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五十年宁夏文学风景: 从寂静到繁荣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文艺报2008-08-28 newdu 参加讨论

    在举国欢庆的2008北京奥运盛会之后,金秋九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将迎来成立50周年的盛大庆典。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2月25日,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有着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表示,50周年的庆典将通过隆重、热烈、节俭的庆祝活动展示宁夏在西部大开发取得的丰硕成果。据悉,庆祝50周年大庆的开幕式上 ,大型团体表演《腾飞的宁夏》将以近万名演员的阵容展示宁夏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文化精品项目。从8月30日至9月12日,银川市将举行15场专业艺术团体演出,包括大型回族舞剧《月上贺兰》和《庄妃与多尔衮》《李小雄折子戏专场》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至今的50年,也是宁夏文学从寂静到繁荣的50年。区党委宣传部与宁夏文联、宁夏作协正在共同编辑出版《塞上获奖作品选》,用文学的形式为大庆献礼。回顾宁夏文学曾经的艰难到如今的灿烂,让人感叹,更让人期盼新的辉煌。
    从起步维艰到灿烂辉煌
    记  者:在举国欢庆的奥运盛会之后,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将迎来成立50周年的盛事,能不能简单回顾一下自治区这50年来的文学道路?
    吴淮生(宁夏作协原副主席):今年初,《文艺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西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巡礼·宁夏篇》,而今年正好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5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特殊日子,看到今天的成绩,让人不禁感慨这些年来宁夏文学走过的难以忘怀的日子。
    1959年,正在筹备创刊的宁夏文联筹委会机关刊物《群众文艺》(如今的《朔方》)的负责人梁文若向我约稿,我写了一首散文诗《遥寄北京》,发在10月的创刊号上。《群众文艺》在创刊之初只不过是一张4开的小报,到次年即1960年,就改为16开本的月刊,并于当年7月改名《宁夏文艺》,但每期也只有48页,是当时全国省级文艺刊物中最薄的一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由月刊改为双月刊、季刊以至于停刊达9年之久。1974年,《宁夏文艺》复刊,刊期为双月,内容为“一家言”。
    真正的变革是1979年之后,刊物改为月刊并改名为《朔方》。两年中,《宁夏文艺》一连用多期头条把张贤亮推向全国,成为知名作家。他刊于《朔方》1980年第10期上的短篇小说《灵与肉》获国家级大奖并被搬上银幕。《朔方》的发行量也一度增至每期5万份。以后的许多年中,宁夏文学领域内的一大批中青年实力派作家也从《朔方》起步,相继在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
    1979年以前,宁夏没有作家协会,只在文联内设文学组。1979年3月,在宁夏文联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上,宁夏作家协会正式成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今天已拥有会员600多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60多人,他们成为宁夏文艺创作的基本力量。
    记   者:宁夏的作家队伍是怎么逐步发展起来的?
    吴淮生: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宁夏的文学创作队伍还是很小的。最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仅程造之一人,还是调来宁夏前在上海入会的。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作家协会在宁夏发展了第一批会员:姚以壮、朱红兵、哈宽贵、王十仪。客观地说,他们当时还缺乏知名度,创作时间也有限。此外,就是为数约10余人的业余作者了。除了青年作家张武的短篇小说《红梅与山虎》、郑正先生等人的短诗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之外,宁夏作者的作品没有走出自治区。1979年以前,宁夏没有出版过一本个人的文学作品专集,也没有一部长篇小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的文学事业开始迅猛发展。回汉等各族老中青作家群登台亮相,形成了海内颇有影响的文学“宁军”。上世纪80年代,张武、戈悟觉、路展、高深(回族)、高嵩、吴淮生、肖川、杭行、秦中吟、李唯、马知遥(回族)、南台、冯剑华(女)、余光慧(女)、荆竹、查舜(回族)等作家相继出现。90年代末,形成了以石舒清(回族)、陈继明、金瓯(满族)、郭文斌、郎伟(回族)、季栋梁、漠月、马宇桢(回族)、张学东、杨梓、了一容(东乡族)、李进祥(回族)等为代表的青年作家群,掀起宁夏文学的第二个高潮。
    建设长篇出版绿色通道
    记   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宁夏文学创作有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老作家和中年作家相继转入长篇小说,包括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长篇小说创作整体走弱,但“金骆驼丛书”的出现,可否说是为宁夏长篇小说开辟了绿色通道?
