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网络文学的中兴与宿命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徐来 参加讨论
盛大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的消息被描述成“网络文学十年”庆典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与1998年《第一次亲密接触》落地出版遥相呼应。然而仔细爬梳它的前因后果不难发现,这其实不过是盛大在努力夯实自己的“游戏产业链”,与所谓的“网络文学”或许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网络文学是个筐
    
  从一开始“网络文学”就面临尴尬:它是一个无法被定义的范畴。那些被经常提及的“网络文学”范本算不上是“具有网络特征的”文学,与网络惟一的关联是以此作为发表载体,它们甚至可以完全脱离网络,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现在“实体书”的货架上。既然没有明确的内涵,外延自然也可以无限放大,一时间网络文学也成了个筐,接下来就是“什么都能往里装”了。
    筐里的某些东西被认为更纯粹些,靠“文学”更近些。从四大杀手到安妮宝贝、宁财神、俞白眉,他们多多少少算是早期中文互联网精英化的一个反映。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以及网民年龄结构的改变,网络文化也开始逐渐“下行”。慕容雪村之后,这支看起来更“文学”一点的“网络文本”淡出了公众的视野。而那些看起来更“类型化”一些的文本成了“网络文学”的主流。
    玄幻文学与情感文学
    
  有意思的是,这些“类型化”的文本同样发端自1998年。当时,中文简体字版的图书网站“文学城”、“黄金书屋”等陆续兴起。由于正逢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在香港连载出版,扫校连载这一作品成为图书网站吸引流量的杀手锏。正是黄易的这些作品,吹出了简体字互联网界的第一股“玄幻风”。
    如今,广义的“玄幻”已经至少据有简体字互联网原创文本的半壁江山。数以十万计的用户心甘情愿地为阅读这些内容而支付一定的费用。也正是以“玄幻”为基础的收费阅读模式,构成了当下中国“网络文学消费”的主体。
    回溯“玄幻”的发生、壮大过程不难发现动漫(包括游戏)对“玄幻”的成型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人物形象、身份设计,还是场面描述、情节设置,玄幻无不与动漫直接对接。有时,“玄幻”写作本身就以游戏设置为模型,比如《九州》系列;有时,玄幻又为游戏提供了剧本框架,比如《小兵传奇》。
    从2004年开始,盛大开始了收购“玄幻文本”之旅。从“PT文学”到“起点中文”,资本之手开始大力推动了这种“网络文学消费”,一直到如今的“盛大文学”。每一次收购都更进一步紧密了动漫文化与“网络文学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盛大来说,这是产业链延伸的必要,而对“玄幻”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则是一场回归之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玄幻”并非“网络文学消费”的全部。在“玄幻”之外,还有一大批以“情感”为主题的文本。它们同样吸引了为数众多的付费读者。和广义的“玄幻”可以细分出“盗墓”、“仙侠”的次级分类一样,“情感”文本又存在“言情”、“耽美”之类的细节差别。如果说前者大致呈现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阅读趣味,那么后者则纯粹是为女性服务的文化消费形式。无论其中的哪一类,都可以在动漫文化中找到其内容来源与文化动机。换一种表达方式,无论是女性的,还是男性的“网络文学消费”,都是“动漫文化消费”的延伸。
    国外也存在类似的“网络文学消费”。据我所知,在美国一度也曾经出现过很多类似“起点”的网站。他们将一些类型文学作品拆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半部可以在线免费阅读,而下半部分则需要付费才能阅读。不过,这些网站生存的时间并不长,其中大部分如今已经倒闭。原因很简单,影像带来的感官愉悦与刺激,远甚于纯文本所能提供的。同样是支付一笔不大的费用,如果能更好地从影像中获得刺激,那何必辛辛苦苦地阅读纯文本呢?
    网络文学的前景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年轻的中国网民们舍动漫而盯上了文本阅读呢?成本或许是惟一的答案。
    你这样的成本不但限制了消费,也限制了生产。制作动漫影像作品的成本并不小,有些是明摆着的,比如制作工具、技术手段、人力等等方面的成本,它制约了中国内地的“动漫同人文化生产”;另一些则是暗含着的,它们来自行政环节——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生产环境,无论是文化公司、同人团体还是网友个人,审批通过,投资制作一个(符合一定的同人需求的)动漫影像,并顺利发行的难度相当大。又因为在互联网视频方面的管理需要,将这些产品直接上传同样存在一定的难度,更不用说通过付费收看的方式实现盈利了。
    成本的限制决定了中国的动漫爱好者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同人创作,纯文本几乎是他们惟一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时代的“网络文学消费”,其实是将“露西在天上戴的钻石”(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换成了廉价的“锆石”。它看起来和“钻石”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不过是“互联网主义初级阶段”的替代品。一旦打开行政管制的闸门,同人的热情倾泻直下,这堵看似壮观的“网络文学”迷墙不免坍塌的宿命。
    原载:中国网2008-10-24
    
    原载:中国网2008-10-2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