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敢于奢望 敢于比较 《熊猫总动员》PK《功夫熊猫》——成功与不足都是中国动画前行的财富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欧阳逸冰 参加讨论

    3D动画片《熊猫总动员》的问世,再次显示了中国动画人的真诚努力。据报载,此片是中国方面与德国等诸国同行合作而成的,但是同时又保持了中国方面“指挥官”的地位,在整个创意中,成为“大脑”。此种运作方式带来的直接效果是,该片版权已经卖给了100多个国家。无疑,在中国动画产业史上,这是很宝贵的一笔:我们从外国动画片的打工者变成了合作者,甚至是颇有主动权的合作者。
    当然,中外联手制作动画片并非自《熊猫总动员》始,电影、电视动画的中外合作此前不乏有实践者。然而,拥有“指挥官”、“大脑”明确之称的主动性合作尚属少见。可以说,此次是中国动画人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作出的具有突围性质的重大努力。从弱势地位突围,从落后地位突围,在突围中的开拓,这是中国动画人的历史使命。对于所有为此而奋斗的努力,都应当毫不吝惜给予热情的“鼓与呼”。
    所有的努力最终还要接受观众的检验,而不是用炒作来证明。君不见,某部电影硬是“炒”出了上亿票房,而诸多观众在走出影院时,却颇有受屈辱的感觉。所有文艺作品最权威的评判者,惟有时间与观众。笔者在观看《熊猫总动员》后,随机询问了一位同场观看的小朋友,他的回答是“爱看”。笔者理解其爱看的主要原因是——
    主人公潘迪的造型是可爱的,性格也是可爱的。主创把握了属于潘迪儿童式的认知思维方式,并以儿童好奇、好强、好胜的心理为依据,赋予了他一系列具有戏剧性的行为。如果说设置了潘迪与松鼠打闹,从而惹起“成人”熊猫不满的细节,显示了他的幼稚;那么,他第一次闯入禁区树林,就是儿童式的好奇;而当得知了洪水的危险之后,他与好友功夫子第二次闯入禁区树林寻找安身之所,那就是儿童式的责任(就是我们常常夸赞儿童的“懂事”)了。为了动员固执的“大人”们赶快迁徙到安全的地方去,潘迪竟然想出了“妙计”——让小豹子富勇龇牙咧嘴地吓唬并驱赶熊猫们,这完全属于儿童式的狡黠(不久就被熊猫女教师识破)。在大迁徙中,潘迪为了推动庞然肥胖的熊猫女教师爬上滑坡,自己不幸坠入洪水,则显示了他儿童式的勇敢和善良。最终,他在“菩萨”的鼓励下,突破了溺身洪水的死亡威胁,那就是这个人物的升华——坚定。而他与非同族的功夫子(小熊猫)的友情、与非同类的富勇(小猎豹)的友谊,则都刻画了他乐观、阳光的性格。
    像潘迪一样的小观众,同样出于对3D动画片感兴趣,这也是孩子们“爱看”的原因之一。至于这部片子的技术如何,技巧怎样,儿童观众是不感兴趣的。因为儿童是感性的,爱看就看下去,手舞足蹈,津津乐道,毫不掩饰;不爱看就“王顾左右而言他”,就闹着吃爆米花。
    然而,笔者询问的那位小观众在回答“爱看”时,表情并不热烈,没有激情。笔者没有找到大家在看《功夫熊猫》时的那种兴奋感,那种口口相传的热情和愉悦。
    为什么?
