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伟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也是香港电影的先驱,同时也是香港电影乃至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拓荒者,他的一生都在为其宏大的电影理想而奋斗,在电影管理、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等诸方面给中国电影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黎民伟的研究和评述,目前在内地和香港应该说都不是新课题。香港电影资料馆曾多次举办了专门的纪念和研讨活动,而广东五邑大学教授凤群新近出版的专著《黎民伟评传》,则再次让大家耳目一新。这部作品文史并重,标志着两地学界对黎民伟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推进。 以评传的形式书写黎民伟的一生,并且获得具体性、生动性与较高的可读性,是本书的首要特点。凤群既是学者,又是作家,他以类似小说的文学体裁完成《黎民伟评传》,向读者描绘了黎民伟坎坷、曲折而又为电影理想不懈奋斗的一生。如他冒着枪林弹雨,用摄影机记录北伐战争和淞沪会战的经历,他的“联华”经历,他在抗战时期辗转于湛江、桂林、昭平等地的经历等等,还带出了罗明佑、阮玲玉、胡蝶、吴性栽、费穆、聂耳等著名影人以及其他一些国民党要人鲜为人知的经历,颇富传奇性。此外,该书又用较多笔墨深入黎民伟个人家事的描写,如黎民伟和严珊珊、林楚楚之间的情感、婚恋和婚后生活,黎民伟和黎北海、黎海山兄弟之间的情感和隔阂等等。这样的描写,在获得研究深刻性的同时,也避免了学术著述常见的枯燥性和学究气,对黎民伟个人也有了更为清晰和立体化的描述,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具体、生动、可感、全面的黎民伟的历史形象。 其次,《黎民伟评传》又不失学术价值,这点表现在该书资料的丰富性以及对这些资料清晰梳理后而进行的大胆学术推断。作者搜集、应用了大量的资料,一手资料如日记、手稿、简报、图片、访谈等,二手资料如已出版的书刊著作、大小文章以至互联网上发表的记载谈论等。但作者没有进行简单的资料堆积,而是系统地加以梳理分析,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能结合时代的变迁作出合情合理的陈设和推想,没有简单处之。如作者对黎海山、黎北海、黎民伟三兄弟的性格和处事方式的分析就极有见地,既有亲和力,更道出了三人较深层的内在矛盾,不是像众多资料那样笼统的说三兄弟创业、其后不和这般简化。同样,书中对黎民伟与罗明佑、李应生等合作伙伴之间的融洽与矛盾也分析得颇为到位,对罗明佑性格的优缺点、处事态度的两面性亦多有论述,并非单方面加以褒扬。这样就相对客观地呈现了这些历史影人的原貌。该书还对一些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如《庄子试妻》的历史地位问题、摄制年份问题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推断,为目前较为热点的香港早期电影研究课题作出了一定的学术贡献。尽管作者尚缺乏特别严密的科学考证,但其体现出的学术价值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诚然,文学的描述代替不了科学的考证,情感和事实毕竟是两回事,有些学术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但是,《黎民伟评传》的定位也并非一部严谨的史学著作,也正因为有着较强的感情色彩和文学描绘在其中,作为评传体的此书才会成功。在中国电影走过百年,声誉日益扩大之际,《黎民伟评传》的问世,应该是对中国电影和黎民伟本人最好的纪念。 原载:《人民日报》(2010年11月23日20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