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梅兰芳》为中国电影赢得尊严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赵葆华 参加讨论

    
    2008中国电影因《梅兰芳》而有了扛鼎之作,也因《梅兰芳》更有了丰盈而充沛的文化底蕴。《梅兰芳》为中国大片、为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赢得了尊严。
    几年来,中国大片拉动了中国电影产业前行,但美誉度却时时受损。每有大片上市,都成为观众哄笑嘲讽的对象。《梅兰芳》以不可抗拒的艺术力量和端庄瑞丽郑重的品格折服了观众,为中国大片迎来了声誉和公信力。《梅兰芳》是中国大片、中国电影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标志性的文本,是具有年轮意义的文化事件。《梅兰芳》给我的启示是,中国电影、中国大片已经到了必须把讲述提升到艺术生命课题的时代。
    《梅兰芳》在讲述上是特别值得研究的。梅兰芳是一个文化伟人,是一座艺术高山,高山仰止难于把握,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把握都非常之难。影片找到一个特别好的叙事框架,这个框架故事就是梅兰芳的伯父给他留下的那封遗书的间断叙述和重复叙述。这封遗书的话外音始终伴随着梅兰芳的每一步成长,每一个艺术和人生的紧要关节。而那一纸枷锁又成了这个故事框架的具像,它象征着社会规范——不同时期的社会规范。这个故事框架确立了影片的总体风格:拷问社会,拷问人生,直指人心。这是具有人文特质的艺术影片。《梅兰芳》在这样一个框架故事里面讲述的内涵,就是梅兰芳在艺术和人生两个向度,两个层面上的追求与跨越,每一次追求都要付出人生和艺术上的代价。大伯、十三燕、邱如白,这次第出现的三个人物,是梅兰芳不同时期的艺术人生与精神上的导师。三个人物既是他的精神之父,又是他在一定具体阶段上的人生障碍,要他去超越。大伯,是梅兰芳最初的艺术引路人,又是让他告别梨园的警戒人,他如何跨越伯父留给他的绝命告诫,使自己勇敢地走向健康的艺术人生,为社会,为人生的艺术?在这个人生与艺术的转折期出现了十三燕,十三燕以自己的辉煌和悲怆,引领梅兰芳勇敢面对人生苦难逆境和诸种挑战,告诫他捍卫梨园人的尊严。但十三燕最终也成为梅兰芳成长的障碍,梅兰芳在与十三燕的艺术比拼与对决中,超越了十三燕,迎来了旦角一统“天下”的梅兰芳时代,但他却失去了这位恩师。邱如白是改写梅兰芳艺术人生的人。邱如白引领梅兰芳实现京剧变革,帮助梅兰芳步入艺术巅峰辉煌之境。但邱如白最终也成为梅兰芳人生的障碍。他固守舞台应超越一切的观念,他不顾日本殖民统治给中国人带来的屈辱和危难,坚持让梅兰芳登台演出的愚昧,阻碍梅兰芳走向民族大义。在梅兰芳看来,高于生命的京剧艺术和国难相比已经不重要了,梅兰芳打破邱如白的思想羁绊,蓄须明志,决不给日本人演出。在这个大义大勇的超越中,梅兰芳的人格境界、人生境界体现了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具体历史时空中的梅兰芳超越了历史时空而获得人格精神、人格力量的永恒。
    在社会与时代的苦难与局限性面前,影片完成梅兰芳的追求与跨越,让他每次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人生代价,包括和孟小冬的离别,积淀出很多人生的感喟与咏叹。影片让梅兰芳在追求与跨越之中,在人生磨难与情感抉择之中,展现并完成梅兰芳的艺术形象。这个艺术形象,既是对梅兰芳的真实书写,也是陈凯歌对梅兰芳的艺术想象,寄托了他的文化情怀与文化理想。这个艺术形象因有了文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支撑而血肉丰满而灵魂摄人。这样的艺术处理使陈凯歌重新回到以往作品的优势之中,那就是关于人生与命运的文学书写。我觉得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影片的遗憾是把真实生活中曾为梅兰芳妻子的孟小冬处理为梅兰芳的红粉知己,实在是差强人意。梅孟之恋缺少动人情节与细节,送伞还伞桥段太过老套,节奏太紧不舒展,福芝芳自始至终在一个性格层面上复沓,少变化,浪费在福芝芳身上的叙述空间和时间太多了。
    原载: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