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半个世纪前的“毕业设计”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星河 参加讨论

    2008年,有一部名为《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动画连续剧在电视台播放,让孩子们看得不亦乐乎。可惜他们不知道,很早以前就有过一部同名动画电影,笔者小时候就曾看过。
    “没头脑”是一个粗心马虎的孩子,平时丢三落四、稀里糊涂;“不高兴”是一个颇为任性的孩子,经常情绪化处事,他不想做的事情别人怎么说他也不会做。不过他们并不能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认为这无损于他们长大成人后的理想。
    基于某种童话手段,“没头脑”和“不高兴”在一瞬之间被变成大人,各自投入到他们所热爱的事业当中。
    结果,粗心的“没头脑”在设计摩天大楼时,竟然忘记设计电梯,结果想要前往顶层看戏的孩子们,需要提前半个月出发,还要随身携带饮食给养等等。而热衷于演艺业的“不高兴”,因在剧目《武松打虎》中不满意自己的角色,想要饰演“武松”不成,于是在饰演“老虎”时坚持不死,并跳起来反打武松!
    当然,在影片的最后,两个孩子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当他们重新回归童年之后,彻底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在笑声当中,影片达到了教育目的。
    这里不妨说句题外话——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于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往往过于强调其娱乐功能,忽视甚至刻意回避其教育功能,这一点其实很值得商榷。一般来说,一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可能不具备教育意义,即便刻意回避也摆脱不开。其实作家在创作时,都不必特意强调“寓教于乐”,因为真正的佳作,必然会“教在乐中”。
    其实说起来,笔者当初观看此片时,所看的也不是新片。在改革开放之后,一批“文革”前的经典作品和经典影片(即所谓“解放后17年的文艺作品”)重新出版和放映,其中儿童片《没头脑和不高兴》也在其中。这部动画影片最早拍摄于1962年,在重温这部老片子时,我特别注意到了片头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专科学校  联合摄制”的字样——这部影片,是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60班的毕业作品。说实话,无论从绘画、色彩还是配乐各方面来说,该片的艺术水准在当时都属上乘,让观众看过之后十分难忘。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故事的原创作者。这篇作品的作者是翻译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在影片创作时也是由他来担任编剧。《没头脑和不高兴》最早刊发于《少年文艺》1956年第2期,后被收入各种选本。回忆这篇作品的创作过程,任溶溶称完全来自生活——“自己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所以某一天,“这个故事竟然突然自己就跑出来了”,任溶溶“在咖啡馆里半个钟头不到就写出来了”。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