点。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散文选本开始重视作品的抒情和作家的个性。最突出的是明末刘士鏻所编《古今文致》,此书收汉至明人文章七卷,多数是优美的抒情散文和棱角鲜明的小品文。顾宸的《宋文选》,应用文和学术论文均不收录。两书皆是难得的文学选本,可惜当时和后世都不受重视,倾向相同的还有陈眉公《古文品外录》二十四卷,选战国至元代文章三百余篇,其中六朝文占十卷。 清代初年,最高统治者以宋明理学为指导思想。徐乾学奉康熙之命编选的《古文渊鉴》,分体合编,每类按时代先后,从周至明,各代皆有作品入选,宋代理学家之文占重要地位。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有些人不满意明末标举性灵重视个性的倾向,有意识地突出以儒家正统的政治观念伦理道德为衡文准则。其选本以张伯行《古文载道编》为代表。编者是康熙年间著名理学家,所选以理学家之文为重点。自宋至明,朱熹作品居多,以议论文为主。其指导思想比真德秀更加片面,所以其影响连《文章正宗》也不如。 《古文观止》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编者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系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他们为学生编的教材。定稿后由楚材之叔、调侯之叔祖吴兴祚(曾任两广总督)作序,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 如果把《古文观止》和前代及同时的古文选本相比,不难看出它有如下特点: 一、它是一部比较系统的通史性选本。突破了分类选编容易流于琐细的局限,吸收了《文章正宗》从《左传》选起的长处,又避免了《文编》止于南宋之不足,取文能够大致反映古代散文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风格概貌,给读者以中国散文史大致的轮廓。 二、它是一部普及性教材。文章以短篇为主,数量简繁适中,比《古文渊鉴》少,比《文致》又稍多,便利初学。这一点看起来是小问题,其实很重要,大大影响一本书的流行和传播。不但在古代如此,即使在现代,卷帙太大的书也是难于普及的。 三、历代传颂的名篇尽可能人选,而又重点突出。作者显然是以前人和同时代人的选本为借鉴进行遴选的。全书以先秦文和唐宋文为主,就中又以八大家居多。可能是受茅坤的影响而又不为其所囿。 四、其衡文标准,似乎力图对思想与艺术兼顾,尽量避免《文章正宗》、《古文载道编》之类重理偏向和《文章指南》、《文致》之类重文偏向。当然,他们仍然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思想放在第一位。“异端邪说”是不可能人选的。 五、在宗派上,他们似乎要调和秦汉派与唐宋派的分歧,不存门户之见。在清初重新挑起的骈散之争中,他们既以古文为正宗.也收入几篇骈文,以见其并不完全否定骈体。这在当时选本中是不多见的。于赋只选散文赋,不取大赋和骈赋,这是颇有文体眼光的。 六、吸收了北宋以来评点派的方法,于每篇文章之中、之末有夹批或尾批,往往切中肯綮,有助于初学者领悟文章之妙。还有简明注释,要言不烦。这些显然是受明末清初评点家的启发。 但是《古文观止》也有明显的不足:一、完全不收先秦诸子,说明他们未能摆脱《文选》的束缚,其观念已落后于唐顺之。二、对叙事文重视不够,选史部之文多取其中议论文字,这可能是因为明清科举考试只考议论文不考记叙文之故。三、南北朝文只选一篇,金元文完全阙如,致使通史性选本中间缺了两段。前者可能由于仍然轻视骈体,后者可能是学力不够,故不能如张伯行《古文载道编》使元文亦有一席之地。张伯行这个人卫道气令人生厌,但他那部古文选本确实独出心裁,很少依傍前人,其学力是无可否认的。 《古文观止》在当时不受重视,在后世,一些学者并不把它放在眼里,仅仅当成一般初级课本。然而,从它问世之后,三百年来,一直流行,至今不衰。这原因,可以放在与后出选本的比较中来考察。 清康熙以后,散文领域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他们标举“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力图把重内容和重形式两种倾向加以统一,体现他们散文主张的有两部选本:一是方苞的《古文约编》,选两汉及唐宋八大家之文,虽然不取《左传》、《史记》和诸子,但并非出于不重视。