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他是一座珍珠山--追忆五峰民间故事家刘德培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三峡·宜昌网 2002年12月2 王作栋 参加讨论

    刘德培老人长眠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珍珠山麓。
    中元节前夕,我和刘老的亲属一行9人伫立在墓前。这是一座石垒土培的大墓,掩映在浓绿的松杉林中。墓前青草繁茂,生命力极强的刺柯子已经高过我的胸肩。墓顶有刘老的亲友共同制作的两支寿筒,里面插着的88根寿扦仍在习习山风中轻轻摆动,仿佛诉说着老人88年经过的风霜岁月,应和着老人留下的那始终环绕在山谷间的智慧和笑声……
    老人是个普通农民,生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心记口传的512则故事笑话,从1980年起开始变成文字,见诸数十种报刊。1983年,他被表彰为“湖北省民间故事家”,隔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誉为“国宝”。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他名列榜首。2000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成就奖颁布,他是全国民间故事家中惟一入选者,与学术泰斗钟敬文、贾芝先生等一起获此殊荣。上海文艺出版社自1989年以来一版再版的48万字的故事集《新笑府》,为老人的传世之作。
    “这位老人家是我们村里的骄傲,”珍珠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兴国说,“他讲的故事笑话、谜语谚语,唱的山歌、皮影戏,比他读的书还多。他总共只读过两年书……”
    刘德培八岁半启蒙,两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他出生的屋场比现在的珍珠山故居更为偏僻闭塞,幼时的乐趣在于偶尔被大人背着爬山涉水,去参加乡邻亲友的红白喜事,那是他满足好奇心的难得机会。刘德培共12姊妹,他在兄弟中居长,从10岁半起便替父母分忧,帮私塾先生做小事糊口。接着是帮人割草、推磨,做起了短工、长工。遭人白眼,受人盘剥,在他少年时代是家常便饭;听讲故事笑话,同时成为他自解自宽的娱乐方式。伴随劳作范围由本村而外村、外乡、外县,他自己的善讲便慢慢得到人们的认可。至1938年,他当背脚佬开始在鄂西、湘西长途跋涉,沿途数以千计的农民背夫都已知道这个“刘带班”有满肚子的“经文”了。
    刘老早年的背脚伙伴,还有几位健在。我在参加刘老丧事期间,有意把话题引到长途背运上来。老人们感慨不已:“早年背长脚,蛮多人都喜欢跟他在一路。他不光跟货主交接清楚、跟大家分账清楚,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热闹。”“那时候一走就是几天,最长的半个月。秭归、宜昌、长阳、宜都、枝江、松滋、鹤峰,还有石门、澧州,货发到哪里就背到哪里。山货土产日用品,棉花布匹医药,样样都背过。宜昌失守(1940年)以后,长江水路不通,军用的、民用的,全靠山路运输。一直背到国民党省政府从恩施搬回武汉。”“背长脚辛苦,脚疼腰疼肩膀疼。跟他在一起,都穷快活。当面称他刘带班,背后呢,叫他日白佬。他听见了也不起气。”
    刘德培以“讲经”出名,从1938年算起,到2000年底老人作古,长达62年。他相濡以沫48载的遗孀梅祖佑婆婆这样解说刘德培:“人家在坡里搞事(做农活),他在坡里讲。路上碰到哪个哒,他边走边讲。今日跟这些人讲,明日跟那些人讲,只要有人听,哪里不讲?哪里有红白喜事呢,讲经他为主。老哒他帮人家检屋(检瓦补漏),今日讲这些子,明日讲那些子,总有讲的笑的。没得旁人的时候,他就跟孙伢子们讲几个。若是孙伢子们睡哒、出门了呀,他就跟我讲。他又不分你是在剁猪草,还是在洗衣服、弄饭。后来病了呢,只要病得不重,他都要说说笑笑的。若是三天不讲经,那就是害了大病。”
    刘德培传讲的民间文艺作品,自1976年以来录存在案的有故事笑话512则,歌谣1000余首,俗谚2000余条,谜语800余则,皮影戏文5部,以及红白事中常用的开盒词(祝米盒)、上梁词、升匾词、撒禄米词等成批民俗资料。1983年他应邀出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年会,为会议代表和省有关领导讲述故事笑话,并应邀赴武大、华师传讲,他那朴素的讲述风格,不紧不忙的随意口吻,节奏由慢渐快的分寸把握,抖包袱时的利落干脆,受到各方面的赞叹。1984年,他以全国惟一的特邀代表身份,出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召开的机智人物故事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他成为全国与会专家学者访谈的中心人物:“所传讲的故事笑话在他的脑海中早成网络”(文学研究所刘魁立);“记忆力极强,表述能力远在普通讲述者之上”(浙江大学吕洪年);“说唱兼用,技巧娴熟,语言既平实又含蓄,内容从开天辟地到当代,各色人物生动传神,讲述人极具感染力”(文学研究所祁连休);“饱经沧桑,自成大家,是一位应当为之立传的人物”(北京大学段宝林);那些故事“为我们对民间创作进行科学的、全方位的定性分析或定量检测,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现实依据”(武汉大学李惠芳)。1993年至1994年,刘老在珍珠山又先后接待了中日民间文学代表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考察团的两次田野考察,两度参与其事的日本女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邀专家加藤千代最后落笔:“世界上值得骄傲的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民间文艺家”,“希望刘老后继有人”。
    刘德培家乡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县委、县政府,对土生土长于本县的“国宝”关爱有加。无论是刘老生前,还是刘老辞世以后,县里对他和他所传讲的全套资料,都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其中多项为国内首开先河。
    早在1983年刘德培获得“湖北省民间故事家”称号的时候,县政府就决定从1984年起对他的晚年生活实施特殊照顾,72岁的刘德培首次有了固定收入,每月20元,这大致相当于当时乡镇普通干部半个月的工资。此举在全省全国都是先例。其后,刘老又得到商品粮供应,逢年节另有县里和乡镇村的负责人上门慰问,民政部门则送去御寒的棉衣棉被。1988年,县里将其生活照顾费增加到每月100元。1991年,刘德培研究会在五峰成立,刘德培资料陈列室同年对外开放——这是我国第一个研究故事家生平和成就的研究会,第一个专门收集和展示故事家资料的陈列室。1993年底,分管文教卫的副县长同县人民保险公司商洽,保险公司对这位农民故事家从1994年起实行平安、医疗“双保险”,一直持续到刘老病故。
    刘老丧事料理结束后,县政府从2001年起着手在原刘德培资料陈列室的基础上建立正式的刘德培资料陈列馆。县里当年向省里申请立项,今年夏天已在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大门的渔洋关镇动工。我路经渔洋关时,特地去了施工工地。穿过密密的脚手架登上三楼,见陈列馆已基本竣工,只待粉刷了。县文联主席方一方对我说,目前正在全面收集原始资料,陈列馆将于明年元旦前夕开放。
    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在1991年曾预言,对刘德培的研究是一个长远的课题,今后有可能形成“刘学”。近两年来,五峰接待的刘德培研究者大多比以前来的年轻,有些是在读的硕士生、博士生。
    



    ·相关链接·
    我国第一家民间故事家陈列馆即将开馆
    
    刘德培老人生前像
     
    贾芝先生为陈列馆题字
    宜昌日报讯:民间故事家刘德培资料馆将于12月30日开放。这是我国第一家民间故事家资料陈列馆。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泰斗,90高龄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贾芝先生欣然应邀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刘德培老人(1912—2000)是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珍珠山村农民。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表彰“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他位居榜首;2000年又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就奖。其代表作为上海文艺出版社一版再版《新笑府》(48万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