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曹寅的藏书与《楝亭书目》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窦秀艳 参加讨论

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又字楝亭,号荔轩,祖籍辽宁千山,满州正白旗人,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康熙时曾任苏州织造、江宁织造,兼领两淮巡盐御使。曹寅在江南为官二十多年,较有政绩,但更以文学著称。他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词,分别收在《楝亭诗钞》、《楝亭词钞》和《楝亭文钞》中,还创作了数部戏曲著作。曹寅又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刻书家、目录学家,他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却很少有人提及。曹寅刊刻的《全唐诗》从内容上看,至今还是研究唐代诗歌最好的版本;从形式上看,《全唐诗》成为清代殿板书的典范,开清代刻书精写、精刻的风气。曹寅的十万卷藏书收在《楝亭书目》之中,《楝亭书目》不仅记录了曹寅丰富的藏书,而且通过目录编排体现了他在目录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意识,本文主要介绍曹寅的藏书情况和《楝亭书目》所体现的曹寅的目录编排思想。
    

所谓楝亭,是曹寅的父亲曹玺在白门使院内亲手种下楝树数株,并结亭其间,曹寅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就把这个亭子定名为楝亭,同时作为自己刻书、文集和藏书目的名字,这就是《楝亭书目》名称来源。据《康熙江都县志·曹寅传》记载,曹寅“尝集书十万余卷,手自校雠,刊善本行世。”拥书十万卷可算上个大藏书家,那么曹寅是怎样收集这么多书籍的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曹寅擅长书法,是清初著名的书法家,而本身又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是一位地道的文人,所以他对书籍有浓厚的兴趣,这是其藏书内因;其次,江浙地理条件优越,雕版印刷事业繁荣,明清时期又一直是文人荟萃、藏书刻书最富有的地方,私人藏书之风盛行,搜集图书极其便利,这可算是他大量藏书的外因;第三,曹寅一直在江浙为官,而且他和当时的康熙皇帝关系非同一般,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寅和康熙皇帝年龄相仿,自幼陪同皇帝读书,又当过皇帝的侍卫,是康熙的宠臣,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就住在曹寅的织造府,以曹寅的身份、地位极便利于求书,这使他能够搜集到一般藏书家求之不得的书籍;第四,曹寅以其文才、胸襟、气度和政治地位结交了大批江浙文化界人士,象钱澄之、杜浚、杜岕、施润章、洪昇、姜宸英、朱彝尊、尤侗等都是他的挚友,尤其他结交许多有名的藏书家,其中季振宜、徐乾学的藏书被他得到不少,而他的抄本书又主要来源于朱竹垞曝书亭之书,这是他藏书量丰富、藏书质量高的直接原因。另外,曹寅在奉旨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未刊刻完)时,有机会接触内府的藏书,乘机搜集、抄录了不少皇家图书馆的珍本秘籍,或借给皇帝刻书的名义四处搜集,中饱私囊。
    

曹寅藏书的特点是,购买加抄写。曹寅官俸大部分用来购买图书,但一些稀世书籍非金钱所能买到,他就通过各种关系借来抄录。据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记载:“楝亭掌织造、盐政十余年,竭力以事铅椠。又交于朱竹垞曝书亭之书,楝亭皆抄有副本,以余所见如《石刻铺序》、《宋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平寰宇记》、《春秋经传阙疑》、《三朝北盟会编》、《后汉书·年表》、《崇祯长编》诸书,皆钞本。魏鹤山《毛诗要义》、《楼攻媿文集》诸书,皆宋本。”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曹寅子清》也写道:“绿树芳秾小草齐,楝花亭下一尊携。金凤亭长来游日,宋椠传钞满竹溪。”从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曹寅藏书特点之一就是抄书,抄书能够使不少珍贵版本书籍得到繁衍,而延续生命。在曹寅的藏书中,抄本有五百部左右,占其藏书总量的六分之一。藏书而欲保存永久除庋藏得法外,尚需注重目录之编制,目录精确核实,藏书虽亡,后世仍可因书目而知原书之梗概,所以最集中反映曹寅的藏书情况的文献就是《楝亭书目》。据金毓黻所编《辽海丛书》第八集《楝亭书目》记载,曹寅藏书三千二百八十七种。《楝亭书目》的分类方式属于明末清初比较流行的非四部的一级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实际还是暗循四部的顺序,只是不像四部分类法那样工整。书目次序如下:书目、经、易、诗、书、春秋、礼、乐、小学、理学、韵学、字学、史、鉴、明史、外国、经济、地舆、子、释藏、道藏、书画、类书、说部、医部、杂部、文集、诗集、诗类、汉魏六朝人集、唐人集、宋人集、元人集、明人集、词、曲,共三十六类。每类之后大都有附和补遗,附类一般都是一些类似传说、逸文的书,与正相对;补遗是后收入的藏书。《楝亭书目》编排显然受《世善堂目录》、《绛云楼书目》和《千顷堂书目》等明末清初目录书的影响,但其中也体现了曹寅在目录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意识,我们试做以下分析。
    

