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四库全书总目》引《千顷堂书目》考校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孙瑾 参加讨论

    《总目》二百卷,作为中国古典目录的集大成者,对于我们“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了解古代目录著作情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它也存在讹误之处。黃虞稷《千顷堂书目》所见所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版本不佳或者著录有误也不在少数。《总目》对《千目》的引用亦是如此,当然其中也不乏有学术价值的思想供后世学者研究之用。研究《总目》和已有的书目文献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演化过程,更好地研究学术史的批判与继承关系。《总目》与黃虞稷的《千顷堂书目》的关系问题,就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考证,并分别举例说明:
    一、《总目》对《千目》的批评,有时是出于误解
    
    《总目》对《千目》的引用,往往因未能很好理解原书,或详考所载之序而率尔立论,致有疏失之处。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  元熊凯撰  两江总督采进本
    《总目》卷四:“黃虞稷《千顷堂书目》称良辅是书外有《易传集疏》,不传。考《易传集疏》,元熊凯撰。《江西通志》载:‘凯字舜夫,南昌人。以明经开塾四十年,时称遙谿先生,同邑熊良辅受业焉。’……截然两人、两书。虞稷以同姓、同里、同时,遂误合为一耳。”(24下。此为《总目》页码和栏位,下同)
    按:考《千目》卷一:“熊良辅《周易本义集成》二卷,复有《易诗集说》,不传。”(16上,此为《千顷堂书目》页码和栏位,下同)《总目》误引作《易传集疏》,此乃两书,而后文中引雍正《江西通志》则无误。考《千目》另载“熊凯《易传集疏》”一书(16下),可见《总目》将《易诗集说》与《易传集疏》混为一谈,至于《易诗集说》不传虽不可考,但黃说无误。《总目》因疏忽而断定黃说有误,有些不合理。
    读书管见二卷  元王充耘撰  两江总督采进本
    《总目》卷十二:“黃虞稷《千顷堂书目》称‘充耘,字与耕’,而原《序》及梅鹗《跋》并称‘耕野’,疑虞稷误也。吉水人。元统甲戌进士……”(97下)
    按:《总目》所疑不确。《千顷堂书目》卷一:“字与耕,吉水人。”(25上)考雍正《江西通志》卷七十六载:“王充耘,字与耕。吉水人,元统进士,所著有《书经管见》、《四书经疑》,行于世。”王士禛《居易录》卷五云:“《两汉诏诰》二卷,元进士王充耘与耕撰。”解缙《文毅集》卷十二《翰林院修撰王钦止先生墓表》云:“王君钦止,讳艮。……君少失父,自知读书为文。其祖与畊先生,治尚书,学闻天下。著《书经管见》,藏于家。《矜式主意》《四书经疑贯通》,能发前人所未发。”另有,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八云:“元王充耘,号耕野,吉水人。著《读书管见》。”
    据以上所引材料可判断:王充耘字与耕,号耕野,黃说非一家之言,并无误。而《四库全书》所收王充耘所撰的另一部书《书义矜式》提要中载:“臣等谨案,书义矜式六卷,元王充耘撰。充耘,字与耕,吉水人。元统甲戌进士。”显然,四库中内容前后不一致,有疏漏之处,实难自圆其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P90):“陆氏《仪顾堂题跋》云:‘《西江人物志》:充耘字与耕,吉水人,元统进士。著有《读书管见》《四书疑经》等书。序称耕野,不曰与耕,疑耕其号,与耕乃其字耳。’”
    另一方面,“与耕”与“耕野”意思相近,这也符合中国古代文人所起的字和号意义相关的传统。黃说并无误,《总目》怀疑黃虞稷误是沒有根据的。
    孝经宗旨一卷  明罗汝芳撰  通行本
    《总目》卷三十二:“黃虞稷《千顷堂书目》又别引一说,以为罗洪先撰,亦非也。”(267上)
    按:此说不妥。考《千目》卷三载:“罗汝芳《孝经宗旨》一卷。一云罗洪先。”(73上)可见黃虞稷只是引用一说,并未肯定一定是罗汝芳所作,故无正误可言。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一云:“明罗汝芳《孝经宗旨》,《千顷堂书目》误作罗洪先,今校正。”此说同《总目》,亦误。
    四书经疑贯通八卷  元王充耘撰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总目》卷三十六:“是编黃虞稷《千顷堂书目》谓其已佚。此本为明范钦天一阁旧抄,尚首尾完具。”(300中)
    按:《总目》所言不确。黄虞稷《千目》卷三(92上):“王充耘《四书经疑贯通》八卷。”黄氏当时应该见过此书,故能有所著录。然黃在《读书管见》二卷下云“《四书经疑贯通》及《两汉诏诰》皆失传”,盖指此二书的刻本已佚,故云失传。而当时应有抄本流传,故其又能据抄本著录。《总目》未能明白黄说所指,故所言不确。
    二、从《四库》本和上古本[1]《千目》的異同,判断《总目》和《千目》的正误。
    
