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贾里”长大了——访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秀娟 参加讨论

    记 者:在大家心目中,您是一位“小说作家”,但是这两年的作品仿佛有一点变化,去年的《会跳舞的向日葵》是一部散文味很浓的长篇小说,看到您今年的新书《你好,小读者》觉得特别亲切,很容易想起冰心先生的散文《寄小读者》,这其中有什么关系吗?
    秦文君:这是不能比的。我们都是读着冰心的《寄小读者》长大的,可能形式上有些相似吧,都是书信体散文。我收到很多小读者的来信,大概有八九千封吧,有的信回了,有的没能回,就想用这样的方式给他们一个回答。我把孩子们的信归纳了一下,有谈亲情友情的,有谈成长问题的,有谈写作的,都是孩子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记 者:对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来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很多孩子都愿意给作家写信,不但谈对作品的理解,也把作家当成知心朋友,倾诉很多烦恼。这些信是您为了解答孩子的问题精心写成的,还是长期以来自然积累下来的?
    秦文君:不是集中写的,是零零散散慢慢积累的,前后有十多年。我经常到学校里去采访,发现现在的孩子不像过去了,很会保护自己,不愿意对你完全放开。比如你问他开心吗、觉得老师怎么样等问题,一般就是笼统回答“还可以”。只有来信的时候,他们的心是完全敞开的,每一封信的表达随着情绪不同都不一样。孩子给你写信,一定是非常信任你,不是到了非常感动的地步,他们是不会给你写信的,把你当成一个遥远地方可信赖的人,他跟你讲的时候就会比较放松。这些信有一些在杂志的信箱发表过,也有一些是新写的。图书的创意来自出版社,他们知道我经常收到孩子的来信。
    记 者:就您收到的这些信件来说,其中能看出十年前的孩子和现在孩子的一些差别吗?
    秦文君:当年的孩子信写得比较流畅,会连续给你来很多信,文字中会蕴含着很多东西,很渴望文字上的交流;现在的孩子信写得更直接,要沉下来描述自己的内心,他们好像有点困难,往往是快速表达一下,不像当年的孩子那样缓慢、细腻、耐心地描述了。
    记 者:这些信保留了原貌还是为了出版做了很多修改?
    秦文君:当时回信就是这样子,一口气写完,没有反复修改,很流畅。有些东西是隐去了的,比如涉及到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和女孩子比较私密的内容,都没有用。
    记 者:您也提到过,现在的儿童文学是有些浮躁的。大家对那种纯属编造的故事似乎有些厌倦了,感觉得不到真切的体验。这样的一本书反而感觉亲切自然,贴近我们的心灵。您在创作心态上和之前的小说创作有什么不同吗?
    秦文君:这本书干干净净的,讲了很多心灵深处的东西,没有矫饰。写小说的时候,你会用很多的技巧,或者说“无技巧之技巧”,把自己的文学训练、对文学元素的理解通过构思表现出来,这个作品就更加自然顺畅了。
    记 者:对很多小读者来讲,这是一种难得的抚慰。可能儿童文学作家和一般的成人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在很多人看来很微小、不值得关注的事情,儿童文学作家就能够在其中体会孩子所承受的烦恼甚至痛苦。
    秦文君:是的,经过了以后回过头来看,觉得事情很小、很简单,但是处在当时环境中的孩子却是过不去的坎儿,已经形成一种压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成长经验,给他们一些帮助。每个人,包括我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很折腾的。
    记 者:作为成年人,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这么多年的磨砺下来,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都麻木了。您怎么还能够一直保持着对孩子内心的敏锐体察?
    秦文君:因为我珍惜童年——既珍惜自己的,也珍惜别人的。既然我们能够破译孩子的童年,我们就应该去做。
    记 者:所以您才能准确抓住一种相对恒久的“儿童性”。比如《男生贾里》,本应该是当下性非常强的作品,我们经常为一些校园小说的“速朽”担忧,但是这部作品却一直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男生贾里新传》2009年又获得了华表奖。
    秦文君:这也是很奇怪的现象。《男生贾里》就像新书一样,每年都会印,最红的时候跟现在印数都差不多。一拨孩子长大了,又一拨孩子来看,慢慢地积累下来。以前我们特别羡慕国外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有几代人在读,20年、50年、100年还在读。我们现在也慢慢积累出一些可以供几代人共同阅读的书。贾里和读者见面已经19年了,他的生活环境变了,着装也“过时”了,现在的孩子还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否则他们不会那么喜欢。
    记 者:您觉得贾里身上这种“永恒”的吸引力是什么呢?
    秦文君:是他面对生活的智慧和调皮,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生命能量。他总是要尝试新的东西,他要“面子”,他的梦想和尴尬都是孩子们能够体会的。他也很执著,不断地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碰壁了之后,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最终还是要转到原来的梦想上去。他要朋友,要亲情,有侠义心肠,又不可避免遇到尴尬、碰壁、丢面子,但他总是又把面子捡回来,不断去创造新的生活。
    记 者:有那么多读者喜欢贾里,有那么多人来问您关于贾里的问题,时间长了,有没有一种感觉,仿佛这个孩子就是自己身边的人?
    秦文君:就是这种感觉。到学校去,孩子们都叫我贾里贾梅的妈妈。贾里改变了我很多,给我很多的快乐。今年,我新创作的《贾里日记》也即将出版,通过日记的方式,完全用贾里的眼光去看问题。日记的后面,是根据作者的眼光描述的事实,以相对客观的态度“回放”事件,作为贾里日记的对照,就会发现贾里的误解、困惑和自我解围等等,比较有意思。在这部作品里,贾里已经是中学生了。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些改变,风格还是延续的。在创作中,我完全不需要回过头去重温贾里的形象和性格,这个孩子一直活灵活现地长在我心里。因为非常喜欢贾里和贾梅,碰到一种情景,我经常会自问,如果是贾里贾梅碰到这种情况,他们会怎么办?他们已经和我的生活融为一体了。
    记 者:作家能有一个这样的人物形象和自己相伴,是非常幸福的。有些人物可能大家只会放到文学里去谈他,但是贾里和贾梅仿佛生活在我们身边。谢谢您创造了他们,也期待这个长大了的贾里还让读者喜欢。
    秦文君:写作到现在,我不会满足于很容易的东西。除非不写,如果写了,还是希望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7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