首先,比较注重版本情况的著录。书目中著录版本始于宋代,至清之际,一些私人藏书目开始把版本学知识引入藏书目录中,开启了版本鉴赏的风气。曹寅自称有“聚书之癖”,尤其嗜好收藏宋椠,体现在编目中,有版本特殊的,最先注明版本,如:他在书名下首先注明宋版、元版、明版、北版、内府版、旧本、抄本(曹寅自抄本)等,然后再著录朝代、作者或编者、藏者、修订者、卷数、册数等。据来新夏先生主编的《清代目录提要》统计,《楝亭书目》记宋本二十二部、内版五部、套印本四部、日本版二部、自刻本二部、监本一部、北版一部、旧本五十七部、抄本四百三十三部。《书目》中罕见的宋元版本除上文李文藻提到的几部外,还有《楝亭十二种》、《曹楝亭五种》、《朱子本文》等,曹寅又把这几部书重新刊刻,现在这些书都已成为善本,被保存在辽宁省图、北图、江苏等地。《书目》中著录最多的是明代刻本。在清初,由于明代距清较近,所以其刻本不如宋元版本受重视,但现在看来,明代刻本也有宋元版本无法比拟之处,对现代版本学发展和版本研究贡献极大。区分版本是曹寅藏书目录的主要内容,他同钱曾、黄虞稷等藏书家一样,对后来私人藏书注意版本鉴定和收藏善本的风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书目的编排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思潮。在明代目录中理学被称为性理,放在经解一类中。《楝亭书目》明确把性理称作理学,并单独列为一类,放在小学与韵学之间,其实际就是正式把理学列入了经部,反映了理学在当时社会思潮中的重要地位。清初主要有两大社会思潮:一是以反专制、辨华夷、均田重商为宗旨的激进派,代表人物为顾炎武、黄宗羲、颜元。二是以承认或拥护清廷统治为宗旨的理学派,他们结合清初社会实际,对程朱理学有选择地予以阐释、发挥,重主敬、崇躬行,以解决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特征。康熙皇帝年幼登基,他的老师熊赐履、李光地是理学派著名人物,对他影响最大,所以康熙皇帝属于理学派。主敬、躬行、振兴文教是康熙皇帝把儒家理学思想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曹寅的思想也是紧随康熙皇帝的理学思想。据《康熙上元县志·曹玺传》记载,曹寅“七岁能辨四声,长,偕弟子猷讲性命之学”,这个“性命之学”就是当时宣扬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楝亭书目》理学独立于经部之中,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密切结合,体现了曹寅务实、创新的目录学思想。曹寅于史部分出经济一类,所收多典章制度、经济、礼法等书。这种分类方法虽不发端于曹寅,但他把《盐铁论》一书放在前位,体现了曹寅经世济民思想。《汉书·艺文志》把《盐铁论》归入诸子略儒家类,《四库全书》因之,二书是按“贤良文学”的儒家思想分类。《千顷堂书目》把《盐铁论》归入史部食货类,也有一定道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却认为“循名而失其实矣”。曹寅受黄虞稷启发,把《盐铁论》放在经济类是比较合理的,体现了他在图书分类上的独到见解。其他,鉴类、明史类划分,都与当时明史、鉴类研究热有关。
    

第三,目录编排体现了创新意识。(一)把书目列于群经之前、全书之首,这是历来公私目录所未有过的壮举。书目一向放在史部目录类,也有个别私人书目分置每类之中的,曹寅打破常规把书目列于全书之首,这并非是为了出新,而是曹寅多年刻书、求书、收藏过程中得出的理性思考,充分认识到书目在求书、购书、为学中的重要作用。书目类共收目录书十九部,大多为明清及明清以前的私藏目录,对于研究曹寅之前的书目流传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值得一提的是,《读书敏求记》被认为是清代目录“独辟蹊径”之作,曹寅却把它放在说部。从《读书敏求记》的写作方式看,它属于笔记体,所以曹寅对它的归类也还有一定的新意。(二)把小学一分为三:小学、韵学、字学,这样分类并非始自曹寅,从《直斋书录解题》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韵学一类,曹寅收入了《中原音韵》,并把它同《广韵》诸韵书并列,而在他之后的《四库全书》认为《中原音韵》是一部曲韵,把它放在集部词曲类。周德清根据元代北曲用韵创作了《中原音韵》,自此书一出,北曲作家作曲、演员唱曲、正音咬字多以此书为依据。《中原音韵》反映的是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话语音可以代表官方语言,把它归入韵书类反映了曹寅进步的语言观。另外,曹寅把《白虎通》归入子部,同杂家《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并列,又收入类书类;把《文献通考》列入经济类,又归入说部,这些反映了曹寅目录分类思想不完善的一面。那么,把明代毛晋的《毛诗陆疏广要》署名唐陆玑撰,则又是有失考证。如《东鉴》即著录于外国类,又在杂部补遗中著录。前者注明日本版,后者注明倭版,属于明显的失误。但《楝亭书目》记下了曹寅辉煌的藏书,体现了既有继承有又创新的目录学思想,可以说《楝亭书目》称得上是清代目录中较完整、较优秀的一个。曹寅的藏书,一部分来源于朱彝尊、徐乾学、季振宜等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其中季振宜的藏书又有一部分是钱尊王的珍本秘籍,通过曹寅的藏书,也可以考证一些古籍被诸家收藏、流传情况。由于曹寅是位政治官员,公务之暇又喜欢与文士交游唱和,在诗曲方面创作颇丰,经学小学方面缺乏理论建树,因而它的刻书、藏书、目录学思想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忘记这位为古代文化保藏和传播做出很大贡献的文献学者。
    


    

[作者简介] 窦秀艳,山东大学古籍所,济南,250100
    原载:《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