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文化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武侠人物受到大家的崇拜。进入20世纪,武侠小说作为中国传统小说的一个类型就更是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文坛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其中金庸的武侠小说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和独特的艺术张力,倍受传媒关注,成为一个奇特的文化景观。他的读者不限职业、年龄,超越政治分歧,在世界华语圈广泛流行。不仅如此,英译本现已传播到了北美、欧洲、大洋洲,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竞相翻译[1]9-12。而日本则是这些国家中引进、译介、传播中国武侠最系统最成功的国家,这与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文化、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长久交流密不可分,日本的成功译介传播经验也值得翻译界研究借鉴。 一、金庸武侠小说在日本的传播 目前,金庸武侠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主要有以下途径:书籍和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的引进等。 进入21世纪,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发展,金庸小说开始以图像化的方式涌入了日本。“金庸热”突破文字符号传播的单一渠道,广泛地介入大众传播诸领域,通过影视作品改编、网络游戏等多种形式构建出玄幻多彩的江湖世界,形成了一种“跨文类的流行现象”[2]48。 上世纪80年代,以《血疑》《排球女将》为代表的日剧在中国大受欢迎。十几年后,随着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改编剧,中国电视剧开始在日本扎根。日本NECO收费电视台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播出中国武侠剧,当时是以每周两集的速度播出了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并发行DVD正版影碟。2005年月1月,日本NECO电视台开播新版《神雕侠侣》,由于播放以来收视率高升,电视台决定从当年5月起再用4个月时间回放《神雕》。NECO属于日本MAXAM有线影视频道,在日本有极高收视率,拥有45万在日华人观众,以及更多的日本本土观众。日本播放电视剧分为主力档和白天档,按照《神雕》一周播放两集以及时间安排在夜间,无疑被日本电视台列为主力档电视剧。 金庸武侠剧在日本的收视反响如此惊人,短时间内在日本迅速引起了“武侠热”,一大批中国武侠迷就这样应运而生。大量日本观众在网上发表博客和留言等积极讨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剧情和人物。随着影响的力越来越大,读者关注的加强,电视台及网络大量的介绍,武侠粉丝对小说日文版的细读钻研,读者逐渐开始认识、接受了金庸及武侠文化。甚至在日本有旅行社设置了“桃花岛游”,而且得到大批日本武侠迷的欢迎。金庸武侠最终确立了在日本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著名影视购买及制作人柳川由加里完成了对《射雕英雄伝》电视剧的引进,小说的收录和日译,她在日译本《射雕英雄伝》第五卷小说后记中说:“一看到《射雕英雄伝》的开头部分,我就被这部作品所震撼了,为这部作品精美的画面、独特的传统武侠文化所折服。于是有了想了解这部同名小说的愿望。所幸的是这部小说在日本已经出版,拿到手之后,我就像海绵一样,尽情地吸收了武侠文化的知识,尽情地享受武侠小说的魅力。”[3]357正如严家炎先生所言,金庸小说的受众群体已经超越了国家界限、文化层次和政治分野,成为真正大众传播的文化产品。 柳川由加里说到的金庸小说日文版则是由日本最具规模的德间出版社出版。从1996年第一部金庸小说日译本《书剑恩仇录》的出版,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长篇和1部短篇小说《越女剑》现已出版完成了11部之多[4]493。其中很受中国读者喜爱的《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在日本也是一版再版。 二、金庸武侠小说在日本备受欢迎的原因 读者对金庸小说的接受,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着巨大的不同,但对于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读者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他们很容易在作品中找到同样的价值观,在短时间内引起共鸣。武侠文化在日本能引起热烈的反响,和以下五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一)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等客观条件,特别是汉字的魅力 中国与日本同属东方文化,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从很早开始就有友好的往来。在两国文化中,价值观念、家族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很接近,这使得中国文化更易于被日本读者接受和吸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和他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融入到武侠小说创作中是分不开的。 现代日语使用的汉字就有二千多个之多,这有助于日本读者理解武侠小说中对西方读者来说陌生的武术、文化术语等内容。比对其它国家的读者会很难以理解的夺命追魂剑、冲灵剑法、九阴白骨爪、一阳指、易筋经、吸星大法、轻功水上漂、九阴真经、葵花宝典等武功招式,这些武功招式在其它语言的译本中,译者可能会费尽心思找出适合受众读者阅读习惯,能让受众读者接受的语言来翻译,在日译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干脆就使用金庸小说的原用汉字,让日本读者和中国读者一样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欣赏武侠小说的魅力。 (二)日本“武侠”小说(在日本被称为时代小说)有助于日本读者对金庸小说的理解 日本本土的“武侠”文学有助于中国武侠的传播与接受。在日本第一次让“武侠”之词引人注目的,是1902年,押川春浪的小说《英雄小说武侠之日本》。作者着力描写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武侠精神。到1907年,他写成了一个系列共六部小说,包括《海底军舰》《武侠之日本》《新造军舰》《武侠舰队》《新日本岛》《东洋武侠团》,总名之为“武侠六部作”。