    《四库全书》所收《千目》版本不同于上古本,故內容有異。《总目》的引用有时能纠正上古本的错误。
    元史续编十六卷  胡粹中撰  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总目》卷四十七:“黃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有此书十六卷,又别出《元史评》而不著卷数。”(429中)
    按:上古本《千目》卷四作:“胡粹中《元史续编》七十七卷。”(120上)四库本《千目》作“十六卷”。考《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丁集[2]所记胡氏此书,作十六卷,《地方志·书目文献丛刊》亦作“十六卷”(16冊P153),未知上古本作“七十七卷”依据何在,俟考。
    三、《总目》以《千目》不误反诬其误
    
    《总目》对《千目》的引用往往因疏漏致误。
    北征事蹟一卷  明袁彬撰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总目》卷五十三:“《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云一作尹宣撰,未知何据,似不然也。”(478上)
    按:《总目》所引不确。《千目》卷五:“袁彬《北征事蹟》一卷。一作尹宜。”校记云:“别本宜作直。下有彬字文质,江西新昌人。”(127下)提要将“直”误作“宣”。此书在《丛书集成初编》3974冊, 《续修四库全书》433册中均有收录:“篇首有‘袁彬’,篇末题‘臣尹直谨识’。”据中国丛书综录》载:“《北征事蹟》一卷,明袁彬撰,明尹直录。”(二册308页)可见,黃说并非毫无根据,《总目》称“未知何据,似不然也”,恐误。
    经厂书目一卷  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总目》卷八十七:“明内府所刋书目也。黃虞稷《千顷堂书目》有此书亦作一卷。”(744下)
    按:上古本《千目》卷十著录:“内府《经厂书目》二卷”(294上),并非《总目》所述一卷。四库本《千目》亦作“内府《经厂书目》二卷”,《总目》失考。
    歴朝通畧四卷  明陈栎撰  浙江巡抚采进本
    《总目》卷八十八:“《千顷堂书目》有《通畧句解》五卷,亦不言作者。(754下)
    按:《千目》卷四作:“陈栎《歴代通畧》三卷又《増广通畧》。”(123下)是注明撰者的。另有卷五史钞类载:“《古今通畧句解》五卷”,(149下)不作撰者。考《四库》本《千目》亦与上古本《千目》所载一致,《总目》此处云“不言作者”,失考。
    四、《总目》批评《千目》对图书著录的不当
    
