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吴宇森迷恋三国,会在10岁的时候用毛笔在玻璃上画关云长,用毯子和手电筒自制简陋版的投影。事实上,谁的童年没有关于三国的记忆。诸葛亮近于妖的智,刘备近于伪的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而三国中尽是英雄。赤壁仅是其中一战,前前后后就有多少故事可听可讲,长坂坡,借东风,火烧连营,等等等等,从来都是被人津津乐道,口耳相传间尽是传奇。 是的,每个人都有个三国梦。谁让那里有这么多智者勇者善者,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所崇拜的英雄和期待接近的梦想。那已经成为我们的集体想象。关于它的再诠释,如果不是接近完美,很难获得普遍的认同。 单说赤壁,这是极其精彩的一战。反间计,苦肉计,草船借箭,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且其中三雄对峙,之后三分天下的局势隐隐出现。但这又是一个已经没有秘密的战斗,一个已经注定了开始和结束的故事。其中的层层细节早就被历代的三国迷探究得一览无余,所有的再次叙述,都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温习与赞叹。 所以,相对于赞誉,给赤壁挑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毕竟,这里有太多的细枝末节,谁也免不了在其中会顾此失彼。随便说说,即可罗列一二。吴宇森的赤壁,似乎颇有追究史实的倾向,想在固定想象之外,让观众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形象。但如果说张飞擅长书法,孙权喜于猎虎。那死于祭旗的孔融,曹操对小乔的迷恋,孙尚香的点穴术,又该如何解释。单说一个在民间奉而为神的关公,实在少了点神勇,一张脸画得过于沉闷严肃,除了一把青龙偃月刀小家子气了点,赤兔马也不见了踪影。吴宇森的赤壁似乎讲的是周郎的赤壁,试图塑造出一个全方位的周瑜,为臣为帅为夫为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总觉得这个周瑜温情有余,武力不足。而对他的浓墨重彩,或许有点着力太甚。如一开始发生的老丈丢牛的事件,总觉得可有可无。 但或许,一部三国,一个赤壁,都已经不是真实或者虚构所能概括的。它从流传开始就处于虚构与现实之间,而显然,大家更愿意相信那个掺杂了想象的演义而非史书。而或许,三国或者赤壁能否成功,不在于它符不符合事实,而在于它符不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期待和想象,是不是和我们有一致的三国梦。撇去那些可有可无的缠绵,太具现代感的台词,这次的赤壁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赤壁千仞,两军对垒,回光阵、八卦阵发动起来颇有些恢弘的气势,战争场面有些血腥,但也看得人热血沸腾,几个武将冲杀时也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两个多小时看下来,倒也不觉得冗长。 但终究还是有不少遗憾,谁都拍不出完美的赤壁。令人不解的是,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下来,竟不知吴宇森想借这个故事表达什么。这个只拍摄到两军隔江对垒的上集,倒像一部下集的超长预告片。借荆州,周瑜的箭伤,刘备与孙尚香的联姻,铜雀春深锁二乔,所有的一切隐隐露个头,却又没有开始,战争的主要场景尚未显露半分,但如果照这个节奏来拍下集,怕是十个小时都挡不住的。 原载:《文学报》2008-07-1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