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高雅音乐“市场”更广阔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许渌洋 参加讨论

    在今天的中国,欣赏一场高水准的高雅艺术的演出已经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困难。曾几何时,国内观众曾经过着一年盼一位顶尖大师,两三年盼一支著名院团,许多年才能看到一部高水准歌剧的日子,而这样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全球化日趋成熟的今天,全球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资源配置格局正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高水准音乐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中国正逐步在这一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文化重镇为前沿的国内古典音乐演出舞台上,越来越多的音乐大师和明星艺术家来到中国,随着阿巴多、海丁克、波利尼、努奇等一批当今最优秀古典音乐家的轮番登台,以及众多国际顶尖演出团体的竞相到访,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严肃音乐产业新兴市场。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国内演出市场的表现再一次巩固了这一局面,并呈现出异彩纷呈、别开生面的景观。同时,国内各大演出策划机构在这一年中都表现出了极好的组织能力。一方面为优秀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表演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了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观众消费日趋理性,古典音乐演出票价总体保持在一个适度区间内,这些都为催生健康的高雅艺术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歌剧:量在变,质也在变
    中国本土歌剧演出市场从来没有像2010年这样繁盛与多彩,这不仅表现在剧目数量的增加和艺术品质上的提升,也表现在剧目种类的多样性和体裁形式的多元化上。
    2010年,国家大剧院以经典性为主线,在歌剧节期间原装引进了莫斯科大剧院版的《欧根·奥涅金》,该剧新颖的诠释理念虽然挑战了人们以往对该剧的认知,但仍拓展了国内歌剧观众的欣赏视野。歌剧节期间的重头戏是大剧院推出的威尔第的《茶花女》、比才的《卡门》、多尼采蒂的《爱之甘醇》(为该剧创作178年以来在中国的首次演出)三部西方经典剧目的全新制作版本。
    邀请国际化的演出团队进行创作,采取中外歌手分组上阵的方式,同时邀请世界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大师统领乐队。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在音乐表现方面都显示出了自大剧院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准,更找到了一条符合国际惯例又兼具中国国情的歌剧生产模式。同时国家大剧院继续完善国际性的联合制作体制,并健全了剧院核心剧目复演机制,不仅继2009年后再次邀请歌剧大师里奥·努奇担任歌剧《弄臣》的主唱,同时第五次复演了原创歌剧《图兰朵》,这些都为国家大剧院向国际水准的歌剧演出生产机构迈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去年秋季举行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塞魅丽》《白蛇传》《咏·别》三部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歌剧,在歌剧制作本土化和原创性方面提供了颇具价值的探索,为这一年的国内歌剧舞台增添了奇异的色彩。这些剧目的上演证明,中国作曲家、导演完全有能力在歌剧这一西方传统艺术领域中施展其艺术创造力。同时也说明一个自由宽容的创作环境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何等重要,而北京国际音乐节在此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理应受到肯定。
    2010年最令人难忘的歌剧演出,莫过于科隆歌剧院带来的瓦格纳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顶尖的制作,高水准的歌手阵容,使中国观众不仅领略到了国际一流水准的舞台制作,还聆听到了以加拿大男高音兰斯·雷恩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演唱家的表演。该剧让我们看到,当代歌剧舞台制作已不仅仅是少数艺术家灵感与创新的释放,而需要有坚实的制作体系作为保障,而这正是中国歌剧制作界所欠缺的。
    去年岁末,关于“中国大歌剧时代”来临的讨论不时在国内外媒体中出现,但中国歌剧舞台内外的有识之士仍需要保持头脑清醒,毕竟无论是从历史积淀,还是从现状评估,这个所谓中国时代的梦想,尽管不是遥不可及的,但仍然和现实有着不小的距离,而中国歌剧界在2010年所作出的工作正是在缩小这种差距。
    音乐会:交响乐遇冷,独奏室内乐受宠
    2010年国内交响乐演出似乎不如2009年那样如火如荼,纵观全年的交响乐团演出状况,国外著名乐团来华的数量总体保持稳定,但演出的表现相对平庸,首次访华乐团的数量大幅减少,而来华乐团演出曲目重复的现象开始增多。在经历了阿巴多的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和海丁克的芝加哥交响乐团之后,国内的音乐听众变得日趋理性和挑剔,国外知名交响乐团在国内演出市场开始部分性地遭受冷遇。面对诸如费城管弦乐团的第六次、伦敦交响乐团的第三次访华演出,国内乐迷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审美疲劳和反应冷淡。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醒国内音乐演出策划单位,只有在对演出的曲目、指挥和乐团进行全面策划后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和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以西安曲江音乐厅、武汉琴台音乐厅在内的地方演出单位亦开始向世界一流乐团和艺术家敞开大门。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科隆古乐合奏团、国王歌手合唱团、维也纳爱乐室内音乐家系列音乐会开始向这些城市走去,这足以说明国内高雅音乐演出市场仍存在着一定的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爱乐乐团建团10周年的到来、中国交响乐团迎来首位外籍首席指挥、杭州爱乐乐团的首个演出季的举办、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横空出世,以及上海交响乐团新任艺术总监上任后的首个音乐季的结束,国内交响乐团间的竞争态势正日趋明显。而国内一线乐团大体上没有摆脱依靠聘请明星音乐家或指挥家提高票房路数,随之而来的是,本土指挥家在过去一年指挥的音乐会大多质量平平,只有极少数可视为例外。
    在非交响乐类演出一边,几乎被国内外钢琴家的肖邦或者“泛肖邦”类音乐会所占据,拜肖邦年所赐,国家大剧院举办了纪念肖邦200周年系列音乐会,波利尼、阿什肯纳吉、傅聪、郎朗、李云迪、王羽佳等14位中外知名钢琴家轮番登场,备受瞩目。在这期间,中山音乐堂所主导的紫禁城古乐季显得难能可贵,加之北京国际音乐节对巴洛克主题的引入,随着科隆古乐合奏团、泰菲尔巴洛克合奏团、繁盛艺术合奏团相继演出,古乐演出在本年度称得上蔚为壮观。同时,国家大剧院将视野投向了平日很少被关注的打击乐领域,在这一年中邀请了包括斯图加特、慕尼黑、圣马丁在内的多支国际知名室内乐团。
    由于运作成本相对低廉,投入风险相对较小,国内各大演出策划机构纷纷将演出项目细分化,小而精的独奏、室内乐演出项目正在受到观众的青睐,这既是对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大型演出运作机构出现后的一种市场应对,同时也是对观众欣赏口味的一种平衡。
    不仅重视明星艺术家,同时更重视主题策划,这是2010年国内古典音乐会舞台上所呈现的新趋势。虽然国内高雅音乐演出市场依旧延续着以明星为主打的思路,但随着国内观众欣赏口味的逐渐提高,对演出策划者艺术鉴赏水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随之苛刻起来,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精良策划的艺术演出策划机构所带来的演出更容易脱颖而出。
    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为例,在明星数量和演出规模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和降低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整体艺术水准。这与音乐节所制定的“从巴洛克到新当代”的策划主题不无关系。正是在这一主题之下,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节目策划部门巧妙地将不同门类和题材的演出进行了整合,并引领观众进行了更为新颖别致的艺术欣赏实践,同时也提供了大量供音乐专业人士借鉴的范例。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3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3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