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皖人书录》和《安徽省馆藏皖人书目》关于吴骞著录的疏失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淑燕 参加讨论

    《皖人书录》和《安徽省馆藏皖人书目》(下简称《皖目》)是当今反映皖人著述的两部重要目录学之作,以搜罗完备,内容丰富为特色。《皖人书录》由蒋元卿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又予修改并最终定稿。收录皖人著作一万七干多种,基本上反映了安徽省的著述之盛。《皖目》则以安徽省现存建国前皖人著述为范围,收录皖人著作近九千种,比较全面地呈现出该省的藏书现状和皖人的著述情况。这两部书目的编纂,凝聚了几代学人的心血和努力,体现了安徽省学术文化发展状况,是不可多得的地方艺文志专著。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固不足以撼动两部书目的价值,今但以“吴骞”为例,相与探讨。
    《皖人书录》著录“吴骞”一条,原文如下:
    吴骞(清)字益存,号乐园,当涂人,翼子。康熙辛未(1691)进士,官至广东惠州知府,召补京堂,病归。
    云烟供养录一卷贩书偶记续编著录民国四年(1915)西泠印社古宋字排印本
    休宁厚田吴氏宗谱六卷(纂)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吴霖等赐锦堂刊
    皇氏论语义疏参订十卷贩书偶记续编著录传抄本首有乾隆四十六年自序偶记作休宁人
    粤东怀古诗一卷安徽艺文考别集十六(31:l)清雍正怀远亭刊本
    遗训笔释一卷刊附粤东怀古诗后
    桃溪客语五卷拜经楼丛书本丛书集成本惠阳山水纪胜四卷四库总目地理存目五(1629)清刊本,典裘购书吟(编)安徽艺文考总集二(38:10)清康熙间刊本
    这八种著作中,只有《云烟供养录》、《粤东怀古诗》、《遗训笔释》、《惠阳山水纪胜》、《典裘购书吟(编)》是当涂吴骞所作,其余三种《休宁厚田吴氏宗谱》、《皇氏论语义疏参订》、《桃溪客语》,其著者虽亦名吴骞,但却不应列于此。因为清朝当时有两个吴骞,一为安徽当涂人,字益存,号乐园。其生卒年不详,康熙进士。官惠州知府。即《皖人书录》此处所著录之人。一为浙江海宁人,字槎客,号兔床。雍正十一年生,嘉庆十九年卒。诸生。清朝著名的藏书家,藏书处名“拜经楼”,其著作大都收入《拜经楼丛书》。两个吴骞的生活年代虽然相去不太远,但身份、履历却迥然不同。对于此二人之著述,应有恰切的划分。《皖人书录》著录的《云烟供养录》、《粤东怀古诗》、《遗训笔释》、《惠阳山水纪胜》、《典裘购书吟
    (编)》五种,确为当涂吴骞而非海宁吴骞所作,分析如下:
    《云烟供养录》:《贩书偶记续编》著录。查《贩书偶记续编》,作者项为“清当涂吴骞辑”。
    《粤东怀古诗》:该书为雍正刊本,雍正皇帝在位仅十三年,海宁吴骞生于雍正十一年,故此书不可能为海宁吴骞所作。《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有《粤东怀古》一卷,称“雍正十三年刻本。国朝吴骞撰。骞字益存,号乐园。当涂人,翼子。康熙岁贡,官至山东按察使,召补京堂。病归,年七十六卒。”又说“前有雍正八年自序,并凡例八则。后有雍正十二年德州孙勷跋。”则更明确了《粤东怀古》的作者是当涂吴骞。又《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典裘购书歌》一卷、《粤东怀古》二卷,属于康熙五十八年字香亨刊《吴氏四种》本。既然是康熙时的刻本,当然不会是雍正十一年出生的海宁吴骞所作了。而《遗训笔释》既然刊附于《粤东怀古诗》之后,当然也是当涂吴骞之作。
    《惠阳山水纪胜》:《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列于史部地理类存目,提要称“国朝吴骞撰。骞字益存,号乐园。当涂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惠州府知府。”《四库总目》初稿成于乾隆四十七年,乾隆五十四年由武英殿刻板。史部提要的撰写者邵晋涵(乾隆八年—嘉庆元年),生活年代距当涂吴骞不远,且与海宁吴骞同时,必知当时有两个吴骞,断不会将二人相混。
    《典裘购书吟(编)》:既为“康熙间刊本”,且与《粤东怀古》同收入康熙五十八年字香亭所刊《吴氏四种》之中,则亦属当涂吴骞。
    据上分析可知,此五种书确为当涂吴所骞作,《皖人书录》的著录是正确的。但其他三种:《休宁厚田吴氏宗谱》、《皇氏论语义疏参订》和《桃溪客语》却非当涂吴骞所著,而是海宁吴骞之作,有证可寻:
    《休宁厚田吴氏宗谱》:《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乾隆五十一年刊本。称“清吴骞撰。骞字槎客,号兔床,浙江海宁人。贡生。家富藏书,筑拜经楼藏之。能画工诗,著有《拜经楼诗文集》等……旧谱自周得姓,至唐左台父义方,凡六十世。兹谱断自左台,以为迁新安祖,又以新安之支,亦不胜载,故标曰休宁厚田,盖只系之骞本支也。吴氏世居休宁,左台十八氏孙徙居江西浮梁,嗣是而后,辗转迁徙,不可详考。明天启间,骞高祖达宇与兄定宇,始迁海宁之新仓里居焉。”可知,《休宁厚田吴氏宗谱》乃浙江海宁之吴骞所撰,其先本为安徽休宁人,斤迁至浙江海宁。
    《皇氏论语义疏参订》:《皖人书录》据《贩书偶记》“作休宁人”,这里所说的“休宁人”应该就是指迁居海宁的休宁人吴骞,而非当涂人吴骞。
    《桃溪客语》:既收入《拜经楼丛书》,前已明确《拜经楼丛书》为海宁吴骞所有,则作者当为海宁吴骞无疑。
    可见,《休宁厚田吴氏宗谱》、《皇氏论语义疏参订》和《桃溪客语》三种既不应著录于此当涂吴骞名下,也不该收入《皖人书录》中。
    《皖人书录》将海宁吴骞的三种著作误混入当涂吴骞名下,乃是一大疏失。但其在保存当涂吴骞的生平和著述资料方面,却是功不可没的。相比之下,《皖目》在著录“吴骞”时所出现的漏洞更大一些。《皖目》在作者项括注作者的时代和籍贯,这是非常可贵的。但是,有时也会因为籍贯的错综复杂而导致著录上的失误。在著录“吴骞”时,该书目出现了与《皖人书录》类似的差错,而且更加偏离,把康熙间的吴骞完全舍弃了,却将海宁吴骞定为当涂人而大量著录其作品:
