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客家山歌到革命情诗 —闽西苏区的新民歌运动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苏剑 参加讨论

    一、闽西客家及客家山歌
    闽西苏区时期的上杭、永定、长汀、武平、连城五县毗邻粤东、赣南,聚居着我国西周、东晋以来北方黄河流域汉族支系因战乱、灾荒多次大规模南迁的客籍人的后裔,俗称“岭南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客家子孙“反客为主”,当地百越土族方言逐渐被客家方言所融化;长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使客家人在“南迁”中带来的灿烂辉煌的中原文明与百越土著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形成了历史上独具一格的闽西客家文化。
    客家人喜欢唱山歌,他们“日日唱歌润歌喉,睡觉还靠歌垫头;三餐还靠歌送饭,烦闷还靠歌解愁口”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疾苦和欢乐,酿造了醇香扑鼻浩如烟海的闽西客家山歌。
    闽西客家山歌继承了我国民歌的优良传统,写人、叙事、状物、抒情、言志,质朴真切,形随声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运用白描、直叙、对比、复沓、烘托、反衬和夸张等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兴兼当比,比以当兴,形象鲜明丰满,语言准确生动,显示了劳动者的聪颖、智慧和才华。物中寓意、景中寄情、意境优美、想象超拔的闽西客家山歌,真有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可谓是我国琳琅满目的文学宝库中一颗瑰丽的明珠、歌园里的一朵奇彩异花。
    二、革命运动推动着客家山歌向革命情诗演进
    由于受历代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和剥削,客家人所歌所谣多是诉述他们生活的苦难和不幸:“坐也愁来站也愁,三餐么食煮糠头;旁人问𠊎样般煮?‘澎澎卜卜’满锅头”。
    “讲起苦情么人知,既么坟帐又么被;六月蚊多熏哭草,寒冬腊月盖蓑衣。”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具有斗争传统的闽西客家人民,对不公世道也常常发出愤愤不平:“簸箕脱匣大园圈,穷人有苦难伸冤,千般道理都空谈,只因少官一文钱。”有的叙事山歌如《十二月长工歌》,叙述和描写了长工与地主之间不同的生活境遇,强烈表现了长工对地主的谴责:“十二月里来要过年,长工回家么路钱;拿起算盘来算帐,倒欠东家八吊钱。”尽管歌谣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无法提出解决矛盾的出路,然而,歌谣中蕴含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又如曾演复烈士生前编了一首山歌:“可惜当年关夫子,华容道上不谏曹,至今遗留奸雄种,吸尽人民血与膏”,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军阀曹万顺驻扎上杭期间,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的罪行。歌谣说出了人民的心声,以歌解恨,一时间迅速流传在汀江两岸,弄得曹万顺惶惶不可终日。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的隆隆炮声,惊醒了闽西这块古老的土地。社会的变革,火红的生活,使客家山歌一扫昔日“何日云开日出来”的低徊惆怅的情绪和对命运的哀叹。呼之而出的是紧扣时代脉膊,歌颂战斗生活的革命歌谣。“天下主人是工农,为何受罪又受穷?幸福生活都么份,倒归人类害人虫。”“地主有田我有镰,地主有势我有拳,镰刀劈碎旧世界,铁拳难烂旧政权!”
    在生活的海洋里,爱情是一簇簇涌动着的浪花。闽西客家山歌中容量最大的“爱情歌”,反映了闽西客家青年男女追求专一和永恒的爱情,要求建立幸福家庭的良好愿望:“赤米煮粥满锅红,甘心恋郎唔怕穷;只要两人情义好,郎敲竹板妹挽筒。”
    伴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客家情歌发生了“质”的飞跃。如苏区妇女响应党的“扩大百万铁的红军”号召,将原本送丈夫外出做工赚钱,妻子在其临行离家前规劝勉励的情歌《十劝郎》,即兴改作送郎参军的《十里长亭送亲人》:
    “灰色军装簇簇新,八角帽上闪红星;十里长亭唱山歌,阿妹送郎当红军。
    哥当红军放宽心,妹在后方理家庭,家中老少妹照顾.犁把辘轴赛赢人!”