    先不说《功夫熊猫》耗资1.7亿美元,《熊猫总动员》投资3.5亿人民币,前者是后者的3倍,一分钱一分货之类的话。只就两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剧本故事(笔者手中没有这两部片子的文学剧本,不敢说电影所表现的故事就是定稿的文学剧本,编剧可能沾光了,也可能委屈了)来看,的确尽显高低。如果说高费用能买来高技术,那么,高费用未必能买来好剧本。《红楼梦》的稿酬大概是零,再高的稿酬也买不来这样的本子。既然我们敢于“奢望”自立于世界动画强国之林,那么也就应该敢于比较,特别应该与优秀动画片来比较最重要的创意基础、又是制片商最少出钱的——剧本故事。
    这两部片子都属于励志片,都以熊猫形象为主人公,都倾力刻画各自的主人公阿宝和潘迪,都以他们励志成长过程为主线,都以他们获得成功而结束。
    两者不同的是——
    《功夫熊猫》的主人公阿宝矢志不移的梦想是当上功夫大侠。但是,他胖得连翻身都很困难,靠着绑了蹿天猴炮仗的椅子飞上天,才摔进了比武的翡翠宫。这个肥胖的“棒槌”受尽了奚落和挤兑,最终才一步步地磨练出他的意志和才干……全片充满了来自阿宝自身的矛盾和他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正是这些矛盾和反差,编剧给自己开拓了设置一系列喜剧性情节的巨大空间,令观众拊掌大笑而又由衷地信服。
    《熊猫总动员》的主人公潘迪则是祖先神灵的“精神制造”。祖先神灵说,咱们的后代面临洪水的威胁,得出一个挽救后人的英雄。于是,潘迪的妈妈就生出了潘迪,于是潘迪就与其他熊猫小孩儿不一样,很杰出。于是,按照现实的需求,潘迪完成了解救全族的伟大任务。尽管主创努力使潘迪具有儿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特征,但是,由于他是神灵制造的,他必胜无疑——这个熊猫小孩儿跑得快,连大猎豹都追不上;他设计让一只像猫仔一样大小的小猎豹吓唬大熊猫们,个个膘肥肉壮的大熊猫们也就被吓得慌忙迁徙;他溺身洪水,奄奄一息,“菩萨”显灵,说了一句鼓励的话:继承你爸爸最宝贵的财富——责任感和坚定(前面无此交代,只是说,他爸爸死在树林里)。于是,他就活力平添,浮上洪水……如此这般,结构倒是挺完整,却没有了征服观众心灵的艺术魅力。
    《功夫熊猫》的贯穿矛盾是争夺神龙秘笈,对立面是凶狠无比的雪豹。所以,该片的高潮是阿宝与雪豹的激烈冲突。在这一冲突中,聚合了此前全片的所有铺垫——神龙秘笈这个无字的宝物,暗示了阿宝成功的无秘诀之秘诀——自信和执著;阿宝反败为胜,以弱胜强的绝招全部是他在此前曲折历练过程中的歪招、误招、瞎招……可爱,可信,可笑。
    《熊猫总动员》贯穿全片的矛盾是洪水即将来临与熊猫们的生存。请注意,洪水只作为自然现象,而没有被塑造成艺术形象。这样的设置必然减弱了主要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与可观性。该片的高潮是潘迪坠入洪水中的起死回生,然而,却让“菩萨”的一句话就解决了。另一处可能使高潮再掀余波的是,大猎豹冲到了熊猫部族里。原本这里蕴涵着巨大的激烈的冲突,而剧中却只用小猎豹富勇的一句话“他们是我的朋友”,大猎豹也就转头而去,太平无事了。潘迪是可爱了,却不可信了,也不可笑(这里的“笑”是指审美的满足)了。
    最后要说的是制作效果。笔者不懂技术,但是,制作效果是人人可见的。从二维到三维,是为了增强视觉上的立体真实感。从三维到3D,不仅是为了增强立体真实感,还力图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说过:电影是纪实的,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应该遵循电影的基本特性,关心物质的现实……3D动画电影追求的就是逼真的物质现实。或者不能苛求《熊猫总动员》中的人物形象不是真正的三维,可能与资金有关。要质疑的是其中的山、林等场景,颇让人有“弄真成假”的慨叹。竹叶、树叶没有鲜活的质感,绘制的山林缺少逼真效果所需的清晰度。如果这也是因为资金的缺乏,那么,何必要做3D,这样的奢望岂不是作茧自缚?从二维、三维到3D,只是技术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了,给艺术创造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表现力,但这并不是成功的标志。因为,动画片是内容产品啊!
    令人倾倒的是,李扬和赵忠祥的配音,不仅老道纯熟,悦耳悦心,而且他们以形象鲜明的声音刻画了人物性格。
    既然敢于“奢望”更好,就要敢于与更好做比较。成功与不足都是我们继续前进的财富。这,应该是中国动画人的气魄。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