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唐代书目补逸二十四种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七一周晓薇 参加讨论

    关于有唐一代书目的补逸工作,现存书册与碑刻已为前人利用殆尽。幸运的是近世以来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又为今人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新的第一手资料。因工作需要,我们已将集印行世的文物版《千唐志斋藏志》(以下简称《千唐》)通读一过,拈得唐代书目凡二十四种,均为《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书录所未及,且亦为近世文字所未见发。因归结成《补逸》一文,区别其四部类属,兼于著者之登科、世系及相关人事略作考释。
    一、盖畅《道统》十卷
    圣历元年《前兖州曲阜县令盖畅墓志》云:
    君讳畅,字仲舒,信都人。祖弘式,隋襄城郡守,父蕃,唐曹州离狐县丞,并以经业相传,为当时所重。君起家进士,贞观廿二年授麟台正宗,永徽二年制除太子校书,乾封二年授雍州富平丞,咸亨四年授兖州曲阜令,秩满,归家不仕,以文史自娱,著《道统》十卷。神功元年十月十五日卒,春秋七十六。
    按唐书无盖姓。以《四库》有《道统图赞》、《道统录》,均属史部传记类,则《道统》似可补之史部杂传记类。《千唐》永徽五年盖蕃之妻《孙光墓志》云:“子曰畅,字国华,太子校书郎。”则盖畅先字“国华”,后改字“仲舒”也。畅为贞观末进士,今《登科记考》未著录,当据补。又《千唐》有咸亨元年之《盖蕃墓志》,可与参读。
    二、王贞《韵范》十卷
    长寿二年《水衡监承王贞墓志》略云:
    君讳贞,字弘济,太原人也。祖顺,齐殿中侍御史、雪山府别将。父义,隋鄜州司马。君业应匡举,策冠孙科。……放浪词林,遨情书圃,摭微妙于百家,辑为《韵苑》十卷,成文章之管辖,启才人之户牖。以载初元年六月九日遘疾终于私第,春秋六十有五。
    按《韵苑》,可补之经部小学类。王贞,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武周朝宰相王琳之曾孙名“贞”,显非同人。“冠孙”似制科名目,俟考。今《登科记考》无王贞,当补。
    三、刘寂《乐论》一章
    神龙二年《通议大夫使持节兴州诸军事兴州刺史上柱国刘寂墓志》略云:
    府君讳寂,字无声,梁国濉阳人也。祖霸,隋括州刺史,父瑗,皇朝雍州□(左木右乐)阳县令。君于五声十二律妙绝终古,恨时无知音者,作《乐论》一章,以俟来哲。年未弱冠,明经甲科。解褐洺州参军,历职十四政,入登尚书郎,出抚郡国,位至通议大夫,沔、兴二州刺史。春秋七十有二,神龙二年四月八日遴疾卒于兴州官舍。
    按《乐论》,可补之经部乐类。《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梁武帝《乐论》三卷,与此同名。刘寂,惟《新唐书·列女传》云:“刘寂妻夏侯,滑州胙城人,字碎金。父长云,为盐城丞。”而此志云:“夫人河东裴氏,父玄庆,大理司直。”则两刘寂非同人也。又寂卒神龙二年,年七十二,其明经甲科当在永徽中,今《登科记考》卷二未见,当补。
    四、王德表《李经注》、《道德上下经注》、《金刚般若经注》、《春秋异同驳议》三卷、《王德表集》五卷
    圣历二年凤阁舍人兼控鹤内供奉薛稷撰《瀛州文安县令王德表墓志》略云:
