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才智 参加讨论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题解
    

    据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这首诗作于长庆三年(823)以前。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在《白氏长庆集》中,编在卷十二《真娘墓》、《长恨歌》、《琵琶行》、《简简吟》之后,归入感伤类,可见其主题基调是感伤。《长恨歌》、《琵琶行》自不必说,《真娘墓》、《简简吟》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抒发的都是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如《真娘墓》诗:“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花非花》一诗紧编在《简简吟》之后,可以约略看出此诗归趣的消息。
    宋代词人张先有感于此诗,将它衍为《御街行》〔般涉调〕:“夭非花艳轻非雾。来夜半、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远鸡栖燕,落星沉月,紞紞城头鼓。参差渐辨西池树。珠阁斜开户。绿苔深径少人行,苔上屐痕无数。余香遗粉,剩衾闲枕,天把多情付。”
    


    

句解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夜深之时它到来,天亮之后又去了!花,是这首诗的第一个关键意象。自古以来,花是诗人们吟咏不衰的对象。白居易酷爱花,他的咏花诗很多,如:“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木莲花);“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牡丹花);“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石楠花);“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枇杷花);“风翻火焰欲烧人”(石榴花);“素房含露玉冠鲜”(白莲花)……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是白诗常用的比喻。如“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可是这首诗中的主角,却非花又非雾。是什么呢?是“夜半来,天明去”的人。这个人,“来如春梦”,犹如章台神女,倏忽来去,平添怀想,“去似朝云”,再无踪影。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梦,是这首诗的第二个关键意象。人生如梦,浮生如梦,是白居易常常感慨咏叹的。如:“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况是梦中梦,悠哉何足云”;“荣枯事过都是梦,忧喜心亡便是禅”;“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莫惊宠辱虚惊喜,莫计恩仇浪苦辛。黄帝孔丘无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此生都是梦,前事旋成空”。梦里欢乐,虽然美妙,却一切归于虚幻。梦醒之后,未免徒增悲伤。
    

评解
    

    

白居易的诗向来以浅近直白著称,但这首《花非花》却句式奇特,且通篇取譬,十分含蓄,甚至迷离,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朦胧诗的代表。杨慎在《词品》中评价说:“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虽《髙唐》、《洛神》,奇丽不及也。”是的,这就是一首因情生文的情诗。诗全用比喻,但所喻之事始终未明言,可能是追忆和一个美丽女子邂逅欢会的情景。作者欲言又止,却又止不住说出真情: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元稹《梦游春七十韵》有句“不辨花貌人,空惊香若雾”,是以花比貌,以雾喻香,白居易则是以雾状美人之飘逸,颇富仙韵。退一步讲,即使难以确指为追忆和一个美丽女子邂逅欢会,诗中所言也必定是虽美好而难久远的事物。
    

美好的人、事、物所显现出的光环往往转瞬即逝,不能不使人对美仅能存留一点朦胧的感觉。其实,美就在于短暂,在于朦胧,在于无法真正把握,难得长期拥有。这不正如花之早败,雾之易逝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