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裁缝的女儿》,觉得它打开了一扇别有洞天的门,吹进了一股清新质朴的风。奠定它能焕发艺术魅力的基础,主要在生活的原汁原味原生态。朴实无华,切近逼真,正是一种天然纯美。人生的韵律,泥土的芳香,交织成传记性的《裁缝的女儿》。 这部书,就是王晓春跟小弟说的悄悄话,而实际上,小弟乃是芸芸众生的代称,悄悄话乃是晓春坦陈自己处世为人的内心。她的追求、她的志向,是纯洁的,是高尚的。作品描叙了晓春作为女性、作为医生,亦即作为家庭和社会一员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同时,用她作轴心,舒展开来上个世纪40年代至今60余年黑土地上卜奎城乡世态人情景物风光的画卷。情思绵密,细节新颖,质感亲切,引人入胜。例如写蜘蛛吸蝎子毒一节,若非对生活中人与人的琐事也给予审美的关注,是无论如何编造不出的。全书事件多由这些镜片镶嵌而成,优雅丰润,透彻晶明。 作品是在时代的坐标点上,来显示晓春的性格与命运的。晓春这样的性格,在压抑人才时代,不得不随波逐流。惟其到了“老人家南巡讲话”之后,她“就想开一个诊所了”。此前虽曾有过想法,但总困于“勇气不足”。“现在老人家给了我自立诊所的勇气”,她要展翅飞翔了。正是历史的转折,赋予了晓春命运的更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部书是一位中医专家终于功成名就的传记。它以晓春性格与命运的故事,描摹一种人性素质和人生信念。人的生存环境虽受时代制约,但人的生命价值,则因人之有无理想以及为之坚持的韧性而各自不同。晓春自幼痴迷“三根指头定乾坤”,这梦想促使她坚忍不拔又乐观豁达。当大地回春,便水到渠成。这样的历程,使读者在审美体验中自会领悟:矢志不渝并把握时机,呵护自己和他人生命,才活得更有滋味有价值。这是生命的启示,是灵魂的旗帜。 从人生历程角度体会,这部书还蕴涵相当的史诗和地方志意味。写乡土民俗、老街景物,胡同情愫,历历在目,它堪称一部氤氲画意诗情的卜奎地方志。但是,作为中华之鹤家乡的近代史,则又未免不足。写人生的历程,也是写历史的轨迹,应该同步树立标识。 我觉得重阳沉迷采访对象的自述和个人往事的回顾,未能完全超脱出来,客观创造虚幻而真实的第二世界。因此作为小说艺术,《裁缝的女儿》的技巧尚待进一步圆熟。相信作者会在新里程中达到新高度。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5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