    公讳德表,字文甫,太原晋阳人。父信,隋国子博士,唐安邑县令。公年五岁,日诵《春秋》十纸。贞观十四年,郡县交荐,来宾上国。于时,太学群才,天下英异,中春释菜,咸肆讨论。公以英妙见推,当仁讲序,离经辩义,独居重席。即以其年明经对策高第。……以圣历二年三月二日寝疾终,春秋八十。公博综经史,研精翰墨,冠冕五常,被服六艺,至于释教空相,玄门宗旨,莫不澄源挹澜,必造其极。尝注《孝经》及著《春秋异同驳议》三卷,并注《道德上下经》、《金刚般若经》,有集五卷,并行于世。
    按唐书无王德表。《孝经注》,可补之经部孝经类,其撰成时代早于唐玄宗御注《孝经制旨》。《春秋异同驳议》,可补之经部春秋类。《道德上下经注》,可补之子部道家类。《金刚般若经注》,可补之子部释家类。集五卷,可补之集部别集类。王德表贞观十四年明经对策高第,今《登科记考》卷一贞观十四年下无此科,可据补。又撰志人薛稷,睿宗朝宰相,以辞章知名,尤工书画,两唐书有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薛稷集》三十卷,惜久已失传。今《全唐文》收薛稷文章七篇,无此《墓志》,适可补阙。
    五、《张翃文集》十二卷
    建中元年《郴州刺史赠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洪州刺史张翃墓志》略云:
    公讳翃,字逸翰,安定人也。祖克茂,滁州刺史。皇考具瞻,兵部郎中。公即兵部府君长子,……读书于侯山玉泉寺,道业大成,廿二国子明经上第。……大历十二年九月廿九日薨于公馆,享年七十。……著文集十二卷。
    按唐书无张翃,其文集可补之集部别集类。以大历十三年卒,年七十推之,张翃明经上第在开元十八年。今《登科记考》卷七开元十八年下无此科,而十九年下有明经科,姑补之十九年。侯山,不知其处。以侯山乃翃少时读书地,似当在其家乡安定也。
    六、《张翔文集》十卷
    建中元年《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安定张翔墓志》略云:
    维大唐大历十四年龙集己未十一月三日,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张公以官终于长安宣阳里之私第。其明年,与亡兄故郴州刺史翃同归葬于洛阳北邙焦固原祔于旧茔,即建中元年二月十四日也。公讳翔,字子翼,安定人也。前后十任,历十一官,终时年五十六,有文集十卷。
    按与前《张翃墓志》互证,知翔乃翃之胞弟,亦不见于唐书。其文集十卷,可补之集部别集类。又志云:“夫人河南源氏,即故相公乾耀之孙。”源乾耀,玄宗开元间宰相,两唐书有传。惟史作“曜”,志作“耀”,谐音同义,可通用。
    七、《李湍文集》数卷
    长庆二年《袁州宜春县尉陇西李府君墓志》略云:
    祖湍,皇瀛州乐寿县丞。乾元初,公祖乐寿府君以经明行修春官上第。有文集数卷行于代。
    又大历四年守尚书兵部郎中邵说撰《瀛州乐寿县丞陇西李湍墓志》略云:
    惟陇西李公湍,地望清甲,冠于邦族。公始以经术擢第。……酷好寓兴,雅有风骨。时新乡尉李颀、前秀才岑参,皆著盛名于世,特相友重。以乾元元年终于贝丘,凡百文士,载深恸惜。
    按唐书无此肃宗朝官至乐寿丞之李湍,其文集数卷,可补之集部别集类。又前志记湍乾元初上第,后志则记湍乾元元年终世,是必有一误,宜准《李揣墓志》。以李湍始授匡城尉,次补乐寿丞,卒乾元元年推之,其以经术擢第当在天宝间,今《登科记考》卷九未著录,当补。撰人邵说,两唐书有传,然俱未及其大历四年之见官,亦可补之。
    八、《樊兖文集》三百篇
    贞元九年从孙宗师撰《朝散大夫太子左赞善大夫南阳樊兖墓志》略云:
