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诗集《废墟上的歌者》评论摘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肇星等 参加讨论
年轻诗友王明韵的《废墟上的歌者》令人震撼。它在无声地为读者注入与灾区同胞同呼吸、共命运的悲壮、激情和力量。
    明韵是专业作家,我是业余习作者,他比我年轻多才;同时,读了他这本新作又知道,我们在对人类艰难经历等方面的共同感受很多。
    明韵在这特殊时刻对自己的定位是准确的,表达是真诚的。他歌唱的不是废墟,是对人民的深情。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废墟都有与其表面价值相悖的内涵。马克思曾经赞扬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天才,也产生了天才的时代”,而“文艺复兴”正是萌发在欧洲中世纪的黑暗里,特别是十三世纪的欧洲瘟疫大灾难中。是灾难更让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神仙,活着和改善生活都得靠自己和科学。说得近一点,当代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国际组织——联合国也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是和洪水、干旱、地震等灾难联系在一起的,但我们这个民族从没有溃散过,反而愈挫愈勇。
    明韵歌颂了我们党、政府、军队和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团结友爱,赞扬了各国友人的真诚援助,他本人也参加了抗震救灾。“废墟上的歌者”有理由相信,他呼唤的美好未来就在中华儿女的万众一心和英勇奋斗中。
    ——李肇星  
    大地在震动,心在流血,诗人来到了天塌地陷的地方。他含泪记下了那令人心悸又心痛的一切。在流血又流泪的大地,他遇见了他的、也是我的朋友,雨田,潇潇,还有祁人,还有更多的相识的不相识的朋友。无数的生者和死者,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们的泪水流在一起。这是大悲和大爱铸就的诗篇,这是世上最动人的诗篇。
     ——谢   冕  
    圣洁的情感、美好的人性、悲悯的胸怀与诗人独特的观察方式及思维方式相结合,使这支在地震废墟上唱出的歌,不只是大灾难后悲情的倾吐,更以其丰厚的审美内涵,为大地震中的逝者树立了一块诗的纪念碑。
    ——吴思敬  
    王明韵的诗从个人角度感知大历史事变,从无法掌握的生死中窥见生存的困境,从而产生出复杂而丰富的震撼效果。诗人擅长处理细节,将宏大场面展现在家庭私密空间,它与过去社会学意义上的“宏大叙事”不同,同时也不是我们熟悉的历史史诗,这种艺术表现的新颖性是无可置疑的。
    ——程光炜  
    作为一位有三十多年创作经历的实力派诗人,王明韵在民族危难时刻,以抱病之躯,怀一颗挚爱之心奔赴灾区,以亲身参与和生命践行,谱写了一首首回肠荡气、净化灵魂的诗篇,而这场充满激情与艰险的写作本身也是一首感人的诗。
     ——张清华  
    在废墟上歌唱,是一个诗人的诗歌选择。他在履行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使命的同时,正着意于完成属于他的审美使命。从王明韵略显沙哑和粗糙的嗓音里,我感受到了那穿行于一声声叹息和哀伤中的悲悯情怀,听到了人类面对苦难的生命意志和对于幸福、安宁的渴望。
     ——汪剑钊  
    在这部诗集中,王明韵虽然时时表达着一个诗人特有的社会责任感,但他始终用一种悲悯的人道主义的情怀来关注日常生活中灾区人民的状态。我在阅读王明韵的这部诗集并撰写读后感的期间,正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他乡异国的环境让我对王明韵的诗歌更感到一份亲切和真挚,这无疑是王明韵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5·12”大地震诗潮中不会让人忘记的血泪之作。 
    ——王   干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17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