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浅议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范俊红 参加讨论

    古籍书目是古籍整理工作者走进古籍这座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历代公私藏书家和学者都把编制和阅读目录当作治学的津梁。为此,近现代不少图书馆不但编制自己馆藏的卡片目录和书本目录,还相互协作统一编制一些联合目录。但传统的目录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最快、最全的查询要求,而利用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资料储存、整理、检索、数据统计以及索引编制等方面的优越性,不仅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使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古籍充分实现价值,还可以实现网络共享,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目前国内中文新书、报刊等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可谓蓬蓬勃勃,且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实际应用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图书馆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却受各方面的限制而举步维艰。1995年我国已经提出了关于建立中国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倡议。随后,全国一些图书馆根据各自的情况建立了古籍书目数据库,但由于在许多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呈现出一定的地方性,为网上资源共享设置了障碍,使古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沈阳市图书馆有90多年的建馆历史,古籍线装书的收藏量有7568种90687册。虽然该馆应用计算机集成系统进行管理已有十年的时间,但是对古籍图书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卡片式目录、手工检索。这就大大降低了古籍的利用率。根据本馆实际,笔者认为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应具备以下条件:
    1、首先要有一个适应度更大的软件、一个超大的适合古籍特点的汉字平台
    古籍除在装订形式上有别于普通图书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繁体字乃至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带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古文字字体。虽然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文字编辑软件可以满足文字编辑的需要,但对于包涵一些异体字、生僻字、避讳字及部分不可替代的繁体字,仍嫌太小,且不能包容,不能互通,不能实现繁简汉字的顺利连接,不能完全使系统在显示线装古籍时达到充分满足汉字信息检索和文字规范控制的要求,不能保证网上运行。这一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因素。一些图书馆已经采用不同的汉字字库,但只是基本解决了问题,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为标准的基本汉字字库的确定及汉字平台的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古籍著录标准和机读目录格式
    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国家著录标准是建立书目数据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古籍著录规则》使国内传统著录有了统一的可执行的标准,但这只是为手工著录而编制,不符合国际通用的能让计算机识别的著录规则,且其中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因此,在古籍书目数据库中,文献检索标目必须规范,尤其是题名和责任者名称及古籍中不同类型的版本形式应予以规范控制。1996年10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出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在顺利实现中外文献书目信息交流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中国文献语言和书目传统特点。
    统一的、共同遵循和使用的数据库形式是建立规范的、成功的数据库的必要前提之一,也是数据库的生命所在。如果没有标准的目录格式,数据库就无法进行转换,无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2001年10月国家图书馆根据《GB3792.7一87古籍著录规则》和《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等文献的基本原则以及古籍编目的实践和经验,选用了适合于汉语文古籍的字段和子字段,并增加了有关的内容说明和应用实例,编写了《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一书,供编制古籍机读目录数据时参照使用。各古籍收藏单位和专题机读目录编者可根据需求从中选用有关字段和子字段,并依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制订更详细的古籍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
    3、统一的古籍分类法
    古籍作为图书馆中的特殊藏书,其分类方法从全国范围来看,五花八门,甚至出现一个图书馆对所藏古籍采用多种分类标准的情况,所采用的古籍分类法有《中图法》、《四库法》、《东北法》、《中国图书分类法》、《人大法》等等,而使用较多的是《中图法》和《四库法》。《中图法》是我国图书分类的国家标准,是权威性的、应用较广的分类法,其类目名称为当代广大读者所熟悉,符合用户的检索习惯。但是,古籍的内容庞杂,常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而不容易恰当地按《中图法》分入现代学科类目。《四库法》集我国古代分类法之大成,有较完善的分类体系,它反映了古代学术以儒学为主线的发展规律,虽说现在古籍分类没有像中文新书分类那样有统一的《中图法》,但是各个图书馆古籍部大都采用《四库法》类分古籍,《四库法》可成为类分古籍的一个公认并通行的分类法。
    4、一个能包容古籍编目所有著录项目的通用编目软件
    研制开发一个既能包容古籍编目的所有著录款项,并能具有实现各种情况的资料统计、自动排序等功能的编目软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各馆由于条件不同,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起步的时间不同,所采用的编目软件也各不相同。有采用ILAS的、有采用北京息洋电子信息研究所开发的GCS编目子系统的,还有自编软件的,总之,目的就是为数据联网及交换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辽宁省图书馆的善本书书目数据库就是采用的ILASⅡ。沈阳市图书馆不久也要将ILAS系统升级,利用它进行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就变得十分方便了。
    5、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古籍管理人员往往是传统型的,对计算机比较陌生,部分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员又缺乏古籍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就在古籍与计算机两者之间设置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对古籍目录和计算机技术都熟悉的人较少,加上其他制约因素,使得利用计算机从事古籍目录工作虽然已迈出关键的一步,但依然步履艰难。因此,古籍管理人员不仅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应该积极加入到古籍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中来,使古籍目录研究和实践实现“现代化”、“网络化”。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班,或选派工作人员进修等方式来提高古籍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另外,还要加强古籍管理人员古籍专业知识的普及。这样一可以保证建库质量,二是可以培养一批掌握新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新型人才。
    古籍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尽早地建立规范的古籍书目数据库,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范俊红女,1970年出生。1992辽宁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副研究馆员。已发表论文6篇。邮编:110013(沈阳市图书馆)
    原载:【《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