    余光慧(宁夏作协常务副主席):是的,“金骆驼丛书”是扶持宁夏长篇作品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把这套丛书打造成宁夏一张精美的文学名片。1998年开始,宁夏文联和作协开始着手建立宁夏长篇小说创作扶持机制,开始了“金骆驼丛书”的创作、出版扶持工作。宁夏区党委宣传部对“金骆驼丛书”给予专门的扶持经费,宁夏文联、作协专门成立了由资深作家、编辑组成的宁夏作协重点长篇审读委员会。“金骆驼丛书”的作者分布广泛,既有公司职员、公务人员,也有编辑和学者。在出版的前4辑作品中,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2002年荣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西夏》获宁夏第六次文艺评奖一等奖;《红运》获宁夏第七次文艺评奖一等奖;多部作品在区内文艺评奖中获奖。
    今年7月29日,第5辑《金骆驼丛书》首发式在银川市召开。首发式后,评论家雷达就我国现阶段长篇小说创作状况和宁夏作家创作中需要借鉴的问题举行了专题讲座。“金骆驼丛书”第5辑包括长篇小说3部、理论著作1部——长篇小说《碧血黄沙1940》填补了河套地区中国军民与日寇殊死斗争的作品的空白;《跳出陷阱》展示了新时期反走私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家事》揭示了家族人物在不同时代所经历的坎坷命运;而理论专著《学术的双峰》通过对20世纪中国的两位学术大师的深入解读,剖析了20世纪中国百年学术发展脉络。
    至此,长篇作品出版“绿色通道”——“金骆驼丛书”已走过了10个年头,一共出版了5辑共16部长篇作品。作为扶持宁夏长篇作品的一种方式,“金骆驼丛书”调动了宁夏作家创作长篇小说的热情。作家查舜的《月亮是夜晚的一点明白》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行列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南台的喜剧小说《废话艺术家张三丰》、火仲舫的《花旦》等相继出版。
    在抓好丛书出版的同时,宁夏文联、宁夏作协还通过多次组织作品首发式、研讨会,组织创作评论作品,加强对这套丛书的宣传和评论工作。此外,为推动宁夏女作家的文学创作,宁夏作家协会还与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推出了“五色丝带丛书”。
    发掘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记   者: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培养少数民族作家和扶持创作方面有什么举措?
    郎   伟(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宁夏文学有鲜明的回族特色和地域特点,作家们绝大多数来自生活的底层,感情真挚细腻,作品贴近乡土和现实生活,加强民族文学创作是始终坚持的方向。从最近的活动来说,宁夏作协不久后就将组织少数民族作家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采风,加大内地与沿海文学界的交流。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宁夏作协曾与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全区少数民族文学座谈会,主办了全国回族作家笔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时,组织本区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了一批体裁多样、题材丰富的反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作品,由《民族文学》以专刊形式刊发,反响很大。
    近年,我区回族作家王正伟、石舒清、查舜、马知遥、李进祥、马金莲等创作了大批以反映回族生活为主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回回人》、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青春绝版》、短篇小说《清洁的日子》《清水里的刀子》《果院》《狗村长》等,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多位少数民族作家获鲁迅文学奖、骏马奖、庄重文文学奖、春天文学奖等奖项。宁夏文联、宁夏作家协会还为少数民族作家积极争取和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杨继国、石舒清等多位少数民族作家参加中国作家访问团出访。参加全国作代会、青创会的代表中,五分之二是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在历届鲁迅文学院青年高级作家班中,宁夏作家协会先后推荐金瓯、马丽华、了一容、平原、单永珍等回族、满族、东乡族少数民族作家深造学习,为宁夏少数民族作家与全国的交流搭建了平台。
    青年创作队伍实力不凡   
    记   者:近年来宁夏在扶持青年创作方面作了很多工作,能不能谈一谈具体措施?
