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沟通和交流,人类发明了语言,因为地域的差异,语言分化成了各种方言。进入到信息社会,随着网络这一新平台和网民这一新群体的出现,语言又随之演化,出现了“网络语言”这一新兴独特的语言种类。作为人们进入网络时代的入场券、网民闯荡网络的通行证,“网络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它在给网络世界和网络文化增姿添彩的同时,也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许多新奇的尴尬与困惑。 一直以来,在网络上都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哈哈很肤浅,呵呵很敷衍”。这句话虽短,却真实精辟地道出了网络语言中网络语气词的尴尬处境。曾经有网友这样发帖说:“真的很反感聊天中对方跟我用‘呵呵’这两个字,感觉太敷衍了、太假了,没有一点认真聊天的诚意,难道除了这两个字就不能说点别的吗?” 是的,除了这两个字,就不能用点别的吗?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除了依靠语言,还离不开语气、表情、肢体动作等的辅助。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以及不同的表情来讲,表达出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然而在网络交往中,当语气、表情、肢体动作等非文本信息全都被剥离了出去,只剩下冷冰冰的文字,信息的传达就必然变得不够准确和丰富。对于语气词来说,其意思的表达本身就离不开使用者对语气的现场发挥,脱离了真实语境的语气词则必然失掉了其应有的含义与作用。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网络交往中,各种动态图片表情火热流行、纯文字语气词却屡遭嫌弃和诟病的原因之一。 相比较于坐冷板凳的网络语气词,网络流行语无疑是大有市场,深受网民欢迎的。它们频繁出新、个性鲜明,很好地迎合了网民们多元化的个性表达需求。然而就在它们流行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惑与压力。 许多网友都曾发帖感叹过,当今网络社会,真是“一不留神就要Out了”。记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帖子,一位大龄网民讲述了从他接触网络开始,由于跟不上网络语言的流行节奏,而闹出的种种笑话。其中最典型是,有一次,他的女儿在家里和朋友打电话聊天时说了一句“坑爹”,然后这位朋友就在旁边紧张地听了半天,等到女儿终于把电话打完,他马上忍不住地问了女儿:“你们刚刚都在聊我些什么呀?”弄得女儿反而一头雾水。殊不知,女儿口里提到的“坑爹”和他并没有实际关系,只是一个网络流行的感叹词而已。 除了这位大龄网民的经历,曾经的“囧还没走,槑(m i)又来了”也是一个让不少网友感到十分的困惑与无奈的事例。刚刚弄懂了“囧”字,学会了熟练使用,这边又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槑”。是什么意思呢?要怎么读呢?这让人不由得想起2008年火星文风靡网络时,不少家长为了能够了解孩子的思想、与之沟通,争相购买《“火星文”翻译攻略》、《网络语言大全》等破解工具书,可谓是实实在在地被网络流行语给“坑爹”了一把。 原载:《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19日 06 版) 原载:《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9日06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