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萧萧集》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丹增 参加讨论

    对于大部分作品而言,书名具有点睛之意。因而当我收到左代富的《萧萧集》手稿时便对“萧萧”二字产生了兴趣——是形其词章的音韵节律之美?还是历经沧桑的词人俯仰天地抒发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宇宙人生大感慨?翻检之下,发现此之“萧萧”并非彼之“萧萧”。倒是另一首诗与集中的辞义至为贴切,那便是250年前“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于一帧墨竹上的题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古人有“诗中有画”之论,而词集《萧萧集》恰是由这枝枝叶叶汇成的“民生画廊”。
    词集作者左代富从政30年,长期身居“官”位,时任西部一个地级市常务副市长。我们知道,当下的官场可是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的去处,身处其间的左代富其人生感慨不可能不多。然而《萧萧集》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对此似乎并无兴致,或是无暇喟然。他的目光,他的爱恨喜忧全然被另一片天地所牵系。长歌短吟之间,他用手中的笔将我带进那座对我而言尚不熟悉的城市。这支笔避开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高档奢华的星级酒店,绕过了风情万种的富人区和每个城市都拥有的“形象工程”,于通衢深巷山野农家之中,与一个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劈面相逢,执手以话。全集一百二十余首词作中写普通老百姓的占三分之二之多:《扫地先生》《拾废翁》《保姆》《交警》《出租车夫》《峨嵋山挑夫》……抒其情怀,状其形象,忧其忧,乐其乐,词人用他繁富而敏感的心弦共鸣着这片土地,于感同身受的吟咏中流露出沉重的使命感和一个从泥土地上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深切的乡土情怀。
    有意思的是,作者也将自己纳入了这条画廊之中,几乎纯然以临摹或是白描的手法叙写自己的喜悲哀乐。其中《河满子·会中》一首饶有趣味:“又见会中灯下,言者露齿流津。秋雷多情梁上急,喜报满座诸君。怨听语升言落,愁眉苦对风声……只盼会海生快艇,送我快赴农村!”一派白描中作者深沉急切而复杂的情感跃然纸上!
    作者的自况之作极少吟风弄月,倒酷似一个市长的“工作日志”。有欢乐兴奋:《改制》成功,《调解》见效,《招商》告捷;有忧愁惭愧:《访贫》惊心,《抗旱》无计;有烦躁厌恶:文山会海,空谈误事;有辛苦劳累:救灾归来,《十五梅面馆晚餐》时,“落座长面和汗吞”……说到时下政府官员,人们大抵贬多褒少,读了这部词集之后,或许我们对当今“州县吏”们会另有一番心得。
    《萧萧集》共收作者近三年的词作计120余首。从小令到长调,曲牌多达40余支。其中《唐多令》《岁寒三友》《摊破南行》等词牌已鲜有填者,而左代富游刃有余。不仅所用词牌丰富,行律较严,且语言形式独特,造境别开生面,独到之处颇多。似可称为“新古典”?
    据说《萧萧集》已是左代富的第二部著作。古体诗集《涪水行吟》于三年前出版。以一个政府官员的繁忙而能有如此“高产”,足见其对于古典诗词的挚爱。钦佩之余我有一个更深的感慨:像这样热爱和传承传统诗词的人太少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闻歌咏以觇国风”的诗教传统,到唐宋时代诗歌的全民普及:“诵于牛童马走之口,写于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有井水处即有柳词”,诗词歌赋如同阳光和水,始终舒展,滋润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气质,表达着中华民族两千年心路历程。曾几何时,我们为诗歌终于“摆脱二千年来传统形式的束缚”而欢欣鼓舞,但是仅仅百年,诗歌在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就整个社会而言,诗歌对普通人的疏离状态不能不让人悲观。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古典诗歌的重新认识和探索,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儿曹与汝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中华民族“美丽的文化精神”不会也断然不能灰飞烟灭,她必将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生生不息,代代风骚!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