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作者与编辑的答问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彭懿赵轩 参加讨论

    
彭懿: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儿童阅读推广人。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及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主要学术著作有《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等,长篇幻想小说《与幽灵擦肩而过》《半夜别开窗》《怪物也疯狂》《我、怪物舅舅和魔塔》“我是夏壳壳”系列等,译作《晴天有时下猪》《安房直子幻想小说文集》等。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接力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98.00元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接力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88.00元

    ●读故事,没错,但这还只是阅读的第一步。会读,也就是怎样读,才是阅读的第二步,是更高一级的阅读。
    ●我想通过对译本好坏的强调,提醒家长在选书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扔到篮子里就是菜。
    ●任何一本伟大的名著也有缺陷,不那么完美,如此,才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才能历久弥新。
    ●现在我们孩子的阅读环境非常糟糕,不喜欢读经典,只喜欢读浅薄搞笑的作品。我们太需要和老师家长一起携手,共同呼吁孩子们来读经典了。
    彭懿:《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作者
    赵轩:接力出版社编辑,《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责编
    赵轩:我在平时的选题关注中就注意到,国外有不少指导儿童阅读的书籍,是成体系的、按年龄分级的成熟书籍类型。可是在中国,除了您之前的广受赞誉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这一领域似乎长久以来接近空白。如今您将旧作改版,并且创作出新的力作《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并将二者归入“彭懿童书阅读指南”,您的创作初衷是怎样的呢?对“彭懿阅读指南”书系的最初构想又是怎样的呢?
    彭懿:说接近空白,其实不准确。在我那本《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出版之前,其实有许多的儿童文学研究者和推广者已经身体力行,先我一步出发,出版了多种阅读指导书。我那本之所以会后来居上,创造了一个近乎神话般的奇迹,五年中“狂销”(对于一本理论书而言)了八万,或许是因为它全彩印刷,印得比图画书还要漂亮吧?当然,这是一个玩笑。它那么受读者喜爱和欢迎(当当网的网评有551条之多),是因为我运气好,正好赶上了一个图画书如火如荼的时代。
    说到为什么要写作《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修订本,书中的例子全部换成了中文版,并新写了五分之一的篇幅)和《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这两本书,时间则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1989年我去日本留学时,发现书店里的童书柜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图画书,一部分是文字书——这一格局,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改变。其实,我们的孩子的整个童年阅读,就是分成这样两大板块,上幼儿园的孩子读图画书,上小学的孩子读文字书。虽然作为一个大概念,图画书和文字书都可以包括在儿童文学的范畴之内,但为了区别以图画为主的图画书,强调文字书的“大”和“深”,我还是把它们叫成了儿童文学。
    “彭懿童书阅读指南”,是我想出来的,是想打造出一个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阅读指导书的品牌,所以,这次请接力出版社在这两本书的封面上加上了一个“logo”。因为《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在家长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信赖,我想让它发展下去,让它成长壮大。而事实上,我已经写出了第三本《图画书应该这样读》。
    至于为什么要写这样的阅读指导书,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我发现当家长给孩子买书的时候,第一个困惑是现在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应该买那本书才好。第二个困惑是,买回去,应该怎样和孩子一起读。
    这两本书就是帮家长选书,学会读书。
    赵轩:刚刚谈到了国外的类似书籍,其中一部分也引进到中国,但似乎反响不大。我想,重要原因是外版书本土化的适应问题,也就是说您的作品恰恰被证明是符合中国大人孩子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的。这方面,您在进行资料研究和创作中的体会如何?
    彭懿:反响大的书还是有的,如吉姆·崔斯利的《朗读手册》、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都是这方面脍炙人口的权威著作、经典好书,在中国广泛传播。我的两本书与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可能是它们更便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怎么说呢,就是说我避免了一般理论书的抽象与说教,慢慢地翻开一本好书,娓娓道来,说深说透。家长看了,立刻就知道应该怎样和孩子分享了。
    这两本书,又厚又大又重,有人对我说抱着它们都走不了多远的路。是重,因为它们是讲书的书,每一本都讲了好几百本书,拿在手上,当然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了,会让人蓦地产生一种对书的敬畏感,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不过一点都不用恐惧,不用担心没有十天半个月读不完这两本厚厚的大书,因为阅读它们,你会拥有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就是你完全不用从头读到尾,而是今天想读哪一页就读哪一页,它们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了百科全书的形式。
    关于这两本书,我的阅读建议是:先看一下目录,然后找到你最需要的那一页。
    赵轩:“彭懿童书阅读指南”两部作品的架构基本相同,那就是上篇为“阅读儿童文学”和“阅读图画书”,指导读者如何去阅读,如何读懂;而下篇为“经典儿童文学”和“经典图画书”,为读者讲解最具代表性的、最优秀的作品。许多读者都认为,对经典的理解,亲自感受作品的魅力最重要,您却首先将“阅读”二字放在前面。其中有怎样的理念支撑呢?