    公讳兖,字兖,南阳郡高阳里,姓樊氏。祖弘,皇太中大夫、金州刺史。父元珍,皇太中大夫、光州别驾。公解褐授简州金水县尉,青城县丞。连帅高公适,思彼卑下,辟公贤能。恩赐朝散大夫、太子左赞善大夫。不幸无子。以大历十年五月三日遘疾终于青城县之私第,享年七十。家无十金,箧有万卷,著文凡三百篇。
    按唐书无樊兖,其文三百篇,可补之集部别集类。樊宗师,新书有传附其父樊泽。泽与兖,均以“水”旁行,盖为同辈。然志题宗师为兖之从孙,则泽与兖相差一代,非同辈也。《樊泽传》记泽贞元十四年卒,年五十七,而志云兖卒大历十年,年七十,可知兖长泽三十六岁,真有一代之差。然不可遽断,存疑可也。弘与元珍,史传未及,可据补樊泽之祖、曾两代。
    九、《沈竦集》二十卷
    大中八年仲兄中黄撰《监察御史河南府登封县令吴兴沈师黄墓志》略云:
    公讳师黄,字希徒,吴兴武康人也。父竦,大理正,赠左庶子。公即庶子第四子也。弱冠擢进士高第,两就宏词,为力者所争,然所试文书,人皆念录。……年六十三,以大中八年岁在甲戍二月丙寅日也。昔我先人,文业广大,未及纂修,架阁尘丝,筐缃散委。公年十六,凄感不食,旌别条章,如珠排贯,作家集二十卷。
    按“家集二十卷”者,应即沈竦文集而由其子师黄整理也,可补之集部别集类。志云师黄“年十六”“作家集二十卷”,而师黄卒大中八年,年六十三,则此家集约纂成于元和二年。以大中八年卒,年六十三推之,师黄高第在元和六年,今《登科记考》卷一八未著录,可据补。竦与师黄父子,两唐书无其人。惟据《元和姓纂》卷七沈氏,知竦为大历六年进士。
    十、沈中黄《解盲》上、下各十九章
    大中十二年季弟佐黄撰《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中黄墓志》略云:
    皇考讳竦,大理正,赠左庶子,公即庶子府君第三子也。讳中黄,字中美,本吴兴人。弱冠已后,穷经造圣,如抱饥渴,积廿年,故讽六籍如贯珠,话青史如指掌。文章一百首,考试三百场,为《解言》上下各十九章,设宾主问答,析辨名理,不容秋毫,则杨子《解嘲》、《士衡》、《连珠》,未足比也。《解言》既行子世,声光震耀,卿士拭目,乡荐神州,名在殊等,贡子有司,第登甲科。宗伯高公锴疏青蒲曰:“沈某所试《琴瑟合奏赋》,有似《文选》、《雪赋》、《月赋》,臣与第三人。”文章之价,摇动内外。今礼部侍郎李公潘深知之,尝谓人曰:“沈生词笔,乃《河图》、《洛书》耳。”终于长安延康里,享年六十有七,时大中十二年二月九日也。公文学概代,不偶于时,士林闾者,痛悼垂涕。夫人东平吕氏,父温,衡州刺史,时为名人,文集行世。嗣子栖重、栖远、栖懿,皆聪敏有文,年未及冠。
    按与前《沈师黄志》互证,知中黄乃师黄兄,亦不见诸两唐书。其《解言》,以宾主问答为形式,以辨名析理为内容,比于杨雄《解嘲》之类,盖汉魏清议之余脉耳,可补之子部孺家类。另有策试文章一百首,尤以《琴瑟合奏赋》知名。志云中黄于高谐榜下“第登甲科”第三人。今检《登科记考》卷二一,高谐知举凡三榜,即开成元、二、三年。其第二榜所试题目恰是《琴瑟合奏赋》与《霓裳羽衣曲诗》,而榜下进士第三人为“沈黄中”。又《记考》援《云溪友议》、《唐诗纪事》记高谐先进五人诗赋,奏略云:
    臣锴昨日奉宣进止,令将进士所试诗赋进来者。进士李肱《霓裳羽衣曲诗》一首,最为迥出,更无其比。兼是宗枝,臣与状头第一人,以奖其能,次张棠诗一首,亦绝好,亚次李肱,臣与第二人。其次沈中黄《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凡此五卷诗赋,擢其中科,实所不愧。
    可证沈黄中即沈中黄,黄中为中黄之误倒。其仕履及生平文业,足补《记考》之阙。又《元和姓纂》卷七沈氏有中黄上下七代世官名讳,今得沈师黄、沈中黄二志,多有可补《姓纂》之缺者,兹不详说。李潘,史或作李藩(非宪宗朝宰相之李藩),未详孰是,俟考。吕温,两唐书有传,《新唐书·艺文志》亦著录《吕温集》十卷,可与此志互证。沈栖远,《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沈栖远《景台编》十卷,注云:“字子鸾,咸通进士第,”盖即此沈中黄之次子也。
