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新发现的清代彭玉麟手稿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郭亮 参加讨论


    近日,笔者在常熟萧氏“晨星楼”藏品中发现一册《彭刚直公诗稿八卷》,封面上不仅有萧盅友的题跋,而且书内夹有彭玉麟的一批手稿。
    
    彭玉麟(1816~1890年),清朝湘军将领。字雪琴,号退省k主人、吟香外史,祖籍湖南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道光十二年(1832年),随父回籍。1853年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跟随曾国藩20余年,镇压太平军,始终受到清廷器重。1864年,加太子少保。1869年返籍。1883年任兵部尚书,以老病辞。中法战争中,赴广东会筹防务,反对主和。1885年向朝廷奏海防善后六事。秋,因病归籍。1890年病逝于衡阳江东岸寓所,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建专祠。彭玉麟于军事之暇,亦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由俞樾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公诗稿八卷》。
    
    在这批新发现的彭玉麟手稿中有1854~1864年间湘军与太平军交战时期的行军诗稿,有1866年创作的《濡坞舟次送别口占十二绝》诗稿,有1869年转交手稿时所用的信函封、拜帖及放置诗稿、遗墨的木匣拓片等。
    
    在俞樾《彭刚直公诗稿八卷·序》中我们得知彭玉麟生前手稿均由俞樾孙俞陛云带回苏州曲园。而今天我们所见的彭玉麟手稿为何保存于晨星楼,待考。俞樾的《彭刚直公诗稿八卷·序》,全文如下:
    
    光绪十六年,彭刚直公薨于里第,余命孙陛云往吊,得其奏稿以归,余既序而刻之矣。又有诗稿若干卷,余惟班孟坚有言“著作者前烈之余事”,韩昌黎云“余事作诗人,然则著作已为绪余,诗则尤其余也”。公功在天下,名在国史,固已擅不朽之盛事矣,又何籍此余事为乎?然公起家庠序,幼娴词翰,其后虽崎岖戎马,而吟咏之兴不衰。每为诗,摇笔立成,往往樽酒未寒,而诗已脱稿。余尝与同游云栖,公左手持杯,右手把笔,即席成诗六章,余诗所云“篮舆有约到云栖,白发彭郎兴不低。左手持杯右持笔,六章诗在席间题”纪其事也。而一时意兴之盛,可以想见矣。公少年,诗颇效法西昆,读其《从军集》中诸作,对属工丽,体格沉雄,于金戈铁马中而能办此,古所称上马杀贼下马草露布者不足奇矣。其晚年之诗,间有流于率易者,且公诗多成于谈笑之顷,故七律一体独多,歌行不多作。然如《泊甘棠湖看五老峰》一首硬语盘空,可与昌黎争席;如《贞女行》一篇叙次详赡,音节古雅,则又与古诗《孔雀东南》之篇相伯仲矣。非自幼致力于诗者深,其能若是乎?余删存其诗,定为八卷,作六集,曰《吟香馆愁草》,曰《从军草》,曰《巡江草》,曰《北征草》,曰《续从军草》,曰《退省V间草》,诸名皆公所自定也。诗既分集不能编年,然公之一生约略可见。综而论之,公幼岁屯(读如谆沾,意困顿不得志),中年劳苦,晚岁虽功高望重,而忧时感事之忱不能自己,后世读其诗,论其世,想见其人。是公虽不必以诗传,而诗亦足以传公,安得以其为余事而忽之。光绪十七年岁在辛卯冬十月德清俞樾。
    
    俞樾为一代学者,彭玉麟为一代骁将,这“文”与“武”又是怎样的“联姻”呢?读俞樾的部分著作,知俞樾之孙俞陛云与彭玉麟长孙女彭见贞结为秦晋之好,俞樾与彭玉麟为亲家。彭玉麟病逝后,俞樾为其撰《彭刚直公神道碑文》,并刊印《彭刚直公诗稿八卷》等。
    
    彭玉麟一生淡泊名利,谨守出山时立下的“不要官,不要钱”的誓言,终身辞官不受达十多次,抱“以寒士来亦以寒士去”之信念,将俸禄之银尽数充作公用,在晚清官僚士大夫中其清廉程度实为少见。他讲求实效,直率刚正,嫉恶如仇。贪官污吏、地痞恶棍畏之如虎,平民百姓则呼其为“彭青天”。
    彭玉麟书法奇峭,存世手稿极少。这批珍贵的手稿所述内容大多为湘军与太平军交战时期的行军诗稿,颇有研究价值。
    

    原载:《收藏》2006年07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