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赣南客家山歌衬词运用探微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谢征 参加讨论

    赣南位于江西南端,地处赣江源头,东临闽西,南接粤北,西连湘东南,辖18县市,面积40800余平方公里。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较早的客家人聚居区与扩散地。勤劳的赣南客家先民素有爱唱山歌的习惯,不论在茶山劳作,还是在野外赶路;也不论在田园耕种,还是在家绣花纳鞋;或为了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或为恐吓虎狼,壮助胆量;或为了传递情感,表白心声,均借助于山歌。这些山歌,有的高亢悠扬,响遏行云;有的缠绵低回,如泣如诉,它逐渐成为客家人不可或缺的丰富的精神食粮。
    衬词是民歌中最能体现地方、地域特色的因素之一,在赣南客家山歌中,衬词的出现频率非常之高,几乎涉及每一首山歌,在山歌的开头、中间、过渡段落及最后收尾时虽然都会运用衬词,但是,它们的运用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下面试对山歌开头、中间、尾声三部分的衬词进行分析。
    一、开头呼唤式衬词
    赣南的地形多为山地或丘陵,客家人在山间地头从事农事劳动(如砍柴、摘木梓、采茶叶等)时为了消除疲劳或者惊走猛兽喜欢即兴演唱山歌。如碰到对面山旮旯的同伴(歌友)欲与其对歌时,怕对方听不见,首先会打个响亮的呼哨而后再与其进行对歌,这一声呼哨慢慢地经过演变加上了曲调。有较为豪放的歌者甚至不加任何曲调,而是干喊一声,清清嗓子,待对方回应后(一般对方也会以相同的唱词进行回应),马上进入主题唱歌。这种开头呼唤式的衬词在赣南客家山歌中较为常见。
    1.带曲调的开头呼唤式衬词
    这种带曲调的开头呼唤式衬词在兴国山歌中尤为常见,它以“哎呀嘞”开始,从曲调上来看这三个音的走向一般都是从高音点开始级进下行再级进上行到达第一音的高音或者比首高音更高一个大二度,以自由延长的长音结束。在兴国山歌中,有些还会常在“哎呀嘞”后面加上“哎”或“呃”二字。如兴国山歌:
    《日头一出红彤彤》
    哎呀嘞哎!(我)日头一出(就红彤彤),(格)来了个朱德(格)毛泽(哎)东(哦),(哎呀我都)千年铁树(就)开鲜花,你又几晓得我同志格,(我)工农(格)做了主人(噢嗬嗬)翁。
    这首山歌属于单独自由吟哦式歌唱,开头的衬词既能起到亮亮嗓子的作用,也有寻找歌伴的含义
    2.不带曲调的开头呼唤式衬词
    不带曲调的衬词比带曲调的衬词有较大的随意性,它会根据地域不同及方言的差异而变化,因此不像带曲调的衬词一样有很强的这种同轴式的辐射性,它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赣南南部不带曲调的呼唤式衬词一般都以“啊”、“喂”为多,还有“哟嗬喂”、“嗬”等。歌词体现在节奏上第一个字不自由延长,第二字(或末字)则以上扬形式结束。还有一种情况则是第一字为上扬形式开始,第二字(或末字)则以下抑形式结束。体现在节拍上2/4拍、3/4拍的山歌一般为二小节,4/4拍的山歌为一小节,并且大部分衬词所属小节里最后一拍为休止。赣南中部一带的不带曲调的开头呼唤式衬词则以“喂打喂”和“喂打打喂”为代表。这一带的衬词唱腔多为自由高亢式的呼唤,其他方面则与南部的衬词相差不大。例如:
    a.南部山歌:《打起哟嗬喽起风》
    哟嗬喂,打起哟嗬喽起风,好比鸟嬷约老公,好比鸟嬷约鸟崽,好比细妹(嘛)哟老公哟嗬喂。
    b.中部山歌:《高山滴水高飘飘》
    喂打打喂!高山滴水(呃)高飘飘,高山唱歌高遥遥;
    喂打打喂!寻了三遭(呃)唔见妹,唔晓过了哪只坳。喂打打喂打喂。
    在赣南客家山歌中,开头呼唤式衬词是最具赣南客家风格特色的歌词,尤其是带曲调的开头呼唤式衬词,曾被许多表现赣南老区题材的歌曲广为运用。
    二、经过衬托性衬词
    山歌开始演唱之后,为了使歌词与曲调衔接得更为自然连贯,或者在山歌手尚未构思好下句歌词时,为了使音乐不间断,使音乐得以延续,待构思好后再接着演唱下一句,山歌手们给歌词加上了许多经过衬托性衬词。赣南客家山歌中经过衬托性衬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与主体歌词意义有联系的实虚词混合性衬词;另一种是与主体歌词意义无联系的纯虚词的经过性衬词。
    1.与主体歌词意义有联系的实虚词混合性衬词
    这种形式的衬词在一般情况下纯粹是为了使音乐更加连贯而加,如果没有它,音乐走向将不符合客家人的思维习惯,它与主体歌词的意义有一定联系,这种形式的歌词其依附性极强。如兴国山歌:《传说仙人制住房》
    哎呀嘞哎,()会开锁歌()莫称强,(你就)晓得哪个制衣(哟嗬嗬)裳(),(格就)到然哪个()制五种;(是我)同志格()哪个先师()制住(哟嗬嗬)房?
