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文学会”二十年:伴行中国儿童文学二十年征程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孙建江 参加讨论
《风云际会——一群热爱出版、热爱儿童文学的人》,刘海栖、王建平/主编,孙建江、陈效东/执行主编,明天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60.00元

    
    这本书固然是一本有关编辑,有关少读工委文学会的书,但它肯定又不仅仅是这些。因为通过编辑,通过文学会,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少儿出版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演变过程,看到的是中国儿童文学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演变过程。因此,这是一本生动展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出版进程的书。
    历史是无法预设的。但某些事情的发生似乎注定会与另一些事情联系在一起。1991年出现的文学会就注定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出版联系在了一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专业少儿出版社仅有中少社和上少社两家。随着1978年出版改革的全面启动,地方专业少儿社开始陆续成立。1979年新蕾社成立,1980年川少社成立,1983-1986年间有更多的地方少儿社先后成立。新成立的少儿社基本是由地方人民社中的文学室和少儿期刊两个部门的人员构成。这一状况也表明了文学编辑在少儿社发展历史中的特殊意义。1986年,首届全国少儿社社长年会在上海举办,全国少儿社之间开始了定期的沟通。全国少儿社经数年的发展,至九十年代初,开始初具规模,出版类别扩大至文学、期刊、低幼、知识、教育等。这些出版类别除了彼此间的学习与交流,也迫切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同一出版类别间的对口学习与交流。
    文学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文学会的正式名称叫文学读物研究会,最初归属全国少儿出版社社长联谊会。1994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文学会划归中国版协少读工委统一管理。
    1991年,文学会在天津召开创会筹备会,这是文学会的首次活动。此后,文学会的活动就一直持续了下来。算上筹备会,文学会活动迄今已持续开展了十九个年头了。早期一年一次,内容以联谊、交友为主,辅以松散型业务交流;后期改为两年或三年一次,除了联谊、交友,均安排有正式的研讨。可以说,文学会活动几乎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叶。
    熟悉少儿出版的人都知道,文学编辑虽然是少儿社的创社元老,但文学编辑在出版社并不总处于重要位置。九十年代中后期,文学图书陷入低谷,许多少儿社的文学室或撤销或合并,文学编辑纷纷转岗换位。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时候,文学会的活动也没有停止。相形之下,同时期的许多同类行业研究会早早偃旗息鼓了。以今天的眼光看,这恐怕是文学会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了。文学会的活动犹如甩出的金丝银线,把撒落在全国各地的文学编辑们的文学梦想紧紧地连缀了起来。这种连缀是悄无声息的,是不着痕迹的。最初它提供的可能只是情感上的慰藉,但实际上它是一种书业理念的坚守和出版能量的积蓄。
    如果我们把文学会和中国少儿出版、中国儿童文学放在同一历史时段中进行比对,我们很容易发现文学会于其间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关键性的作用。
    第一至五届(1992-1997)年会,由于是松散型交流,无集中议题,多即兴言说,而且当时没有及时留下文字资料,我们今天来还原当时的学术情境有一定的难度,这多少有些遗憾。
    自第六届年会(1999)开始,年会开始改松散型交流为正式研讨,文字材料均得以较好保留,这为我们今天探究文学会的价值和意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自这届年会开始,每届年会均邀请一些业外专家与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些举措对文学会学术品质的提升,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六届年会正值二十世纪末,年会确定的主题是“理论·实践·迎接新世纪”。年会邀请了南北两位学者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汤锐,以及汪晓军和本人四位做主题演讲。方卫平谈的是儿童文学的现状,汤锐谈的是儿童文学的未来走向,汪晓军谈的是儿童文学繁荣背后的隐忧与尴尬,孙建江谈的是当代儿童文学观的两次重要转变。由于这些演讲既有针对性又不乏理论深度和学术洞见,《中华读书报》(1999年11月24日)很快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出了四人的演讲。他们的演讲在少儿出版界和儿童文学界均产生了较大反响。会上提出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影响着学界,年会的学术影响力开始由业内向业外辐射。
    第七届年会(2001),着重讨论了中国即将加入WTO,少儿出版业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策。徐鲁谈的是儿童文学的选择标准,汤素兰谈的是儿童文学是否能畅销,郁敬湘谈的是儿童文学的经典阅读,孙建江谈的是丛书出版与品牌效应。他们的发言,会后由《中华读书报》(2001年11月28日)整版刊出。年会还邀请了时任作家社副社长白冰介绍成人文学畅销书的运作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不仅少儿出版界,整个中国出版界对畅销书的认识都还处于较为低级的认识阶段。文学会敏锐地把握住了畅销书必将成为亮点和热点这一中国书业的发展趋向。
    第八届年会(2004),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个性与发展”。年会邀请了开卷老总蒋曦亮、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和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三位专家与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蒋曦亮谈的是中国儿童文学图书市场数据分析,朱自强谈的是儿童文学出版的思考,方卫平谈的是世界儿童文学背景中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此次会议的一大特点是把图书终端数据的分析与运用推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时,绝大多数出版社的从业者都还没有意识到终端数据对于图书选题、出版社发展的重要性,文学会可说是又先行了一步。
    第九届年会(2006),强调的是“原创儿童文学出版”。这可以说是中国少儿出版和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最为重要的一个话题。很长一段时间内,引进儿童文学图书占据了少儿书业的重要位置,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少儿书业的整体走向。年会确定探讨原创儿童文学出版这一主题,实际上也是在探讨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对整个少儿图书拉动的可能性,探讨中国少儿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学术企图和愿景,随着后来原创儿童文学图书的崛起并领跑少儿书业,获得了美丽的回报。在这次年会上,秦文君、汤锐、陈效东、庞旸、黄瑛、郁敬湘、杨佃青、吕卫真、孙建江等十余人作了发言。年会的研讨成果,会后陆续在《中国少儿出版》、《文学报》、《出版人》和台湾《儿童文学家》等报刊上刊出。
    第十届年会(2009),关键词是“市场化”。2009年是中国出版改革的攻坚年。随着出版改革的日益深入,全国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处于事转企的关键时刻。出版社将全面进入市场。在市场化进程中,儿童文学图书该有怎样的作为和展示?是追求艺术性还是追求大众性?是追求常销还是追求畅销?能否在艺术与大众、常销与畅销之间寻找到结合点?怎样的图书才是真正的儿童文学图书?理想的儿童文学出版生态是什么?本次年会,围绕“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儿童文学出版”总主题,对十二个议题进行了研讨。王建平、刘海栖、汤素兰、陈效东、孙建江等十余人作了发言。《中华读书报》、《中国少儿出版》、《出版人》、《文学报》及台湾《儿童文学家》等报刊陆续刊发了年会的研讨成果。
    从上述粗略的梳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学会在每一个历史时段都起到了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文学会提供了这样的学术平台和探讨空间,比之很多同行,文学编辑有了更多的心得交流和思想碰撞,前瞻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提升。在文学会里,文学编辑体味并思考着时代的阵痛、历史的机遇、自身的定位、行业的发展,以及无限的未来可能。最重要的是,文学编辑从中获得了行业的敬畏感、使命感和自信心。
    可以说,文学会的这近二十年,正是中国少儿书业从小到大,从贫弱到丰厚,从单一到多元……快速发展的近二十年,文学会不仅见证了中国少儿书业的快速发展,更有幸成为了中国少儿书业快速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原载: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0月12日 12 版)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1年10月12日12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