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出走”:创造更好的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郭艳 参加讨论
顾坚的长篇小说新作《青果》和一般的底层叙事有着相当大的区别。《青果》通篇读下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主人公金龙身上不再带有非常敏感的城乡身份意识,他所思所想的恰恰和这些东西拉开了距离。金龙厌倦了高考和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他否定了家人让自己当一个城里人的愿望,赤条条地去了扬州城。金龙是懵懂青涩的,但他在扬州几年的人生经历实际上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即便不上大学没有吃上商品粮没有铁饭碗,金龙们一样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在小商品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别日渐缩小,生存的压力不再是为着三餐温饱发愁,中国农民从乡土社会到现代城市的“出走”也具备了不同的特质和理想——“出走”的不再是身体而是灵魂,出走的目标不再是像城里人一样生活,而是构建一代农村新青年自己心目中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化,像金龙这样的出走会越来越多。城乡的身份意识不再是出走的动力,从乡土中出走的是一份坚定的属于青春的向往。
    这类从乡土中出走的叙事是现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无论从乡土出走的是小知识分子、农民、手艺人还是流浪汉。《青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转型期乡土社会新青年建构城市生存的文本。之所以说是建构生存,因为《青果》描述的中心不再是打工、做生意中的苦难和艰辛,而是小心翼翼地在金龙的打工生活中浸染了青春的诗意和梦想。文本中呈现出了人生敞亮仁义的一个个断章。在真实的生活细节摹写中,理想的人生竟然获得了某种得天独厚的根基。金龙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不再有着城里人和农村人这种刻骨铭心的标签。金龙在艰难世事中一路前行,周围聚集着一群同样质朴纯净的乡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继续着乡土情义和民间传奇。写实主义的“出走”大多带着悲凉的调子,在世事艰难面前一点一滴地控诉着人生的黑暗与丑陋。而顾坚笔下的“出走”主题,终于在浪漫理想的叙事中走入人生的光亮与美好。主人公金龙似乎满怀信心却不知道自己来城市到底要干什么,他对于打工生活颇有兴趣,却在沉思默想中和这种生活拉开距离,他辛苦赚钱却珍视友情、亲情和爱情,他被裹挟在市场经济的情境中却时时回过头来描述乡土伦理的宽厚亲切!一群涉世未深的青年,没有学历、文凭和固定收入,经营小本买卖,租住简陋的廉价房,起早摸黑练摊……这些青年打工者知生活之苦但更知其甘。由于情和义的介入,甘苦以共的创业生活在得到金钱回报的同时,融入了传统伦理的亲和与大气,充满了苏北地方的烟火气,可以这样说,《青果》是一个关于当下城市生活某个维度的民间传奇。
    在日渐疏离乡土传统的社会情境中,顾坚通过金龙辈新青年走出乡土社会的叙述,在城市生存的空间里映刻了当下中国日渐稀薄的乡土伦理、风俗民情、民间情义……带着20世纪末的怀旧情绪,我们读到了城市生存中乡土伦理新的诗意烂漫,以及乡土对于中国城市新阶层新叙事的强大支撑。当然随着金龙们的成长与成熟,乡土伦理的支撑会日渐减少,金龙们在城市生存中如何确立新的精神价值取向?是否会演绎新的民间传奇?这些是这个文本可以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现实生活的砥砺磨练给顾坚带来了一种生存的激情。在文字飞扬中,顾坚寻找着同龄人失落的梦想。但是《青果》在浪漫理想的生存建构中,如何触摸一代人成长的疼痛感,呈现转型时期乡土伦理和新的城市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一群乡党在市场经济情境中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命运,应该成为顾坚以后创作中更用笔力的地方。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26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