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成就一段菊坛佳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郦国义 参加讨论
八十年前,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先生编剧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首演于上海,他先演韩信,后又演萧何,使该剧成为广大观众喜爱的麒派代表作。八十年后,新编历史剧《成败萧何》在上海京剧院诞生,承继了老院长周信芳先生的文脉和戏脉,体现了京剧院主创班子师承前辈艺术家的虔诚和对艺术流派传承的自觉。这在当今浮躁喧嚣、瓦釜雷鸣的文化氛围中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成败萧何》是上海京剧院继《曹操与杨修》之后,在新编历史剧创作上又一个成功的里程碑。借古喻今、针砭时事,曾经是一个时期来新编历史剧创作的重要理念。《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便是这样的佳作。而上海京剧院对新编历史剧创作更重要的贡献是:从《曹操与杨修》到《成败萧何》,通过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历史人物形象,给人们以更深刻的历史启迪。它提升了京剧的文学品位,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增添了亮色。记得刘厚生先生评《曹操与杨修》的文章,篇首第一句话就是:“两个性格在这里碰撞!”他将《曹操与杨修》的诞生称之为“京剧大作出现”。今天我们沿用刘老的话,不妨可以这样说:《成败萧何》是京剧大作又现,为京剧艺术长廊又贡献了萧何、韩信这两个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
    特别应该一提的是《成败萧何》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从戏剧文学的角度指出传统京剧在创作上的一些问题:一是陈旧的历史观,二是人物性格简单化,三是结构松散,四是语言粗糙。而《成败萧何》的剧本,在这四个方面都有突破和提升,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其体现的科学历史观。“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这是史学家分析历史事件应取的态度,也是《成败萧何》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中遵循的理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败岂能由萧何!”这是《成败萧何》的画龙点睛之笔,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不同的语境下,人们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体悟,各有各的感慨!而《成败萧何》演绎的萧何、韩信之悲剧,至少向观众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真谛:决定成败的岂止是萧何,成败岂能由得了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妇孺皆知的成语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而今,《成败萧何》将这个悲剧的众多成因在舞台上艺术地呈现,让观众沉浸在麒派艺术的享受之中感受历史和人生的启迪。可以说这是该剧最大的魅力和成功。
    剧本是有底蕴的,演员的造诣是值得赞叹的。但是,观众还有期待:期盼能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中“三生有幸”这样脍炙人口的唱段,期盼舞台的调度能给人更震撼的力度和空间……
    周信芳先生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演了几十年,改了几十年。我们的《成败萧何》正年轻。相信通过不断的修改打磨,《成败萧何》将追随《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就一段承前启后珠联璧合的菊坛佳话!
    原载:《文汇报》2010年6月02日
    
    原载:《文汇报》2010年6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