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开掘出一个新李渔——读《李渔传》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辽 参加讨论

    举凡从事戏剧工作的人,谁都知道李渔其人(1611一1680)。他原籍浙江兰溪,在江苏如皋长大成人,是作家,有小说集《无声戏》和《十二楼》;他是戏剧家,有十六种剧作传世:《奈何天》、《比目鱼》、《屋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凤求凰》、(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计》;他是戏剧理论家,他的《闲情偶寄》,是剧作家、戏剧理论工作者的必读书。因此,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文学史》(1962年)、胡忌、刘致中撰著的《昆剧发展史》(1989年)、合湾魏子云著作的《中国戏剧史》(1992年)都有关于李渔的论述。本来,我认为,李渔的三“家”(小说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已可函盖李渔一生的文艺成就,近读学者徐保卫的《李渔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方才得知,他已开掘了一个新李渔。这一新李渔既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又是徐保卫新发现的。通过这一新李渔,李渔的价值所在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徐保卫是从三个层面上开掘出一个新李渔的:
    首先,他从职业层面上以确切不移的史料做根据,发现李渔不仅是小说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他还是编辑家、出版家、园林设计和建筑家、历史家、诗人、美容家、美食家、名导演、发明家、医疗心理学家、公关专家,等等。简言之,李渔是明末清初百科全书式的专家和实践家。
    李渔是编辑家,他除了给自己的著作编辑成书外,还编辑了《尺犊初征》、《尺犊二征》、《资治新书》等书,风行当时。
    李渔是出版家。他先是开办了翼圣堂书店(按:当时的书店不仅出售书籍,而且出版书籍),其后,又创办了天下闻名的芥子园书店。他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书店的收人。
    李渔是园林设计和建筑家。在《闲情偶寄》“居室部”内,有一整套关于居室、园林的理论。但李渔不是纸上谈兵,他在北京和塞外都曾为人设计过一些园林,受到好评。特别是他设计和建筑的芥子园,更是高超的设计水准和精美的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垂范之作。李渔在园林设计和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是偶然的。他在祖籍浙江兰溪夏李村隐居时就设计和建造过风格别具的“伊山别业”,他在园林设计和建筑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李渔是历史家。他有《论古》一书,收入他的读史随笔一百三十余篇;他的《古今史略》,与其说是通史,毋宁说是明史,作者用了三分之二左右的文字着重论述了明代二百余年的历史。
    李渔是诗人,他的《笠翁诗集》,传诵至今,读者仍感到津津有味。
    李渔是美容家。在《闲情偶寄》中的“声容部”里,他从女性自身的主观条件谈起,直至外在的修饰美容、衣服鞋袜,以及在他看来同样十分重要的气质修养,可以说是全方位地覆盖了他对女性美的要求。其美容的指导思想,即使在今天选美,也有一定的参照性。
    李渔是美食家。从《闲情偶寄》中的“饮撰部”的内容中看出,李渔既有美食的理论,又有美食的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李渔是名导演。他创办了一个家庭剧团,自己导演自己的剧目,演出效果极佳,观者无不叫好称绝。
    李渔是发明家。他曾发明过“土自来水”,以凿空的茅竹引来山泉,装设开关,随时可用;李渔还曾亲手设计制造了一种用于冬天取暖的书桌,在踏脚处安装了一个可以拉开关上的铁皮抽屉。冬天寒冷时,只要把燃着的炭火放在抽屉里,再关上,暖意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脚下传遍全身。这种取暖书桌没有污染,不会像明置的炭火盆那样弄得书房里到处灰尘飞扬,实际上是冬天的“空调”。
    李渔是医疗心理学家。李渔出身于一个医药世家,他的伯父精通医术,他的父亲是药材商人。他的医疗心理学指出,在人们所患的各种疾病中,有相当一部分和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治疗的真正关键在于有效地调节病人的心理机能,使他摆脱病魔的纠缠。徐保卫认为,只有到将来人们才能完整地评估李渔医疗心理学理论的全部意义,“这样看来,李渔不仅属于历史,属于现在,而且是属于未来的。”
