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独树一帜的“网络杂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云发 参加讨论
拿到《江曾培网文选》的时候,我惊异于文坛长者江曾培先生的才华和豪气,他从年轻时起到现在步入老年,一直笔耕不辍,这部网评集,竟然已经是他的第二十六个集子了,邓伟志先生在这部书的序言中称赞曾培先生的如涌文思,说他的写作速度已经超过“枚速”(枚皋的速度),这是大有深意的。
    最近七八年来,曾培先生的大量作品发表于东方网的“东方评论”专栏中。从2000年创办之初,东方新闻网站就以先见之明,发展网络评论,这对上海的网络写作,是开了风气之先的。曾培先生自2001年起,即成为东方网的特约评论员,在网络评论领域纵横驰骋,收获了丰硕成果。
    曾培先生的网络评论之所以会在网评中造成持续影响,是由于他的网络评论本身独具的品格决定的。我读他的网络时评,感到了一种大气,他虽没有刻意去炫耀自己丰富的知识,却仿佛让人看到一座知识宝库;他议事论人虽然没有声色俱厉,但字里行间分明折射出一种浩然正气;他的文风看似比较传统,但其众多文章一经聚集便显出时代的绚烂色彩来;他虽然没有刻意用权威的语气说话,但文章中分明流溢着一种“大家”之气。
    若要给曾培先生的网络评论的特色做一个简单总评的话,我以为用“网络杂感”来概括可能更为恰当些。这几年,曾培先生在网络杂感的写作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的网络杂感,虽也尖锐,也针砭时弊、批判丑陋,但与有些网络评论绝对不同,其主要的特点,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写作境界的自如,而反映到文章中,则充满着占据道德高地的自信。相较传统媒体,网络舆论环境较为宽松,因此作者可以更自由地表达内心思想,从而在写作过程中不必过多顾忌编辑审稿的严密,使思想更加放松,这样,就有助于作者的思绪像脱缰野马般在广阔的思想天地里驰骋。我们看《江曾培网文选》中的大量作品,就会很自然得出这个印象,即作者的思想是在完全放开的状态下去观察生活、选择题材的,从而使他文章中思想的触角能伸展到社会各个方面。例如他除了运用新闻报道内容、现实中的事例作为素材以外,还从历史角度、生活消费、科技知识、文化艺术等方面去抓题目,《治庸论》可使人联想到欧阳修的《朋党论》和苏洵的《辨奸论》,作者先分析庸官之害,又谈到治庸官的关键是要破除他们的无作为、无功无过及乱作为,完全符合当前某些地区的官场生态。《房奴之我见》、《“概念消费”正反观》等文章讲的是民生问题,但作者娓娓道来,看似天南海北大侃,但说理令人信服,又一点也不枯燥,这些都显示出曾培先生的功力。
    第二,曾培先生的网络杂感善于“透理”。现在一些网络评论常犯的一个毛病,便是激烈,论坛中无论所谓的“左粪”还是“右奸”,或是普通网民基本都是如此,即言词激愤的多,说理的少,而大量的跟帖,虽然观点鲜明、爱憎泾渭,但亦谩骂者多,很少讲道理。但我们读曾培先生的文章,便觉如夏日喝香甜可口的清凉饮品,有沁人心脾的感受。他的文章都是实事求是,并不去搞横向的“额外”联想,因此即使是针砭时弊,对方也容易心悦诚服接受,不大会愤懑反弹,可以说,曾培先生杂感中的说理,已经达致游刃有余的“自由王国”的写作境界。
    曾培先生网络杂感的第三个特点,是他擅长于在文章中“把度”,即在议论的尺度上有较准确的把握。江曾培先生“有一说一”、“有二评二”的杂感,其议论的度就把握得极其准确,常常严密有致,例如他的《此非“人缘”是“权缘”》、《无知无畏抑或无耻无畏》、《官员收入不属受保护的隐私》等文章,都是一些容易引起联想、也可以上挂下联、“上纲上线”的话题,但他都将议论的尺度掌握在一个准确的范围内,虽笔锋犀利,但讲究了语气和节奏的和谐,其立意在为社会主义“换砖”,而不是“拆墙”。当然,杂感的“感而有度”,不致“擦枪走火”,需要一定的思想水平,而曾培先生的经历使其自有独特的优势。
    (《江曾培网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8-07-04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8-07-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