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新颖而详实的文献学佳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周国林 参加讨论
最近几十年中,文献学方面的专著已经出版得不少了。然而,新近见到董恩林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一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概论》),仍然让人眼前一亮,禁不住一口气阅毕全书。掩卷而思,觉得这是有思想、有见解、有特色的文献学著述,值得加以推荐。全书亮点较多,而主要在以下几点:
    一是学科理论上的积极探索。目前,全国从事文献学工作的学者,分布在古代文史和图书馆学等学科领域,其学科分类各有其“文献学”类目。《概论》对文献学学科名称进行辨析,认为文史学界“文献学”一名脱胎于“校雠学”,不妨说就是“广校雠学”,所谓“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即其不同名称,其“历史”、“古典”即“古代”之意。并非历史学与古典文学的区别,它们同现代图书情报文献学也有所差异。因此既不宜揉合传统文献学、现代图书情报文献学而为“大文献学”,也难以区分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所谓专科文献学,不如将中国古代各个专科文献学统称为“传统文献学”。而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而是“文献的文本”,文献学是一门以文献文本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传统文献各种文本的整理、保存、检索利用的规律与方法,以提高历史文献的完整性、准确性、普及性,确保人们对传统文献的传承与利用的应用性学科。“故从目的论来说,传统文献学就是文献整理学,就是文献整理方法论。”(P4)书中的理论建构,就是围绕着历史文献文本整理与利用这一主线来进行的。
    二是学科体系上的锐意创新。从前的文献学著述,体例上变化不大,大致是从目录、版本、校勘、典藏等方面加以知识性介绍,或者依据时间线索叙述历史文献学名家名著,多年因袭,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穷则思变, 《概论》一改旧例,围绕“历史文献文本整理与利用”这一主线,重新组织传统文献学的诸多学术内容,将其分为“文献的形体认知”、“文献的内容实证”、“文献的文理注译”、“文献的检索典藏”、“文献的二次编纂”五编十七章,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架构。文献的形体认知,是指对文献文本的载体、版本、体裁、义例等外在与内在形式的认识和研究。文献的内容实证,包括校勘、辨伪、辑佚三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其实质都是指对文献文本内容是否完整、正确、真实而进行的实证研究,其中校勘是实证文献文本的正确性、辨伪是实证文献文本的真实性、辑佚是实证文献文本的完整性。文献的文理注译,包括标点、注释、翻译。文献学家对文献文本的标点、注释、翻译,严格说来涉及的只是其文字义理,即文理,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其思想义理和学术意义。文献的检索典藏,是指对文献的分类、编目和保存方法的研究,过去的文献学论著多注意了目录学的研究,而忽略了典藏学的叙述,实际上文献的分类、编目与典藏往往是紧密相联的。文献的二次编纂,是指对历史文献的重新改造、推陈出新,历代文献学家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成果非常丰富的,古代的整理方式有汇纂其整体(如汇编丛书)、类编其资料(如分编类书)、抄撮其精语(如节抄、杂抄而成的文献)、选录其华章(如选编各种诗文选)四种,现在则有古籍的电子化、网络化方式。很显然,这一崭新的体例,完全是依照历代文献学家整理与利用历史文献的程序来安排的,叙述中尽量减少人物、事件、文献学名著的介绍,逻辑联系反倒更为密切,学术脉络反倒更为清晰。
    三是对文本内容与方法的深入辨析。《概要》编者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数十年来的理论成果充分吸收,也对论述不充分或似是而非之处加以辨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比如第二章讲版本分类,指出以往的分类缺乏逻辑性,而应先分为写本、刻本两大类,然后再进行第二层次的分类,书中以写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来反映近代社会以前版本类型,是较为全面的。第六章谈辑佚,首先对辑佚的定义加以界说,然后对传统文献亡佚类型、原因加以分析,从而提出了辑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大大丰富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内容。第七至九章叙述“文献的文理注译”,是本书独到之处。文献的标点、注释和翻译,是为着“保证历史文献能够明白易懂、准确无误地被后人阅读、理解”(P147),乍看简单,却不容易做到。三章文字从大量的古籍整理实践中,归纳出标点、注释、翻译的方式和方法,条理清楚,具体而微,对古籍整理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至于最后一编“文献的二次编纂”,用四章的篇幅,概述前人的古文献改编工作,归纳为文献汇纂等四种,还廓清和纠正了以往将版本、目录、辑佚、校勘等等文献论与丛书类书等文献并列在一个层次分章叙述的混乱现象。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思想结晶,具有方法论意义。
    此外,文字的通畅简练也是《概论》一大特色。《概论》一书由9所大学16位学者共同编写。众手编书,文风各异,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而教材的编写是应教学之需,教材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文笔艰涩又是一大忌。对此,各位学者了然于心,主编更是身体力行,精心审改每一章,故全书行文通畅,如出一人之手。既没有烦琐的征引,也没有繁难的议论。而为了照顾广大学生的需要,《概论》于每章之末,都开列该章两三种阅读参考书目,这对学生系统掌握该章内容,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之,《概论》一书充分概括了20世纪以来文献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也融入了参编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和文献学教学中的思考,体系完整,内容平实,侧重方法论,注意可读性,既是文献学教学的一部好教材,也是文献学理论研究的一部佳作。虽然全书仍有可以提升之处,如观点的锤炼,行文的准确性等等,但是可以预见,凭着参编者的负责态度,《概论》一定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扩大其影响,使之成为若干年内受到学生欢迎的一部“华大博雅”历史学教材,成为初学者进入文献学殿堂的入门钥匙。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