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鱼尾弹奏的琴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文艺报2008-08-28 孙玉民(赫哲族) 参加讨论
    世上有很多新奇而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寒冷的冬季里,竟能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下网捕鱼,这简直是荒唐至极的幻想。然而,在黑龙江边繁衍生息、勤劳智慧的赫哲人就把这个幻想变成了现实。
    在一个寒冷刺骨、呼啸的西北风夹裹着雪粒肆意狂舞的烟炮天,我来到黑龙江口岸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采风。
    黑龙江宽阔封冻的江面上,覆盖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晶莹剔透的冰砬子从冰面上钻出来,有的像帆,有的似旗,层层叠叠,千姿百态,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一座座木板房,在近岸的冰面上沿江一字排开,向远方的天际延伸……这就是赫哲人的冰上人家——铃铛网木板房。我顶风冒雪走进了一家冒着袅袅炊烟的铃铛网房里,一股暖暖的热气立刻扑面而来……
    赫哲族老渔民巴图鲁和老伴坐在宽大的用木板搭成铺着狍皮的床上,正在饭桌旁惬意地喝酒对饮。见我来了,这对热情好客的老夫妻连忙下床,把我让上桌并从屋外取来冻板狗鱼,切了一大盘子。
    叙谈中得知,过去赫哲渔民在露天的江面上下冬网捕鱼,不断地从冰眼的水中往外拽网,手一伸出来便被刀子一样的寒风吹得生疼,立刻挂上一层冰蜡,疼痛钻进人心里揪住不放的感觉让人难忍,整个下网起网的过程除了溜网、凿冰、摘鱼,都是跑来跑去地进行的,不然,会把人冻坏。
    巴图鲁是这个铃铛网的主人。常年在头顶冰天、脚踏雪地的恶劣条件下捕鱼劳动,使他萌生了改变这种现状的愿望。他利用狗鱼和雅不赤哈鱼喜欢贴边逆水而游的特性,发明了能在温暖的屋子里捕鱼的铃铛网。铃铛网就是将细眼网障子用间隔相应的木杆从江边最浅的地方垂直向江心方向破冰插入水底,当冰下逆水而上的鱼遇到这个网障子时,习惯地顺网往里面游,鱼尾就会碰到挂在网门上的宛如琴弦般的七根透明胶线。这时,网房内看线的渔民看到摆动的丝线知道进鱼了就立刻拽绳锁口,提网倒鱼。
    铃铛网设计科学合理,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比盲目下冬挂子网准确、稳实,产量很高,还可以白昼和黑夜连续不断地捕鱼,正常情况下,一天一宿能捕四五百条,近千余斤的鱼。
    老渔民巴图鲁喝了一口酒又说道,鱼多得眨眼工夫就又挑线了,几乎不停闲地拽网起鱼,两人白天黑夜在昏黄的马灯下换班看着这七根网丝,常常熬红了眼也不觉乏累。这是捕鱼的乐趣支撑着。前几年,我的大儿子上了渔村保送的大学,回来后看到我们这样辛苦劳累,就推广科技捕鱼,发明了电子捕鱼法,在屋里安上了蓄电灯,又在七根丝线上安装电篦子,误入网筒的鱼儿用鱼尾不论拨哪根丝线,音乐盒里就会飘出悠扬悦耳的音乐,渔民听到乐曲后就知道进鱼了,便迅速锁网、提杆、起鱼,再也不用眼睛死死盯着丝线看了。
    正在谈笑间,忽然一曲优美动听的《乌苏里船歌》的乐曲飘荡而来,“来鱼了!”乐曲刚一飘出,巴图鲁的老伴就脱口而出,我们三双眼睛同时闪耀出异常兴奋的光芒,只见七根竖立的胶丝线像长长的琴弦被无形的手弹拨一样,缓缓摆动。“是条大鱼。”从摆动的程度可以判断鱼的大小,巴图鲁和老伴不约而同地迅速跳下床,一个去拽绳锁网,一个提杆升网,果然,一条一米多长的大狗鱼浮上水面正在网筒里横冲直撞。
    我与巴图鲁老两口边吃边喝,谈了一下午,也没耽误捕鱼,捕到的大狗鱼、雅不赤哈鱼足有二百多斤。巴图鲁对我说,国家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还给赫哲渔民盖了花园式的住宅小区,小区内有他的一套漂亮的大砖瓦房,但他与老伴几乎整个冬天都是在江边冰上的铃铛网房里度过的,因为他特别喜欢捕鱼,在冰上温暖的屋里吃冻鱼片“刨花”喝酒,对他来说简直是神仙般的生活。
    当我离开这个冰上人家时真有些依依不舍,虽然冰上人家离我渐渐远去,但那江岸旁的一座座连着一排篱笆的木板房和木板房周围堆着的鱼堆,码着的一垛垛干木柈子和时而从木板屋顶高高伸出的提网杆,像一座有旗杆的小庙,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