    彭懿:这种别出心裁的架构,或者说结构,是我独创的。我为了写作这两本,资料收集了二十年,一直没有动笔写作,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没有寻找到一种合适的表现形式。我一不想重复别人的套路,二不想把它写成教科书。要写,就写出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书﹔要写,就写出一本让人家爱读的书。直到我绞尽脑汁地想出了这样一种架构,我才真正地被彻底“激活”。其实话说白了,再单纯不过了,就是分成了两个部分:“怎么读”和“读什么”。
    我选择先谈怎么读,是因为绝大部分的家长在亲子共读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他们以为和孩子读图画书也好,读文字书也好,就是把故事读出来,不需要什么阅读技巧。读故事,没错,但这还只是阅读的第一步。会读,也就是怎样读,才是阅读的第二步,是更高一级的阅读。图画书就不用说了,以文字书为例,如果你知道你拿在手上的是一本民间童话还是幻想小说,是一本动物小说还是写实小说,知道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或许就会多读一种味道来。
    读什么,更是重要。现在好书太多,差书更多,如果不加选择,那就等于害了孩子——不是毒害了身体,是心灵。
    我在《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的“读什么”的部分,推荐了三十部经典名作,我想,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有这三十本好书陪伴,就足够“丰衣足食”了。
    赵轩:说到儿童文学,似乎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堆经典佳作的名字。可是,看过稿子之后,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原来好多作品,知晓程度只限于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其实知之甚少。即使那些读过的作品,也完全是浅尝辄止。我想,中国大部分读者(包括大人和孩子)在经典阅读方面的情况与我类似,因此,我更意识到《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的价值。
    彭懿:并不是我的解读比别人深刻,许多书,坦率地说,读第一遍时我也看不出它到底经典永恒在那里,读第二遍时还是没有看出来……但我会一遍又一遍地读,同时,我会看看世界上的人们是如何来评判它们的,我个人感觉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人读一本书,读得再透彻,也只是个人的观点和角度。一本名作不是写给一个人看的,千千万万个人读它,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我要做的,就是那个汇总人,我要把许多人的理解汇总到一起再讲给你听。
    当然,这就需要太多的参考书了。不过,买书我从来不吝啬钱,为了写好这本《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我就去了三次日本搜集资料。
    赵轩:你的《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是一部值得收藏的文学价值极高的作品,可是同时,它又是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这是我和读过书的家长们交流后的共识。家长们特别喜欢“中文译本推荐”和“延伸阅读”两个栏目,现在都依照这两个栏目来为孩子购书。编辑过程中的一个细节令我记忆深刻,第一次排版时,我没有按照您给我的先后顺序排列“中文译本推荐”里的不同版本,您看后特别敦促我改正过来,因为排列的先后意味着译本推荐的先后。当时,我就想问您,比如《格林童话全集》,中文版那么多译者和出版社的那么多版本,您是怎么挑选译本,又怎么评定优劣的呢? 
    彭懿:是不是推荐中译本,我从没犹豫过,还没有开始动笔我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告诉读者,哪一个译本是最好的。尽管这是一项极其棘手又耗费时间的漫长作业,但我还是知难而进了,而且我认为我做得非常好,甚至是开了一个先河。
    尚在版权期的书,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毛毛》,比如《地海巫师》,它只有一个中译本。但进入公版的书,则就麻烦多了,比如《木偶奇遇记》,比如《绿野仙踪》,往往会多达几十个、上百个译本。选择哪一个呢?
    我的原则是,不选删节本,不选错字连篇的译本,不选粗制滥造的系列套书,不选信誉一塌糊涂的出版社……我只选有定评、口碑极佳的译本,我会尽全力找到一本名著的所有重要的译本。其实,如果静下心来细细阅读,细细筛选,并不难,只要你肯花时间,你一定会选出最好的译本来,因为那是一本最会让你感动的译本。有时,我会对照原文,看看哪一个译本译得最精确、最传神。我也会和许多儿童阅读推广人交流,比如我在选择《小熊维尼·阿噗》的译本时,红泥巴的阿甲就向我强力推荐了李文俊的译本。
    说到《格林童话全集》,是个意外,我选起来最省劲儿了,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就是《格林童话的产生及其版本演变研究》。我知道,中国最早的《格林童话全集》是魏以新译的,流传最广的,是杨武能译的,而曹乃文的译本,则是最新最全的。如果我当时逃避了这项作业,我的良心会遭到谴责的。不信你在当当网上查查看格林童话有多少种,你一定会瞠目结舌,526种!你让家长选择哪一种?