可是,一部古文选本竟然缺了先秦一大批重头文章,其吸引力也就差多了。另一部书是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他把古文体裁分为十三类,在文体史上是更简约合理了,其影响超过了以往其他分体合编的古文选本。但他也未取《左传》和诸子,并排斥骈文,当时即为骈文家所不满,被认为宗派色彩太浓,也就不可能代替适应面更广的《古文观止》。清末王先谦有《续古文辞类纂》,收乾隆至咸丰诸家之文,以补姚编之阙。同时又有黎庶昌的《续古文辞类纂》,从横向充实姚编的内容,而不是纵向的延伸,应该叫“广古文辞类纂”,而不能叫“续”。此书深受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的影响。曾氏之书可以算是历代分体合编古文选本的殿军,其分类比姚鼐更合理,而收文范围包括五经、诸子,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十分正确的突破。他这样作正是吸收了宋明以来评点家的成果。把五经、四书、诸子当做文学作品来分析其写作技法,从北宋发轫,至明末清初而大盛。由于清初学风重考据轻辞章,评点家往往被学问家瞧不起,因而评点之书也不太被人注意。曾国藩以他在政坛和文坛皆能举足轻重的双重地位,堂而皇之地把经部之文选人文学作品之列,这等于把从《文选》、《文心雕龙》开始的广狭两种散文观念的纷争作了一个总结,其影响远非明清评点家所能比拟。尽管这样,这本书主要还是流行于士大夫当中,其普及程度仍然不能和《古文观止》相抗衡。 桐城派以外的其他清人选本还很多。其中有一些基本上因袭《古文观止》。如过珙《古文评注》(有康熙癸未即1703年序),程润衡《古文集解》(康熙甲申即1704年刊刻),两书篇目绝大部分与《古文观止》相同,不过稍有补充。稍后,有余自明《古文释义》(乾隆七年刻)、章禹功《古文析观详解》(乾隆八年刊刻),都是从《古文观止》中选编而后加以评注。后者的书名即取自《古文析义》和《古文观止》。也有些选本力图有自己的特色。或内容更丰富,如浦起龙《古文眉诠》七十九卷;或篇目更精练,如李光地《古文精藻》二卷(六十四篇)、朱宗洛《古文一隅》二卷(四十篇),都不如《古文观止》简繁适中。尽管以上各书在评点解说上下过很多功夫,但影响都不很大。 到了清末民初,又有《续古文观止》出现。编者王文濡,字均卿,清末贡生,原籍浙江吴兴,后长期寓居上海。他长于词章,先后任进步书局、中华书局、文明书局主编或编辑,是知名学者、评点家,编选过《秦汉三国文评注读本》、《南北朝文评注读本》、《明清八大家文钞》、《晚唐诗选》、《笔记小说大观》、《说库》等书,而且是以柳亚子为首的革命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续古文观止》出版于民国十三年(1924),收录清代六十多位古文名家作品一百七十余篇,分为八卷,大致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上起明末清初,下迄清末民初。把活着的当代人作品入选,是一个创举。从选目看,可以说是众体皆备:有议论,有叙事,有抒情,信札较多,但没有奏章之类文牍。叙事文中有大量精彩的人物传记,有的甚至近乎小说(如王士祯《书剑侠事》);抒情文不乏名篇(如袁枚《祭妹文》),杂记文更有不少见识精辟表达深曲者(如龚自珍《病梅馆记》);还有些嬉笑怒骂之文(如李慈铭《复某书》、侯方域《与阮大铖书》)。总之,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可以大体上反映有清一代的散文成就。编者还继承《古文观止》体例,有眉批而更具体,有注释而更翔实。文章之前还汇集作家小传一一这是民国初年的习惯。本书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收录不少记录明末清初反清斗争的作品,如顾炎武、全祖望等人的文章。这和作者参加南社的思想基础一致。但同时也收录了一些宣扬不近人情的封建节孝观念的文章。但总的看来,好文章还是占大多数。 (本文是《〈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序言,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原载:《中国古代散文史稿》,谭家健著。重庆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