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暗战》可以说是主旋律多样化的一次成功尝试。该剧以其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彰显了主旋律电视剧的主流品格,无论是对于主旋律作品如何拍得更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还是在当前同质竞争的市场格局中,如何实现类型电视剧的精彩突围,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借鉴意义。笔者以为,该剧的叙事艺术尤为出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成功嫁接谍战剧 《黎明前的暗战》既不同于正面展现革命历史的宏大史诗巨作,也不同于以往谍战剧单纯描写我方情报人员深陷无间险境、杀机四伏的“潜伏”斗争,而是有机融合了革命历史与谍战题材,以谍战为表、以历史为核,两条叙事脉络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如同近年《决战南京》《战北平》《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主流电视剧所一贯秉持的叙事策略,剧作在表现重大革命题材时规避了一味刻画重大人物所带来的凝重与严肃,转而采取“人往下走,戏往下沉”的创作新路,于历史可考的若干重大人物之外,重点虚构了一些具有更大创作自由度、极大增强故事欣赏性的“小人物”,如肖天济、司马楠、梁小民、肖天池、沈小菁、李浩等,由他们构成了和全剧叙事主线密切相关的谍战风云,显示出强大的情节张力,酣畅淋漓地凸显出谍战剧的典型魅力,尤其是肖、沈间的爱情,在压抑肃杀的严酷斗争中为该剧平添了一丝柔情和些许清新之风。而程潜、陈明仁等真实历史人物争取和平的努力则穿插进以肖天济等人为首的谍战故事当中,他们与保密局、稽查处、湘军内部等蒋、李、白部属之间的斗争,则保证了该剧的史诗品格与政治色彩,强化了该剧的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沧桑感。 实现了谍战剧类型 叙事的变奏 与以往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谍战剧如《潜伏》《黎明之前》等相比,笔者以为,可以把《黎明前的暗战》称为“非典型谍战剧”。在《潜伏》《黎明之前》等剧中,主要人物余则成、刘新杰等都是深深潜伏在国军情报机构内部,不动声色,直到最后才揭晓谜底或依然模棱两可、真假难辨,整部剧完全是一出精彩的“暗战”。而到了《黎明前的暗战》,程潜、陈明仁与周里等人紧锣密鼓暗地进行的和平谈判,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固然是“暗战”,但是就叙事主线谍战而言,情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4集,打入保密局档案科的中共特工肖天济处于暴露边缘,很快被行动科长司马楠紧紧盯上,到了第14集更被她设计陷害险些命丧海上,肖从海上逃生后的工作基本上已经属于地下隐秘战线性质的斗争了,此后的叙事主线已经脱离了典型谍战剧在敌人内部进行谍战工作的叙事模式。从谍战剧的类型叙事上来讲,《黎明前的暗战》中的谍战不再是此前典型谍战剧中的“暗战”,而变为“明战”——身份互明,针锋相对,从而使得该剧中的谍战叙事演化成为一种不断嬗变、不断更新的开放式结构。 以非线性叙事增强 谍战剧的悬念张力 谍战剧一般具有节奏较快、张力巨大的强情节设置,往往依靠复杂纠缠的叙事线索和生死维系的智商对决引人入胜,在其叙事演进当中,多线并进、时空交错、非线性叙事成为常见手法。比如《黎明之前》就在第1集中多次采用平行蒙太奇方式,以黑白影像的不断闪回来分割时空,交待前情。但是《黎明前的暗战》没有一味因循老路、墨守成规,除了继承谍战剧已有的成功经验,还自出机杼地使用了一些通常只有艺术电影中才会有的处理叙事时间的独特方式。比如第2集中前来和谈的中共特使在火车站遇刺牺牲后,肖天济秘密前往刺杀现场调查线索时不断闪回阻击手的黑白画面,极大丰富了影像的表现力。有些闪回以言简意赅地交待了人物的心理动机。如肖天济在调查“中国宪兵”重要人物丁志海的过程中,不断闪回出现“中国宪兵”战场受训的黑白画面,形象地揭示出人物心理活动的隐秘闪念。除交代剧情和人物心理,《黎明前的暗战》最值得称道的则是借助于对线性时间的打破,增强叙事的悬念性和审美陌生化效果。如第16集中的肖天济小店投宿,衣衫褴褛的他却拿出了很多美元,画面迅速闪回到“三小时前”肖如何劫持康莫拿到了钱和枪,接着在小店住宿后画面闪回“两天前”昏迷的肖天济如何被渔民救下,在肖天池与康莫的对话后,才以闪回交待肖天济如何从海上死里逃生、以及他在戏院刺杀王世雄的全过程。应该说此处的非线性叙事是全剧最出彩的一笔。 《黎明前的暗战》是一次把主旋律题材巧妙植入谍战剧类型的成功尝试,可谓是“借他人杯酒,浇自己胸中块垒”的可喜实践。尽管该剧还有种种营养不足的表现,还尚未臻于情怀与境界俱佳的上乘之作,但是毕竟已经有了那么一些卓然情怀,也达到了一定的审美境界。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