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人间有好诗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毕胜 参加讨论

    人间要好诗。现在叫诗的东西有点泛滥。好多写诗的人对诗没有敬畏心,诗不像诗。王顺彬的《记忆中的云》,诗味浓郁,诗意盎然,我以为,有三个结合:一是古典诗意和现代意境的结合;一是哲理与想象的结合;一是时代意识与自我心灵的结合。
    诗集卷一“红色回忆”,是革命圣地的歌吟。表现娄山关,吟唱的宝塔山、井冈山,写出了革命历史的深厚记忆和情感。这样的诗题写得多了滥了,包括领袖的红色经典诗歌,如何从这个已有的经典中脱颖出来,是一个挑战。王顺彬找到一种古典诗歌的小处着眼,比如娄山关的雨雾,狼牙山的鹰。有如元曲小令的清新、具象、可亲。政治情感不全是激烈的金戈铁马。从个人心理来表现,既有历史意义的回瞻,也有自我心灵的发现。
    哲理是诗的灵魂。但哲理是通过想象表达出来。诗是语言艺术,语言不是标语口号,而是情感想象,是诗意升华。诗人在故乡、亲情的一组诗札中,通过具象抒写生活的哲理:“黑夜从白纸上开始,白昼在白纸上变薄”。从自己的心灵出发,无论是感受红色的历史,还是抒写现实人生场景,让诗中有思、诗意与哲思相统一:“母亲的针真的老了/但母亲/仍像针一样站着/仍像针一样亮着”。这个诗意形象是关于母亲的,也不仅是关于亲情的,人世沧桑,历史前行,坚定坚守,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一尊深厚的精神雕像。
    还有一点是,诗的语言要讲节奏感。都说诗是炼意、炼句,可是,有的人却常常是在搞诗的篇幅竞赛,说这是诗的行为,我以为是很可疑的。诗的凝炼也好,精粹也好,节奏感把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王顺彬的诗,大小由之,长短自成,是力图从心灵的感受中去把握诗的节奏,有了大的政治意识和心灵情感的结合。他为红色历史讴歌,也为底层民工们写诗,为动物、大海吟唱,以诗描绘生活中的人生百态,认知生活、期待未来,抒写美好、也表达不甘。这样,不乏高昂的政治情怀,使他众多诗题有着鲜明的哲理与思索。同时,又从一些具象物事入手,比如云海、老鹰、大手、飞鸟等等。在大意识与小情怀的结合上,完成了对于抒情诗的书写,既有激昂的主题,节奏也徐缓有致。
    当然,从诗题的统一性看,集子中有的诗题重复,或者,诗人在追求诗意的哲理上,要更为形象和凝炼。“伟大的水已经流过去。而涛声,却万年难忘。”《坐在山上》。这样的句子,总觉得有点玄虚。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