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守望生命守望爱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伟国 参加讨论
电视剧《守望的天空》巧妙地选取一个家庭为故事背景,女主人公葡萄的母亲沈秀怡带患有孤独症的儿子袁望进城看病时,收养了一个患有同样病症的女孩并取名为袁心。多年后,沈秀怡离开人间,23岁的葡萄坚强地承担起抚养、照顾哥哥和妹妹的责任。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逐渐萌芽、升温,剧情也从催泪、哀伤中逐渐走向冷静、温暖,也让观众内心生发出温馨与喜悦之感。
    无论是早出晚归地打两份工,还是后来被迫辞职,专心顾家,葡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哥哥妹妹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正是通过家庭成员葡萄的视角,《守望的天空》完成了对袁望、袁心这两个孤独症患者的成长历程的观照。让人高兴的是,编剧没有把“关爱”这一情怀仅仅局限在这一个家庭个体上,而是以更广泛、更全面的视野表现外部社会对孤独症患者的关爱,从家庭、家属到街道、学校、慈善机构、企业家,让袁心与正常的孩子一起上课,让袁望在街道图书室服务,举办“孤独症儿童才艺表演会”……社会的关爱带来的是自尊心的满足和生活的快乐体验,这对于孤独症患者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电视剧中,女主人公葡萄这一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她从母亲手中义无反顾地接过了袁望和袁心,走上了一条艰难的生活道路。她承受着与卢大志离婚和失业的巨大压力,以极大的毅力、耐心和爱心照顾兄妹,尊重袁心所说的“星期三我吃西红柿炒鸡蛋,袁望哥哥吃火腿炒饭”的生活选择。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天,葡萄选择以快乐和微笑来面对,毕竟,生活本身才是医治痛苦的良药。
    爱与恨,这是人世间常见的两种情感,也是戏剧冲突和人物命运叙事的关键环节。《守望的天空》有沈秀怡与袁卫国的离婚冲突,并带出了葡萄和袁望对父亲的怨恨,以及葡萄对母亲17年以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怨气。但剧中人物在爱与恨之间的选择,是符合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指向的。 葡萄和父亲关系逐渐和解之后,袁卫国以父亲的身份走近袁望和袁心。袁卫国以生命体验反思过去逃避生活的错误,也以生命的真情接近袁望。从袁望过去见到袁卫国发出可怕的叫喊声发展到可以和他一起扫地,到喊出“爸爸”到最后“救爸爸”的情感增进,感人至深。袁卫国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接受儿子捐肾的舐犊之情,更是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
    爱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电视剧《守望的天空》既颂扬了有血缘关系的亲情的爱,也讴歌了非血缘关系的不似亲情胜亲情的无私大爱。它以文化批判的视野,批判了社会生活中种种无视生命、无视人的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思想和行为,维护了生命和道德的尊严,将关爱生命、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人性之美尽情表达出来。 
    
    原载:《人民日报》(2012年05月15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