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学和桂学研究是一个新概念,它由专家学者提出和发动,2009年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可和响应。桂学和桂学研究又是一个老课题,桂学广义上被认为是关于广西文化的学术总称,“是研究现今广西地域上由古到今所发生的一切文明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问”。由此可见,桂学的“桂”,含义明确,指的是广西。桂学的“学”,则含义多元:在对象层面,它指的是文化;在行为层面,它指的是研究;在形态层面,它指的是学问、学术;在价值层面,它指的是学理;在目标层面,它指的是学说。所以,桂学是关于广西的学问、关于广西的学术、关于广西的学说,它倾向从学理层面研究广西,它是广西文化研究的代称。也因此,举凡广西文化的研究成果都可以纳入桂学成果范围。 文化的定义数以百计,我们根据泰勒、雷蒙德·威廉斯等人的观点从3个层面理解文化的含义:一是艺术及艺术活动意义层面的文化,它包括了音乐、文学、绘画和雕塑、戏剧、电影等,可理解为文化作品,这是人文学者的研究领域;二是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这是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的领域;三是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这是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桂学研究可以分成3个阶段:一是研究意识萌发阶段,成果收获期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广西民族出版社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桂苑书林》丛书,包括了《粤西诗载校注》《粤西文载校点》《粤西从载校点》《三管英灵集校注》等数十种;二是地域意识觉醒阶段,成果收获期主要在世纪之交,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文化研究系列”,包括《桂北文化研究》《红水河文化研究》《北部湾文化研究》多种;三是学术意识自觉阶段,标志性的事件即2009年桂学的提出和2010年广西桂学研究会的成立。 桂学研究有不同的类型和路径。一种是以文献为依托的,比如临桂词派研究、岭西五大家研究、陈宏谋研究等,这种类型的研究也就是传统意义的文史哲研究。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纸质文献,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的方法,涉及的学科主要是文学、史学、哲学。这种类型研究的人力资源主要集中于广西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二是以古代遗存为依托的,比如花山壁画研究、桂林摩崖石刻研究、靖江王陵研究、灵渠研究、铜鼓研究、梅瓶研究等,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主要采用的是考古学的方法,涉及的学科主要是史学,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广西各地的博物馆和文物队。三是以民族民间文化为依托的,比如壮学研究、瑶学研究、客家文化研究、傩文化研究、歌圩文化研究,它研究的对象大致可理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采用的是田野调查的方法,涉及的学科主要有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文化厅的艺术研究所。四是以现当代文化为依托的,比如广西现当代文学研究、广西电影电视研究、广西现当代音乐戏曲研究、广西现当代美术研究、广西新闻出版研究、广西文化产业研究、广西文化形象研究等,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广西现当代的文化现象,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化研究的方法,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艺术学院。 目前,广西桂学研究会的学术布局分三大板块:历史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和当代文化研究。其中,历史文化研究的是已经固化的文化,民族文化研究的是活态的文化,当代文化研究的是创新发展的文化。如果说研究文献与文物这样的历史遗存是诸多地域学术共同的学术关怀,那么,民族性和当代性则成为桂学较为独特的学术特征。如果说民族文化研究高度强调了广西的地域文化特点,那么,当代文化研究这个板块,则显示了桂学助推广西文化开拓创新、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感。 任何地方知识都有其自身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地方知识是否具有超越地方范围的价值,则值得深思。在我们看来,桂学研究确有超越地方范围的价值。仅举一例,作为中国的边境省区、少数民族地区,广西的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可能是十分突出的。在中华民族受到外族或外国入侵的时候,广西各族人民总是自觉扮演着捍卫国家安全统一的角色。举例来说,明代以广西壮族为基本力量的广西俍兵,与浙江义乌兵、福建藤牌军、关东铁骑并称四大精锐地方武装,曾多次被中央政府调往长城沿线与蒙古骑兵作战,调往江浙沿海抵抗倭寇侵扰。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环伺中国,对瓜分中国跃跃欲试。然而,人们发现,广西的少数民族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边疆安全方面绝不含糊。1841年,广西士兵参加了广东的抗英战争。1885年,广西士兵在中法镇南关战役中取得了近代史上中国抗击外来侵略难得一见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李宗仁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白崇禧指挥了惨烈无比的昆仑关战役,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名将。这些历史事实,无不证明广西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广西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向心力,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可以属于桂学的知识构成。那么,为什么广西具有如此强烈的中华民族向心力?这个追问需要桂学回答,属于桂学的学问与学术。由此可见,桂学的价值并非自给自足于广西地域范围,它有益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益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建设。 在我看来,新世纪以来,广西有3件重要大事。其一,2004年,国务院确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每年在南宁举办,从而确认了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地位,广西的国际战略地位得以突显;其二,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从而正式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的经济发展将全面提速;其三,2010年,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广西文化终于以“学”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这是广西的文化自觉,它不仅会提升广西文化形象,而且将为广西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厚重的文化支撑。 原载:中国艺术报2011-10-3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