到1914年押春川浪去世,他在14年间共创作“武侠小说”18部。虽然押川春浪的作品在日本被视为科幻小说,但和西方科幻小说基于科学精神不同,押川春浪的思想文化基础是日本固有的武士道精神和从中国借鉴而来的游侠精神二者的结合,因此他将其作品命名为武侠,即武士+游侠的简称。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体育运动的全才,勇猛果敢,还富有正义感与爱国精神,这才是他所理解的“武侠”精神。《武侠之日本》中主人公柳川说:“武侠”是为维护自由、独立和人权而彻底对抗压制的精神,也是除掉横霸之徒而保护弱者的精神。从内容来看,押川春浪的小说可以说是跟中国武侠小说最相似的类型。 在日本,以江户时代为主要背景的小说,包括剑客小说,日语总称为“时代小说”。“时代”就是旧朝代的意思。“时代小说”以过去的时代为历史背景而写的小说[5]。但日本的“时代小说”包括不写武术的人情世态小说与注重武打的英雄好汉小说两大种类。特别是后者,像中国武侠小说一样,从上世纪初形成以来创出许多脍炙人口、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例如宫本武藏(剑客)、鼠小僧(侠盗)、清水次郎长(侠客)等,这些作品一直到现在还不断改编为电视剧与漫画,在日本近现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金庸曾经说过:“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6]63-65“时代小说”和金庸武侠小说一样,也非常讲究人物摹写,力求创造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日本读者一看中国武侠小说里的武打场面,很容易联想到山田风太郎的忍者小说。山田风太郎忍者小说中,忍者施展隐身法,飞檐走壁,放毒飞镖,走在水上如履平地,凝视对方的双目或者一打对方的要害就令人昏倒,以便潜入敌方窥探情况,暗杀重要人物忍者的武功跟中国武侠小说的轻功、暗器、毒药、摄魂法、点穴几乎一致。这让熟悉忍者小说和“时代小说”的日本读者在看金庸小说时容易产生共鸣。 (三)日本传媒的重视 日本传媒在对中国武侠影视作品的引进和播放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左右,在考查市场,并且进行短期宣传后,决定先引进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在放映之后,又引进了《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神雕侠侣》等。而金庸小说日译本是1996年4月金庸先生亲自到日本签合约。德间出版社当即决定斥巨资出版,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冈崎由美带领一批汉学家进行翻译。第一部《书剑恩仇录》日文文库版是于1996年出版的,其后陆续出版了金庸小说的日文版全集,并且已多次再版了。 (四)日本艺术界名人的推动 日本艺术界名人对金庸小说的认同和推荐,为武侠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和接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田中芳树和今川泰宏。有人曾将田中芳树和金庸并称为“亚洲文坛的东方双璧”,田中芳树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创作了许多中国读者很熟悉的小说如《银河英雄传说》《创龙传》《风翔万里》《长江落日赋》等[7]。读完了所有金庸小说后,他把对金庸小说的理解和看法发表在杂志上,为促进武侠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比如,他认为《鹿鼎记》是在历史的大框框中游刃有余地进行虚构,是既没有累赘感又不违背历史大事件真实的优秀小说。今川泰宏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他为日文版《连城诀》撰写了注释性质的专文,收录在德间书店的《连城诀》后半卷。 (五)金庸小说学术研讨会的推动 1997年杭州召开金庸学术研讨会、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举行的“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国际会议则将金庸小说研究推向高潮,到2008年9月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为止,金庸小说学术研讨会共举行了八届[8]。参加研讨会的除了中国以及台湾地区、香港这些华人地区的研究者外,有不少其它国家的金庸小说研究者,特别是日本的学者,他们几乎参加了每届研讨会,并且在2001年11月,日本横滨神奈川大学还召开了一届金庸小说研讨会。在2008年9月1在金庸的家乡浙江海宁市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金庸武侠小说日译本主译冈崎由美还发表了论文《翻译金庸小说,翻译武侠文化》,介绍了金庸小说在日本的接受情形及日文版的翻译想法和翻译特点,还从中日翻译的观点略谈了金庸小说的叙事技巧,得到了中国同行的一致认同[9]。可以说他们对金庸小说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金庸小说学术研讨会为金庸小说在日本的接受、文化传播及思想交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虽然文化、语言和狭义小说发展相近为中国武侠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这是在其他国家传播所无法拥有的,但媒体、艺界名人、学术界的重视和推动也会对武侠的传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武侠文化在其他国家的翻译和传播能借鉴日本的经验,不断地促进中国文学、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1]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宋伟杰.从娱乐行为到乌托邦冲动——金庸小说再解读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射雕英雄伝五[M].金海南,译.东京:德间书店,1999. [4]神雕剑侠一[M].冈崎由美·松田京子,译.东京:德间书店,2000. [5]南风窗.李长声闲话日本[J].南风窗,2009(14). [6]杨春时.侠的现代阐释与武侠小说的终结[M]//王敬三.名人名家谈金庸.上海:上海书店,2000. [7]林渝南,苏晟洁.现代成人神话——田中芳树研究[J].安徽文学,2006(11). [8]肖强.中国武侠小说英译及其研究现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 [9]王立,张亮.2008年浙江海宁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嘉兴学院学报,2009(3) 原载: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11期(201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