    但是说到底,译本推荐还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会有遗漏,我只是想通过对译本好坏的强调,提醒家长在选书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扔到篮子里就是菜。
    挑选译本,对我来说是一个快乐时光,因为同一本书,我会读上好多遍。
    赵轩:中国读者一直认为,既然是儿童文学领域的世界经典名著,那么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可是,您却告诉我们,好多作品都存在着争议,褒贬不一,而这些甚至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如此,会降低经典作品的价值和阅读意义吗?
    彭懿:举一个例子,国内出版的名著导读中,凡是说到《木偶奇遇记》的,总是说它的想象力如何丰富,故事如何寓教于乐,却很少提及它的残酷性和教训性。不信你再读一遍看,说谎的匹诺曹在这个故事里简直是惨遭虐待,被火盆烧掉一双脚,被吊在树上,被变成一头驴淹死……等到他经过这样惨无人道的折磨,终于变成了一个听话、不再说谎的好孩子时,他已经失去了自我,厌恶自己,拒绝了游戏和娱乐。用现代儿童文学的标准来衡量它,它显然是有缺点的。
    如同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是人不是神一样,任何一本伟大的名著也都是人作而不是神作。正因为它有缺陷,不那么完美,它才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才能历久弥新。发现它的问题,我们在阅读它时就多了一种角度,我们就会发出质疑的声音,就会展开讨论,于是,阅读就会深入了。
    赵轩:我特别喜欢您在下篇《经典儿童文学》开篇中的一句引用和延伸——“关于什么是经典,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说: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如果把这个定义引申到儿童文学上来,那就是,儿童文学的经典是指那些我们小时候读过、当我们长大成人了还想推荐给孩子继续阅读的好书。”关于经典,您能再详细谈谈吗?
    彭懿:这个问题,恐怕是不用再详谈了,因为我觉得卡尔维诺那句话,已经说得足够精辟和透彻了。
    在这里我只想说,现在我们孩子的阅读环境非常糟糕,不喜欢读经典,只喜欢读浅薄搞笑的作品。所以,我们太需要和老师家长一起携手,共同呼吁孩子们来读经典了。
    赵轩:除了正文内容的丰富,我身边的好多朋友和我一样,对附录部分也十分感兴趣,觉得那其中的资料实在太丰富了。“国际重要儿童文学奖项及推荐书目”、中文英文和日文的“参考文献”、数百个作家作品索引,还有中文译本的列表等等。这让我想到了您在创作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购买的大量的各种语种的资料书籍。
    彭懿:严谨、扎实和专业,是我的一贯追求。
    写这样一本书,首先就不由分说地被定位在一个指导者的位置上了。如何让别人来相信你、接受你呢,就是你的书要让别人读了会有收获。你不能去重复那些人人都知道的东西,你要比别人先走一步。要做到这样,就要有足够的阅读量,就需要拥有一个庞大的资料库。
    整理附录、索引是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但我想这是必须的。只要我想到会有一个读者像我一样,在读书的过程中会按照索引来查找一个作家或是一本书的名字,我就会精益求精地把它们做好。
    赵轩:这么多的前期资料准备和钻研,很容易让作品充斥着生硬的论文式语言。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您像是在和读者对话一样,语言好玩有趣。
    彭懿:这可能因为我是一个作家的缘故吧。作家写小说,与学者写论文不一样。作家更多的是考虑读者,我写的这个故事是不是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而学者的着眼点是如何建构我的理论世界。
    我是把这两本书当成小说一样来写的。
    我每写上几句,都会想:未来的读者看得下去吗?换句话说,在整个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对面始终坐着一群读者。
    这是这两本书的读者对象决定的。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这两本书是写给家长看的,我不可以写得枯燥无趣。如果家长看不下去,他就会把它们扔到一边。
    赵轩:您的作品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关键词——图书馆。似乎许多经典作品都是经过外国图书馆推荐给孩子们阅读的,比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推荐的“最受孩子喜爱的100本童书”、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推荐书目等等。图书馆在国外的阅读指导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与在中国的情况似乎完全不同。
    彭懿:这是一个让人痛苦的话题。我跑过江苏、浙江不少小学的图书馆,我只能用大失所望来形容。书少不说,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书商做的伪名著系列、不值一读的廉价书。看上去花花绿绿一大堆,其实全是剪刀加犟糊生产出来的。小学图书馆缺乏资金,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小学图书馆的老师根本就不知道应该买什么样的好书给孩子。我们的小学图书馆,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的体系。在日本,小学图书馆协会每一年都会有好书推荐计划以及“看好书,写作文”一类的征文大赛……
    所以,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是,如何能让真正的好书,走进我们的小学图书馆,送到孩子们的手中。任重道远,但还是应该行动起来了。至少,出版社就应该多出一些指导儿童阅读的书。据说接力出版社就有一个庞大的出版计划,计划在几年里,为家长和小学老师出版一百种阅读指导书。
    
    原载: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1月18日 12 版)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2年01月18日12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