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看了《赎罪》。选择看这部影片,一是因为它名气很大,得了“金球奖”,又获奥斯卡七项提名,提前看过影片的朋友也竭力推荐,不看似乎有点可惜;二是“赎罪”这个名字很吸引我,引起了我的好奇。 影片的英格兰风光的确很迷人,那真是一个发生爱情故事的人间天堂。而爱情果然就在这个悠闲宁静的农庄里发生了。布里奥妮和塞西莉亚姐儿俩都爱上了仆人的儿子罗比。那一年,妹妹布里奥妮只有13岁,她为了考验罗比是否爱她,竟故意掉进河里。但罗比爱的不是布里奥妮,而是姐姐塞西莉亚。在这里,妹妹不仅目睹了罗比和姐姐“很黄很暴力”的亲热场面,还意外地读了罗比写给姐姐的情书。罗比能把情书托她转交,其实看她还是一个情窦未开的小姑娘。然而,这个小姑娘却有一点不一般,她不仅早熟、敏感,还有那么一点神经质,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劳拉被人强暴的事,布里奥妮认定这件事就是罗比干的。布里奥妮为什么要这么做?除了“误会”,也许还有嫉妒。不管怎么样,罗比因此而入狱,这不仅断送了罗比的前途,也断送了他和塞西莉亚的爱情。战争爆发了,罗比和塞西莉亚双双上了战场,但他们再没有机会走到一起,战争吞噬了他们的生命,还有爱情。 影片至此还不能说有什么感觉不舒服的地方。音响处理得很奇特,打字机敲击键盘的声音制造了一种惊悚的氛围和效果,它提醒我们注意,发生在这里的爱情,一定有什么特殊之处,或者诡异之处。而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场面,更创造了一种恢弘的历史感,给这个爱情悲剧增加了一些沉郁的色彩。但我觉得,人为地制造这种“战争与爱情”的关联,其实总给人一种牵强、生硬、不自然的感觉。悲剧的发生不在于战争,而是人的内心的阴暗和残忍。这是一个人性的悲剧。该发生的,在那座庄园里已经发生了,战争只是提供了一个让罗比死去的机会而已。试想,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罗比和塞西莉亚的爱情就是可以挽救的吗?而布里奥妮就可以得到救赎和解脱吗? 我始终对“赎罪”这个题目心存疑惑。谁要赎罪?为谁赎罪?赎谁的罪?从影片所表现的叙事倾向来看,毫无疑问是布里奥妮,她要赎罪,罗比和塞西莉亚的遭遇使她产生了一种负罪感,她要赎的就是由于自己的“误会”(或嫉妒和无知)给罗比和塞西莉亚带来的灾难。但这一点在影片中表现得并不突出,我们一直不清楚布里奥妮究竟准备用怎样的方式赎她的罪。直到影片将要结束的时候,垂垂老矣的布里奥妮和采访她的记者说了一番话,我们才算了解了她的想法,她的所谓赎罪,就是在她的最后一部书里,既恢复历史的真相,又让罗比和塞西莉亚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她在书里设计了一个故事的结尾,战争结束了,罗比又回到了塞西莉亚的身边。她解释说,既然在生活中他们没有得到幸福,那么,就让他们在想象的天堂里幸福地生活吧。 布里奥妮的赎罪严格说来其实是一种忏悔,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而且,在Atonement这个词中,似乎就包含了耶稣为人类赎罪而殉身于十字架的意思。它是一种救赎,而非中国人的赎罪。我于英文完全外行,但感觉这个词在这里被译成“赎罪”是很不妥当的,至少是不准确的。 原载:解玺璋博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