    《总目》认为《千目》“传写多讹,不尽可据”。
    日进直讲五卷  明高拱撰  河南巡抚采进本
    《总目》卷三十七:“《千顷堂书目》作十卷,今本止五卷。”(310下)
    按:《总目》作《日进直讲》,而《千目》卷三作“《日进直解》十卷”(85上),恐有误。考《四库存目标注》中《日进直讲》一条:“明万历马之骏等刻《高文襄公全集》本,有《大学直讲》一卷,《中庸直讲》一卷,《论语直讲》三卷。”(360)另,《河南省呈送书目》亦作“《日进直讲》,五本”,可作“直讲”而非“直解”之证。《千目》著录有误,《总目》于此加以明说。
    前川奏疏二卷  明曾忭撰  江西巡抚采进本
    《总目》卷五十六:“明曾忭撰,忭号前川,泰和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兵科都给事中。《千顷堂书目》载《前川奏疏》二卷,与此本合,其作曹忭,则以字形相近而讹也。”(506下)
    按:《千目》卷三十:“曹忭《前川曹先生奏议》二卷。”(742下)确如《总目》所述。《千目》该书后有校记云:“别本曹作曾”。查阅《明朝进士题名碑录》(见《北京图书馆藏珍本丛刊》116冊),嘉靖五年丙戌有曾忭,其字号、爵里著书均与《总目》所述相符。黃氏的说法不可靠,《总目》对其作了纠正。
    长安志图三卷  元李好文撰  安徽巡抚采进本
    《总目》卷七十:“《千顷堂书目》载此编作《长安图记》,于本书为合。此本题曰《长安志图》,疑李经与《长安志》合刊,改题此名。然今未见好文原刻,而《千顷堂书目》传写多讹,不尽可据。故今仍以《长安志图》著录,而附载其異同于此,备考核焉。”(620下)
    按:《总目》纠正了黃氏对图书著录的不当。《千目》卷八:“李好文《长安图记》三卷。”(230下)与《总目》不合。考《长安志图》原序:“……皆不可遗者,悉附入之,总为图二十有二,名之曰《长安志图》。”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云:“《长安图记》一卷。案:吕大防著《长安图记》,此本作《长安国记》,误,今改正。”雍正《陕西通志》卷七十四载:《长安图记》一卷。丞相蓝田呂大防撰。
    据此可知,《长安图记》乃宋人呂大防之作,《千目》对于该书的记载未经详考便错误记载。而《总目》对其进行了校正。
    敬斋古今黈八卷  明李冶撰  永乐大典本
    《总目》卷一百二十二:“《元史》本传、邵经邦《宏简录》、黃虞稷《千顷堂书目》俱作《古今难》,当因字形相似,传写致讹。”(1050中)
    按:《千目》卷十二载:“李冶《群书丛削》十二卷又《泛说》四十卷又《古今注》四十卷。”(330上)《总目》称《千目》因字形相似而传写致讹,而四库本《千目》作“古今难”,故然《千目》作《古今注》亦误。《总目》释该书名之义云“以‘黈’名者,案《汉书·东方朔传》:‘黈纩充耳,所以塞听。’颜师古注曰:‘示不外听。’冶殆以专精覃思,穿穴古今,以成是书,故有取于不外听之义欤。”所言甚明,《千目》作“古今注”,有误。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载,李冶的著作确为“《敬斋古今黈》八卷”,非《千目》中的《古今注》。《总目》对此加以纠正。
    五、《总目》对《千目》的著录情況提出质疑
    
    《千目》对图书的著录有时未经详证,《总目》多提出质疑。
    国初礼贤录一卷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总目》卷五十二:“旧本题明刘基撰,《千顷堂书目》皆作基撰。然录中所载即明太祖任用基及叶琛、章溢、宋濓四人事,且有‘基驰驿归里,居家一月而薨’之文,则非基所作审矣。”(475上)
    按:《千目》卷五:“刘基《礼贤录》一卷。”(125上)考此书原文,文中有关于基卒事,此书当不是基所作。据《中国野史集成》22冊,与《总目》所述一致。《总目》据此判断,认为《千目》所载有疑。
    注释:
    [1]  即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以乌程张石铭氏刻《适园丛书》庚申本为底本的版本。
    [2]  《四库全书》提要稿辑存,第一册393页。
    参考文献:
    (1)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影印本。
    (2)黃虞稷撰.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M].上海:上海书店,1997。
    (4)胡玉缙撰,王欣夫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M].北京:中华书局,1964。
    (5)翁连溪编校.中国古籍善本总目[M].北京:线装书局,2005。
    (6)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4。
    (7)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珍本年谱丛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9)孙学雷.地方志·书目文献丛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0)张升.《四库全书》提要稿辑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
    原载:《文教资料》2008,(2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