    上杭县才溪乡溪粦村妇女王秋连(后成为党的十大代表)在欢送新婚才三天的丈夫上前线时,豪迈唱出:“红旗播出日日新,𠊎送亲郎当红军,只要革命得胜利,无儿过世也甘心!”表现出何等崇高的革命情操!
    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和马列主义的普遍传播,群众在沸腾的斗争生活中扩大了政治视野,思想变得更为丰富和活跃起来,为客家山歌向革命情诗演进开拓了新的领域和题材:群众满腔热情地歌颂共产党、歌颂革命、歌颂领袖、歌颂红军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区政权一枝花,花根扎在穷人家;贫苦农民有了党,红色政权遇天下!”
    “要打猛虎敢上山,要擒蛟龙敢下潭;要跟红军闹革命,不怕火烧滚油煎!”这都是无产阶级勇往直前斗争精神的写照,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三、中国共产党是客家山歌升华到革命情诗的引路人
    革命运动造成了革命文艺。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使客家山歌不断“推陈出新”。但由于几千年封建意识对民间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客家山歌中也不免有宣扬色情、粗俗低级,怂恿人们去追求金钱享受的不健康东西。为了使新民歌美丑有分、精芜有别,不致珠玉蒙上尘垢,闽西各县党组织及苏维埃政府的文化委员会在《文化教育问题》的“歌谣”专题决议中,反复强调“各区乡所做歌谣,必须由区文委会负责汇集寄县文委会审查出版。”“封建的淫乱的山歌绝对禁止演唱。”1930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在《关于宣传问题草案》中指出“各乡村须设立俱乐部一所,俱乐部的作用是要在娱乐中提高群众的斗争情绪和政治认识,讲有趣味的革命故事和唱革命的歌曲”“纠正过去单纯胡琴锣鼓之错误。”毛泽东同志在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应用文艺形式开展革命宣传,‘把红军艺术股充实起来……各政治部负责征类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情绪的革命歌谣。”并由红四军政治部率先引导编写了《少年先锋歌》。这对闽西苏区新民歌运动的发展作了正确的指导。上杭县18万农民就是在“中秋佳节月团圆,农民翻身笑连连,区里召开农代会,土地还家庆分田”的阵阵山歌吉中捧回了“土地证。”
    闽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唱革命山歌,为促成闽西苏区的新民歌运动,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各级妇联、工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等群众团体,热烈响应党的号召,提倡“唱革命歌谣”。每当党和政府发出一个号召,比如扩大红军、选举运动、春耕运动等,他们即闻风而动,迅速下去收集资料,编成故事、民歌。
    阮山是闽西苏区著名的诗人。他曾任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工农民主政府教育部长。在革命活动中,他创作的大量民歌(多达几百首),表现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广为流传的《救穷歌》、《土豪恶》、《妇女解放歌》等脍炙人口,通俗易懂,对闽西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
    他写的《救穷歌》充满着深重的阶级感情,发人警醒,启人觉悟。他被称为“把革命战鼓擂得最响的人,时代号角吹得最嘹亮的人,是永远不知疲倦的歌手。”
    闽西特委宣传部长邓子恢,省苏政府主席张鼎承同志的夫人、妇女部长范乐春,都因为唱民歌“唱出了名”,群众尊称他(她)们是“山歌部长”。
    瞿秋白同志是苏区文艺运动的指导者,1934年2月,他从上海到达瑞金,担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兼苏维埃大学校长,起草了《苏区文化教育计划》,十分重视收集和运用民间歌曲,认为“民间歌曲对群众的教育更大,由于歌词是发自群众肺腑的心声,内容通俗易懂,好听好唱,所以更受群众欢迎。”他鼓励文艺工作者“向山歌、民歌学习”,并亲自动笔写《送郎参军》、《红军打胜仗》、《消灭白狗子》等山歌,广为流传,对促成和推进闽西苏区的新民歌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载:《福建党史月刊》1992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