    从上例来看,这些划线部分的衬词均依附于主体歌词而存在,若抛开主体歌词来看,它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在赣南客家山歌中,这类衬词没有很强的规律性,它是根据主体歌词而派生出来的,如“我哇”、“格就”、“你就”等等。如在兴国山歌中惯用的“同志格(哥)”也是属于这一种形式的衬词,而不作为主体歌词。
    2.与主体歌词意义无联系的纯虚词的经过性衬词
    在赣南客家山歌中,这种形式的歌词特别常见,几乎涉及每一首山歌。因为它与主体歌词的意义无本质的联系,在歌词歌曲中纯属于起经过性衬托性作用,大部分歌词中语气助词较多,如“呃”、“喂”、“啰”、“哦”、“啊”等。还有一些类似感叹式的虚词,如“哎呀”。另外还有少量比拟声词为经过衬托性衬词。如上犹山歌:《一对桅杆透天门》
    营前一上(飞飞)金脚鱼,一对桅杆(哟依哟)透天门,桅杆树上(才冬才呀)挂起灯(呀),是有照看就(齐登齐登嘭子)(哎哎者)远路人(喏)(老姐妹)
    上例中的“才冬才呀”、“齐登齐登嘭子”就是作为经过性衬词的形式出现在歌词中。
    在赣南客家山歌中经过衬托性衬词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各式各样的都有,但是这些都是属于客家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还有一种介于以上两种类型之中的第三种类型,如根据赣南民歌改编填词的歌曲《十送红军》中衬词“介支格”从字面上来理解它毫无疑问是属于第二种类型,但是根据赣南客家方言的意思为“那个里”“刚才”。再如信丰山歌《十七十八好唱歌》中有“筛嘞”、“糯米筛嘞”、“筛糯米呀米筛米呀”关于筛米的一系列衬词,从表面上来看也的确为有其意义的词语,但是若懂当地习俗的人就会知道这只是一种演唱形式叫做糯米筛的室内山歌。这首山歌是客家人在用糯米酿造米酒或制作客家米果时所唱。其衬词实际上是属于与主体歌词意义无关的经过衬托性虚词这一类。它用在这个地方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主要是起到延续音乐的作用罢了。
    三、结束收尾性衬词
    赣南客家山歌除了在开头与中间喜欢使用衬词外,在山歌结尾处也经常会加上一系列的衬词。在结尾时使用的衬词有较多的特征词语,让人一听便知道这首山歌要告一段落了(它相当于一篇作文当中句号的作用),在这时它一般不会以“介支格”、“我哇”、“你就”这种衬词结束,而是以“哦”“哟”、“喂”、“同志格”等词语作为收尾衬词,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种形式:
    1.与开头呼唤式衬词相同的结束收尾性衬词
    这类衬词在赣南客家山歌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它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从形式上来统一整首歌词。给人以一种完美的归宿感。这一点与客家人的审美观相吻合,如龙南山歌《打起哟嗬喽起风》中前后的“哟嗬喂”和上犹山歌《高山滴水高飘飘》中“喂打打喂”都同属于此种类型。
    2.以上扬式的自由延长开口音而结束
    这种类型的山歌较为多见,这些衬词以“哟嗬”、“嗬喂”、“哦”等出现频率较高,因为这些词语比较适合客家人的语言习惯。同时,从声乐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开口音要比闭口音容易演唱上扬式的高音。如龙南山歌:《唱只山歌显威风》
    啊喂!阿哥出门过广东,唱支(啊)山歌(哇)显威(呀)风(哟)!
    隔山老虎对我走(啊),寻到(啊)钱来(哟)转家(呀)中(哟)。
    上例中的“哟”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结束性衬词,起到了一个“句号”的作用。
    3.以呼唤对方的称谓而结束
    这种以呼唤对方称谓的山歌衬词在两人对唱时会较多地运用,这一类的衬词常会引用一些俗语中的称谓如“同志格(哥)”、“老姐妹”、“老妹哎”、“我格妹”等。如在结尾处使用这类衬词,对方歌手就知道对歌已进行完毕,如上犹山歌《一对桅杆遥天门》中就应用了“老姐妹”一词来结束全歌。
    赣南客家山歌中的衬词相当丰富,不愧为一块镶嵌在主体歌词上的闪亮珍宝,它为主体歌词平添了不少耀眼的光辉,这块珍宝其实就是由客家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句句特色方言所形成的,是聪明勤劳的赣南客家人智慧的结晶!
    原载:《美与时代》2005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