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建设,是任何时代发展都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建设人或塑造人,有着多种的方式,但文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文艺能从精神上、从灵魂深处挽救人、唤醒人、改变人,给人以思想、信念和力量。这是文艺的特征,也是文艺的使命。我国优秀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在其30年的创作历程中,成果丰硕,其代表作品《落泪
是金》、《部长与国家》、《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是新中国报告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就在于其创作正确地处理了文学与人民的关系,人民性在其作品中获得了较高的实现程度。在何建明30余部报告文学作品中,民生题材和公仆题材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分量。无论是高校校园里的贫困生、利益和尊严受损的农民,还是为民纾难的纪检书记、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己任的村委书记,都表现出了人民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和顽强的生活意志,体现了何建明充分尊重人民价值主体地位的创作诉求。在其作品中,人民群众不是只需要被拯救、被满足、被关怀、被启蒙的被动而消极的对象群体,他们更是历史和时代进步的主人,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实践力量。长篇报告文学《部长与国家》中,在“独臂将军”石油部长的背后是那群有着钢铁意志和豪迈情怀的石油工人的群像;《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揭示了农村改革大潮涌起的倔强的内在推力。这里的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是人民的更为本质的表现。 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真实性,而要写出真实,就不仅要写出事件和人物的现象的真,还要求表现出寓于现象之中或隐于现象之后的本质的真。“以文化人”,要求作家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因为只有本质真实的才是深刻的、彻底的,才能说服人。在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中,透过余秋里、秦文彩、梁雨润、吴仁宝、王淦昌、陈月盘等人物个体,为读者展现出了整个时代的某些本质方面;而时代的某些本质方面,也为这些人物个体铺陈了历史性出场的背景。 在处理个体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上,何建明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个体与国家一致性的强调。无论是《部长与国家》、《一个人的国家记忆》,还是《国家行动》、《国家日记》、《共和国告急》、《中国高考报告》等“国字头”作品,都显示或揭示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个体与国家之间损益与共的一致性。与此相关联的是何建明的自觉的政治审美追求。无论是表现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利益》,表现追求共同富裕的《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还是表现科学发展观的《永远的红树林》,政治审美始终是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着力点,也是其作品表现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地把握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的又一个基本经验。 文艺对人的教育功能,最重要的体现在文艺作品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所发生的影响上。因此,“以文化人”要求作家坚持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地处理反映与引领的关系。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艺术地处理了反映与引领的关系,既做到了报告文学纪实性所要求的严格的真实性,又实现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作品,并以之引领人民精神生活的自觉追求,这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当下发挥文学作品的引领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记录了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中的许多重要事件:石油工业的发展、农村改革的先声、三峡移民工程、北京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记录了矿难、反腐、民生、高考……可以说,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就是一个时代缩影,深刻反映了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的伟大实践,反映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壮阔活动。作家还通过余秋里、康世恩、秦文彩、梁雨润、吴仁宝、王淦昌,以及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中涌现的英雄等人物形象的塑造,给读者展现了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和价值信念,张扬了浩然正气,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写作《根本利益》和其他一些作品时,何建明也触及社会上许多负面的东西,但他不是为写负面而写负面,不是要一味展览丑陋和阴暗,而是为了以之强化正面的力量,增强读者战胜丑恶的信心。这样,作家写的就是健康的大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并且是可以消除或化解的负面因素。既做到了真实反映,又做到了积极引领,较好地把握了二者各自尺度和相互关系。 何建明报告文学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在于其在原创性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何建明对梁雨润的发现、对陈月盘的发现、对“台州农民革命”的发现,在大学校园的发现、在SARS京城的发现、在汶川灾区的发现……这一系列发现就是一种创新——作为形式创新基础的内容的创新。在形式上,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在继承传统文体严格的纪实性、雄辩的政论性与生动的文学性结合的基础上,又表现出诸多原创色彩。《部长与国家》、《根本利益》等强化叙述的故事性和行动性(或动作性),使人物塑造“小说化”;《落泪是金》中作家叙述与作品人物“自述”交叉互现,形成了报告文学形式上多主体叙事的独特板块结构;《永远的红树林》是为理论——低代价增长理论而写的报告文学,不是通过理论塑造人,而是通过人来写理论,是理论的文学……这都形成了其作品独特的表现品质和风格。“以文化人”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报告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它在感性基础上多了理性的成分,在想象基础上多了现实的成分,这种审美特征在“以文化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 原载:《光明日报》2010-02-18 原载:《光明日报》2010-02-1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