    李渔是公关专家。他开办书店,创建家庭剧团,资金来源主要靠的是“拉赞助”。当时的说法是“打秋风”(打抽丰)。他不是死乞白赖地要别人资助,而是为那些赠与者说笑话,讲故事,为他们解闷;帮他们处理文件,编写文集;撰写对联、诗歌;为他们的公私事务提供咨询;帮他们设计花园;给他们演戏,等等。“可以说,他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每一文钱都是用他的聪明才智和汗水换来的。”假如李渔活在今天,他很有可能写出一部公关学的著作。
    这样,徐保卫首先在职业的层面上为我们开掘出了一个新李渔,他是百科全书式的专家和实践家。
    李渔在明代考取秀才,接着政治鼎革,明王朝为清王朝取代。李渔对明清王朝的态度如何,民族大节怎样,这是过去在李渔评价问题上的一个争议点。徐保卫其次在这一政治层面上又为我们开掘出另一个新李渔。
    徐保卫依然从确切无疑的史实出发,认为李渔无论是对已经覆灭的明王朝还是对新起的清王朝,他都采取了独立的士人态度,在李渔看来(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只是明王朝的一个生员(秀才),没有当过明王朝一天的官,因此他没有义务为明王朝殉身。在政治鼎革之际他活了下来。但对于清王朝,知识分子传统的华夷之辨,他还是一清二楚的;何况,“扬州之屠”、“嘉定之屠”、“江阴之屠”,就在他身边不远处发生。所以,起初,他准备隐居在夏李村,“用这种远避尘世、从此不再过问政治和社会,亦即采取对新建立的清政权不合作态度的方式,来表达他作为一个儒生的应有民族气节和对已经不复存在的明朝悼挽之情。”。于是就有了李渔和“西冷社”同人的岳坟之游。及至清王朝巩固了它的统治,江南的社会生产力有所恢复和发展,李渔看到了江南城市重新出现了繁荣,这时李渔理智地认识到明王朝已无复辟的可能,他便与投降了清王朝并当上了大官的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江左三大家”等人接近,以便为自己开书店、推销书籍创造条件。尽管如此,李渔始终未参加清王朝恢复的科举考试,也始终没有在清王朝治下做官。与明末“四公子”侯方域、冒辟疆、陈定生、吴次尾后来一个个参加了新王朝的科举考试或做起了官员相比较,李渔至少做到了与清王朝保持了一定距离。虽然李渔后来也出入于清王朝的官场和权贵之家,甚至受到过内阁大学士索额图的接见,但他一直是以职业作家的身份出现,并没有辱没自己。但是,即使如此,李渔还是逃不过清王朝严密的文网。先是因工部右侍郎(副部长)张缙彦曾资助他刊刻《无声戏二集》,他差点受到张缙彦案的牵连而获祸(张后被流放到黑龙江宁古塔一个极其寒冷的地方);后又因他主编的《资治新书》中收进了吴三桂的几篇文章,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反叛后,有人诬指他和吴三桂、耿精忠等人关系暖昧,往来密切,李渔更陷人岌岌乎危哉的境地,他不得不投奔到已当上大官的老友李芝芳那里寻求保护。这就说明,李渔在清王朝统治下,并没有过上安稳的日子。他与清王朝的一些大官有交往,但没有在政治上和他们同流合污。可见李渔在政治层面上始终与清王朝保持了一定距离,在民族大节上没有出问题。徐保卫在政治层面上开掘出的李渔形象,又是和以往人们仅凭片面资料所谓李渔与清王朝关系密切的形象迥然不同的。
    尤其难得的,徐保卫在意识层面上,开掘出李渔是一个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三百几十年的“现代人”的新李渔。但这不是拔高李渔,同样是以史实为根据的。还在三百几千年前,李渔即为保护著作权反对盗版而一再发表声明和发出布告:“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布告当事。”又是李渔“借鸡生蛋”,以借贷得来的资金,开书店,办家庭剧团,并自觉宣传这是办文化事业的一个好办法。还是李渔,在要求戏剧应该表现充实以及如何表现戏剧充实上,与黑格尔(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劳逊(美国当代戏剧理论家)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仍然是李渔,他主张,对于任何一个不享有特权的人来说,他首要的任务就是自己照料好自己,而不能等待上天的眷顾,更不能为了抽象的道德而放弃自己争取幸福生活的权利。徐保卫说得好,从现代意识“这个意义上说,李渔仍然活在现代人中间”。他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整整三百几十年,“李渔是被历史超前三百多年制造出来的。”
    自然,《李渔传》也没有为这个新李渔仍然拖着一条长长的封建辫子讳。李渔因为起初只生了两个女儿,他为了传宗接代而不断地讨老婆,真的有三妻四妾。他的家庭剧团,主要成员由他的姬妾组成的。在他的具有四十多口人的大家庭里,他是绝对权威的家长,搞“一言堂”,完全束缚了家庭成员的积极性。他自己不参加清王朝的科举考试,但为了光宗耀祖,仍然叫他的两个儿子参加科考。在“打秋风”时,在主人面前,他扮演着“帮闲”的角色。如此等等,这个新李渔又被封建的李渔拉扯着,拥抱着,难分难解。然而,这才是真实的李演,一个被徐保卫开掘出来的新李渔!
    徐保卫才过“知天命”之年,风华正茂,据他的才学和造诣,今后他完全可以写出更优秀的学术著作。我等待着。
    原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