    西湖苏文忠公祠从祀议: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武林掌故丛编》
    西湖苏文忠公祠从祀议: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扶风传信录:一卷/吴骞(清当涂人)辑一刻本一清嘉庆
    扶风传信录:一卷/吴骞(清当涂人)辑一《拜经楼丛书本》
    扶风传信录:一卷/吴骞(清当涂人)辑一《丛书集成初编》
    南宋方炉题咏:一卷/吴蓦(清当涂人)辑一《拜经楼丛书》
    拜经楼集外诗: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丛书集成初编》
    拜经楼诗集:十二卷,续编四卷,再续编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拜经楼诗话:四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拜经楼诗话:四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艺海珠尘》
    拜经楼诗话:四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丛书集成初编》
    拜经楼丛书十种/吴骞(清当徐人)辑一刻本一会稽:章氏,清光绪11年(1885)
    拜经楼丛书/吴骞(清当涂人)辑一影印本一上海博古斋一民国11年(1922)48册据清乾隆嘉庆间海昌吴氏刊本增辑影印
    哀兰绝句: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桃溪客语:五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桃溪客语:五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丛书集成初编》
    孙氏尔雅正义拾遗:一卷/吴骞(清当涂人)辑一《拜经楼丛书》
    国山碑考: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国山碑考: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丛书集成初编》
    许氏诗谱钞: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校一《拜经楼丛书》
    阳羡名陶录:二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美术丛书》
    阳羡名陶录:二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榆园丛刻》
    阳羡名陶录:二卷,续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昭代丛书》
    阳羡名陶录:二卷,续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万花渔唱: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游张公洞记: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游龙池山记: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愚谷文存:十四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愚谷丛书/吴骞(清当涂人)辑一刻本一拜经楼,清8册
    蜀石经毛诗考异:二卷/吴骞(清当涂人)辑一《拜经楼丛书》
    诗谱补亡后订:一卷,拾遗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撰一《拜经楼丛书》
    论印绝句:一卷/吴骞(清当涂人)辑一《美术丛书》
    论印绝句:一卷,续编一卷/吴骞(清当涂人)辑一《拜经楼丛书》
    论印绝句:一卷,续编一卷/吴骞(清当涂人)辑一《啸园丛书》
    馋书:五卷,附校一卷/罗隐(唐)撰,吴骞(清当涂人)校一《拜经楼丛书》
    馋书:五卷,附校一卷/罗隐(唐)撰,一卷/吴骞(清当涂人)校一《丛书集成初编》
    此处所录各种书后皆列有所属丛书的名称,其中,《西湖苏文忠公祠从祀议》、《扶风传信录》、《南宋方炉题咏》、《拜经楼诗集》、《拜经楼诗话》、《哀兰绝句》、《桃溪客语》、《孙氏尔雅正义拾遗》、《国山碑考》、《许氏诗谱钞》、《阳羡名陶录》、《万花渔唱》、《愚谷文存》、《蜀石经毛诗考异》、《诗谱补亡后订》、《论印绝句》、《馋书》(校),皆属于《拜经楼丛书》。毫无疑问,这个吴骞乃是浙江海宁的藏书家,而非当涂人。《皖目》以收录安徽人著作为原则,却没有对两个吴骞详加分辨,致有此误。而当涂人吴骞的著作,《皖人书录》已经著录了,《皖目》却未予收录,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非安徽人的著作误收,却将真正的安徽人漏收,阴差阳错。
    《皖目》和《皖人书录》在“吴骞”的著录上其实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将非安徽人当成安徽人,有生拉硬套之嫌。地方艺文志的编纂对地方文化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在著录时应该认真查对,明辨真伪,才能确保书目的正确性和纯粹性。
    原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