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心灵的对话——读朱栋霖《曹禺:心灵的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保生 参加讨论

    前几天收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曹禺:心灵的艺术》,作者朱栋霖在电话中告诉我,这是他1986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论曹禺的戏剧创作》的新版本。当年我曾经为这部充满理论探索精神的著作写过一篇书评,认为它在曹禺研究上 “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24年过去了,在这文艺界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时候,理论专著居然有机会重版,这实在是让人惊奇的事情。
    我想这部书稿能够再版,首先是因为曹禺先生的剧作有着不朽的魅力,《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几代中国人在阅读中或在剧场欣赏中,领略它的诗情美感,思索它内含的丰富深刻的哲理意蕴。每一次曹禺剧作的演出,都会引起轰动,不同导演各有个性的独特阐释,不同明星演员对剧中人物的不同理解,都会在舞台上呈现不同的戏剧景观。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来说,有多少个导演就有多少个不同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一个导演在不同的年代对同一剧目也会有迥异的艺术处理,观众会在舞台上见到各具光彩的蘩漪、陈白露、金子,一次新的排演,就是一个新的版本,这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可能是空前的,曹禺为广大观众开设了戏剧的盛宴,它表明,文学经典在思想的开掘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以及美感的呈示上,都有着迥异于一般作品的地方,这就是它的丰富性、复杂性,以及甚至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某种暧昧性,这样它也就有了不同读者重读、重评的可能性,谁也不能垄断对经典作品的阐释权,所谓权威论述,在经典作品面前,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因而外国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托尔斯泰,我们中国也有说不尽的《红楼梦》,说不尽的鲁迅。实践表明,曹禺的剧作也是说不尽的。文学恒久的生命力,是由文学经典的这些特性决定的,我们要尊重经典,热爱经典,呼唤更多的文学经典的产生。曹禺先生诞生已经百年,他树立了丰碑,他本人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我们纪念他,重读、重评、重演他的剧本,固然是一种对前辈的尊重,对前人业绩的继承,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因为对前辈最好的纪念,是拿出精品力作来,拿出可以辉耀中国戏剧史的作品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有些汗颜,除了老舍的《茶馆》,我们还可以拿出几部可以与曹禺剧作媲美的作品来?
    这部书稿能够再版,当然还是由于专著本身对曹禺剧作的精深剖析,有着自己独特的发现。新版本改名为《曹禺:心灵的艺术》,鲜明地突出了曹禺剧作的特色。曹禺剧作之所以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他的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揭示人生的困境和人性的缺陷,对命运、宇宙这些神秘的力量提出质疑和抗诉。专著着力揭示曹禺写《雷雨》《日出》时的创作心态,一种自由的、亢奋的、冲破一切束缚,包括现实社会和人自身的束缚的思想力,渗透进了作品的形象塑造中。专著从文本中、从曹禺相关的生平史料中,捕捉其心灵变化的轨迹。正如陈瘦竹先生所说,朱栋霖有敏锐的艺术感觉能力,他能体会到曹禺剧作那些精妙的艺术表现,包括一句台词,甚至一个舞台提示。研究者应该尊重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要有这份自信,不人云亦云,不随风使舵,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的意见,要放出自己的眼光来,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朱栋霖紧扣文本,不作长篇的抽象的理论演绎,也不卖弄西方新潮的文艺思想,一切从作者的创作心态,从剧中人在规定情景中应有的或能有的心理出发,进行新的阐发。研究者理解作家,研究者与作者心相知,心相通,这种研究成果也就可以视为一种心灵的对话。加之作者清朗顺畅的文字,就使这部理论专著十分好读,对青年学者也更为有益。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呼唤多出新时代的经典性作品,同时也要呼唤文学研究、文学批评中多出精品力作。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0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