    冯剑华(宁夏文联副主席):为集中展示宁夏青年作家的创作实力,宁夏作协在2002年初编辑出版了《宁夏青年作家中短篇小说精选》,在2006年编辑出版了《宁夏青年作家作品精选》丛书。2006年6月,中国作协和宁夏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宁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宁夏作协向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积极申报宁夏青年作家的作品,石舒清、马宇祯、陈继明、张学东、牛学智、了一容等6名宁夏青年作家的作品集入选该丛书并出版。一个小省区接连有6名青年作家入选该丛书,区内外文学界震动不小。宁夏作协也在中国作协举办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受到表彰。
    2004年,宁夏青年诗人杨梓的长诗《西夏》(下)入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一批重点扶持篇目之后,张学东、杨森君等青年作家的作品也先后入选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从2002年开始,共有10名创作成绩突出、具备潜力的宁夏青年作家被推荐到鲁迅文学院学习,两名宁夏青年诗人参加《诗刊》青春笔会,这在西北地区的文学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记   者:看来宁夏的青年创作队伍实力不凡。
    冯剑华:是的,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为骨干的创作群体。我区现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65名,宁夏作家协会会员602名,其中许多会员是近几年才加入的青年作家。因此,宁夏一位青年作家曾这样说:“在中国从事文学创作是幸运的,在宁夏从事写作是幸福的。”
    青年作家石舒清的短篇小说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郭文斌的短篇小说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回族作家王正伟的诗歌《神奇的西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石舒清、马宇桢、金瓯、郎伟等15位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集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石舒清在两次获取“骏马奖”后,于2008年初荣获“庄重文文学奖”; 东乡族青年作家了一容荣获 “春天文学奖”,漠月的短篇小说《湖道》被评为2001年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李进祥(回族)的短篇小说《狗村长》获2007年“东陵浑河杯”《小说选刊》读者喜爱奖,赵华的长篇童话《大灰与喂猫先生》获2007年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季栋梁获《北京文学》中篇小说奖。
    打造亮丽“宁夏文化”名片
    记   者:宁夏回族自治区近年来组织了很多文学活动,这些活动对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余光慧:今年初,宁夏文联、《朔方》编辑部、宁夏作协共同举办了“宁夏五十年”采访活动,采访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中涌现出的新鲜事物和英雄模范人物,以文学的形式反映自治区成立50年来的巨大变化。2008年7月至11月间,宁夏作协联合宁夏人口与计生委在举办宁夏首届人口文化奖的同时,组织作家赴一线采风。
    过去一个较长时期,宁夏的文学创作相对其他省区比较薄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与外界联系和交流不够。组织文学活动,就是希望帮助我区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开阔他们的眼界和视野,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2004年10月,宁夏在北京举办“宁夏文化周”,让宁夏青年作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师生们进行座谈。宁夏作协经常性地组织作家与艺术家携手深入农村、厂矿、部队、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采风,使作家们零距离地感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宁夏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创作出了一批“三贴近”的优秀作品。回族作家王正伟的《神奇的西部》、青年作家郭文斌的报告文学《大银川》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让全国更多的读者了解了宁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银川的巨大变化。
    宁夏文联和作协还连续举办四届“西部笔会”,多次举办作品研讨会如“宁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宁夏三棵树”作品研讨会。这些活动促成了宁夏青年作家发表作品,其中属于“集体亮相”的各种专辑就有近十次,有较大影响的是《中国作家》的“宁夏中青年作家十三人小说专辑”、《十月》的“文学宁夏”专栏和“西海固的诗”、《雨花》的“宁夏青年作家作品联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文艺报》连续多次在头版头条醒目的位置,以《宁夏崛起青年作家林》《宁夏的新生代作家就是不一般》等为题给予深度报道。宁夏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方面尤其是中国作协的大力扶持。
    记   者:目前来说,发展和繁荣宁夏文学还面临什么困难?
    余光慧:近年来在“宁夏青年作家群”异军突起之时,宁夏的文学理论与评论工作功不可没,但显现出中青年文学理论评论家人数少、力量薄弱的问题。为此宁夏作协努力推荐郎伟、牛学智等青年评论家外出深造,并计划在一定时候召开宁夏文学理论与评论工作会议,通过研讨、讲座、外出交流等形式来加强宁夏文学理论与评论工作,以此来推进和繁荣宁夏文学。我们将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用文学打造一张亮丽的“宁夏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