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感伤而温暖的还乡之旅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剑军 参加讨论

    王国维先生将诗人分为两种: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然而,高建群似乎要复杂一些,因为,他介乎客观和主观之间,是一个既叙事又抒情的“诗人”。高建群的小说无疑追求写人状物的客观效果,但是,自我的存在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在他的叙述和描写的几乎每一行字之间,我们都能感觉到他的情绪的波动,都能看到一双沉静的眼睛——自信中含着忧郁,热情中蕴着感伤。写作的时候,他像一个孤独的骑手,独自在无边的草原上,向着故乡的方向,踽踽而行。
    《大平原》是一部个人和家族的传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隔着五十年的人生路向回望,无尽的追怀里杂着淡淡的感伤,充满了对故土的思恋和对亲人的深情。高建群是通过写作来回归故里的。这部小说有着春天的温暖,但也有着秋季的感伤。淡淡的感伤,这是高建群这部长篇小说的一个基调,也是它的一个特点。这与作者的生命感受,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年龄的变化,人的心境和情绪,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是听歌,少年听之,豪气冲霄汉,中年听之,断雁叫西风,老年听之,客舍无眠到天明。高建群对岁月的流逝所导致心境的变化,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在《大平原》里,充满了他对这些变化的带有悲剧意识的描写。尤其是五十岁时的生命体验,对于高建群来讲,有着苍凉而沉重的性质——五十之年,他认识到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真面目。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这就是说,到了五十岁,人就会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不可凌越的高度的存在,就会变得更加谦逊和自抑。
    高建群这部小说的叙事方式是散文化的,或者说,是主观化和抒情性的。在写人的时候,作者努力追求客观效果,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叙述者“没有增之一分,也没有减之一分,纯粹的客观叙述而已”。但是,他的叙述语调里,却浸透了作者的主观情绪,即使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作者也会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添加上去,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险恶的黄龙山,宛如一只巨兽的血盆大口,正静静地满怀恶意地等待着这些闯入者。那时人们还不知道,这一片绚烂的美景令他们迷惑。”这样的描写,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充满延伸性的说明和补充的分析性,而不是纯粹客观的描写。内里弥漫着一种浓浓的诗意,就像信天游一样悠扬而沉郁。
    但也有缺憾。首先是书名。“大平原”三个字不够新颖,而且,也不能涵盖全书的叙事内容,因为,从篇幅的比例来看,有相当大一部分写的是陕北的生活,而那是属于高原的。所以,还不如叫《我的大地》,因为,大地是故乡,是养育生命的母体。其次,对当下的“新生活”写得太平淡,太平面,与前边大部分的内容不甚协调。总之,如果将这部小说比作一条河,那么,它的上游流深湍急,喧豗奔腾,充满力量,而下游则是另一种样子,虽然很清,但是也很浅,失去了那种一往无前、不可羁绊的气势,显得气弱力衰。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它的上游,而不是下游。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