    十一、《谢观集》四十卷
    咸通八年谢观自制《朝请大夫慈州刺史柱国赐绯鱼袋谢观墓志》略云:
    观字梦钖,其先陈郡阳夏人。
    曾祖元宾,国朝江州长史。祖讳景宣,皇任光州定城县令。父讳登,皇试太常寺协律郎、充泾原节度掌书记。自曾祖茔于寿春,因家于寿。吾生世七岁好学,就傅能文。及长,著述凡四十卷,尤攻律赋,似得楷模,前辈作者往往见许。开成二年举进士中第,释褐曹州冤句县尉,……迁检校尚书驾部郎中充职。咸通三年七月,诏授慈州刺史。咸通五年六月,罢印绶,归闲洛京,洎作吏从军迨三十载。以咸通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去世,行年七十有□。
    按谢观,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谢观赋》八卷,今据此志,知其“著述凡四十卷”,可补之集部别集类,其生平仕履并家族世系亦足补娜。谢观开成二年举进士中第,今《登科记考》附岑仲勉氏《订补》已补及。志文于谢观享年有一字残损,据铭文“名成禄遂兮七十三年”云云,可知所损是“三”字。又据《千唐》咸通六年《慈州太守谢观故夫人陇西县君墓志》,知谢观妻姓李名纮,陇西人,曾祖晟,相德宗,祖诉,相宪宗,父玭,相宣宗。
    十二、陈皆《老子道德经注》两卷、《黄庭内景经义》一卷、《剡阳子》九篇、《教子中典》三卷、《论语后传》十篇
    贞元二十年《中散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台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颍川陈皆墓志》略云:
    公姓陈氏,颍川人也,讳皆,字士素。皇礼部郎中繇,公之显考也。公天宝中孝廉。……贞元十四年迁台州刺史,十八年十二月十五日遘疠薨于郡之适寝,享年七十三。凡著书目黄老为宗,以专气致柔注《老子道德经》两卷,以五形万灵撰《黄庭内景经义》一卷,以寓词明道著《则阳子》九篇,以立家必子序《教子中典》三卷,以圣言物则纂《论语后传》十篇。
    按唐书无陈皆,其《老子道德经注》与《黄庭内景经义》,可补之子部道家类;《则阳子》与《教子中典》,可补之子部杂家类;《论语后传》,可补之经部论语类。陈皆为天宝中孝廉,今《登科记考》未见,当补之。
    十三、《杨牢派》三十卷
    大中十二年《河南县令赐绯鱼弘农杨牢墓志》略云:
    大中十二年正月一日,河南县令弘农杨公卒,享茸五十七。公讳牢,字松年,弘农人,国朝秘书监博物之五代孙也。曾祖括,皇钟离县令。祖稷,皇乡贡进士。考茂卿,皇进士及第,监察里行,名震于时,不幸□难。护丧之礼,公能独出古□,虽出死入生之□,□待安□也。往时侍御史李甘已具论之矣。三年之后,公以家世进士,□可不承?始自乡荐,便归人望,数年而得之甲科也。其文好古,其华以诗,自得于天,不□□辙,时辈之中,所谓拔乎其萃也,其自负之心又愈于此矣。有集卅卷,名□前□,则其后可知也。学深《左传》,尤博史书,百家诸子,咸在于□,儒流硕学,莫不□公济时之器。及从时解褐,初授祟文馆校书,次任广文馆助教,次授大理评事,充兖海观察推官,又奏监察里行,移职于平卢节度,岁满,又□殿中侍御史,充岭南节度使掌记。还朝,一为著作郎,一为国子博士,由是列两转班行,擢授河南县令,赐绯鱼袋。
    按《杨牢集》,可补之集部别集类。杨牢为父护丧事,确已为《新唐书·李甘传》载论之。传云:
    始,河南人杨牢,字松年,有至行。甘方未显,以书荐于尹曰:“执事之部孝童杨牢,父茂卿,从田氏府,赵军反,杀田氏,茂卿死。牢之兄蜀,三往索父丧,虑死不果至。牢自洛阳走常山二千里,号伏叛垒、委发赢骸,有可怜状,雠意感解,以尸还之。单缞冬月,往来太行间,冻肤皲瘃,衔哀雨血。行路稠人为牢泣,归责其子,以牢勉之。牢为儿践操如此,未闻执事门唁而书显之,岂树风扶教意耶?……牢绝乳即能诗,洛阳儿曹壮于牢者皆出其下。”牢后亦擢进士第。
    今得此志,于杨牢生平、仕履、文业及家族世系诸方面足补史传之阙。志、史均记杨牢进士及第,《登科记考》已据《李甘传》著录之,且更援《唐诗纪事》“牢登大中二年进士第”,及“牢,弘农人,少孤。……年十八中第”云云而系牢于大中二年下,今与《墓志》互校,以牢大中十二年卒,年五十七推之,若“登大中二年进士第”为实,则其得第时已四十七岁,而非十八岁也,若“年十八中第”为实,则其得第在元和十四年,而非大中二年也。据《李甘传》,牢父茂卿死于河北军叛乱杀田弘正、田布父子时,亦即长庆元、二年间。又合志、史所记,知牢第进士至少已在茂卿卒后五、六年,亦即至少在大和初矣。如此,则《纪事》之“登大中二年进士第”与“年十八中第”两说非但自相矛盾,且均不属实,而《记考》亦未加审也。
    十四、李正娜《中权略》四十卷、《管氏指要注》两卷,《李正卿文集》四十卷
    会昌四年《绵州刺史李正卿墓志》略云:
    会昌四年四月十一日左绵守李公殁于位。曾祖善,贯通坟史,注《文选》六十卷。祖邕,文学优宏,官至北海太守。考翘,皇任大理评事。公讳正卿,字肱生。始以文行举进士未第,为泾原节度使段祐强置□府,试左武卫兵曹椽,转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元和初,天雨嘉谷,公因献赋,既美且讽,制授松滋令,?满,迁汜水令。会征师伐蔡人,县直大冲,役费繁弊,公用仁术,邑人戴之,表立生祠,逮今存焉。拜成都令,迁陵、阆二郡刺史,入为少府少监。文宗思共理者,复用为邛州刺史,廷谢日面赐金紫。后自江陵少尹拜安州刺史。伏诏征入,拜司农少卿,历卫尉少卿,复为淄州刺史。卒岁,拜锦州刺史。未几寝疾而殁,享年七十有四。子潜,有词艺声华,登进士上第。公平生所制述文章四十卷,撰《中权略》四十卷,注《管氏指要》两卷。
    按《李正卿文集》,可补之集部别集类,《管氏指要注》,可补之子部法家类。“中权”,《论语·微子》有“身中清,废中权”之说,即所谓合于权变之道也。又《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于子部孺家类著录徐干《中论》与王道《中说》,以其大旨在阐发义理,宣扬圣贤之道耳。故《中权略》似可补之子部儒家类。李善、李邕,两唐书均有传,然俱未及李邕后裔。《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赵郡李氏江夏房记:邕生岐、颍,岐生正臣,正臣生渐,颖生正叹、正卿,正叔生翘,正卿生公敏,公敏生潜。今得此志为证,知《新表》纂乱甚矣。即翘为邕子,非为正叔子;正卿为翘子,非为颍子;潜为正卿子,非为公敏子。又据《千唐》大历二年《李邕墓志》,知邕长子为颍、次子为岐、第三子为翘。又据《千唐》元和九年《李翘墓志》,知正叔亦为翘子,而非颍子也。
    以上二十四种书目,仅从《千唐》补出,非谓于斯己尽矣。尚有数倍于《千唐》者散存各地,不能集印行世,正为学术界所渴望和呼吁。冀好事早成,以使唐代历史、地理、文学等诸方面之研究结出一批新成果。
    原载:《渭南师专毕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总第19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