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山形依旧枕寒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宏图 参加讨论
《四棵杨》  寒川子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我们栖息的这个星球上,连绵不绝的土地,成了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居所。星移斗转,土地不仅是人们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的场域,也成了他们展现创造力和才智的巨型舞台。在世代传承的文化、文明成果中,人们生机勃发的精神得以凝聚,构成了一脉脉源远流长的独特传统。其间不乏歌舞升平的盛世,但更多的是不计其数的灾祸,自然的暴虐,周期性爆发、没完没了的血腥争斗与屠戮,构缀成了一幕幕绚丽多彩、可歌可泣的史诗。而这也正是生活在中华腹地上的人们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有关乡土世界的书写可谓汗牛充栋,蔚为壮观,上有周立波《暴风骤雨》、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柳青《创业史》,下有路遥《平凡的世界》、阎连科《日光流年》、莫言《生死疲劳》等,而寒川子的新作《四棵杨》以“四棵杨”这样一个普通的河南乡村为聚焦点,用史诗般的雄浑笔力,展现了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后期近三十年的乡土社会的风云变幻,为这一系列增添了鲜活的汁液。
    细读之下,不难发现,这部八十余万言的皇皇巨著包含着里外两层结构。在表层结构上,作者依次展示了数十年间接踵而至的激进诡谲的政治变革给乡土社会带来的巨大震荡,从土改分田到合作化运动,从浮夸荒诞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到饿殍千里的饥馑,从包产到户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从反潮流到移风易俗,不一而足。整篇叙述不是出自单一的视角,作者利用全知叙述的优势自如地游走于众多人物之间,万风扬、李青龙、成有林、白云天、老烟熏等人曲折的命运遭际折射了整个时代的急剧变化。不难发现,昔日乡村的面貌荡然无存,原有的人际关系、组织结构被无情地撕裂、重组。和其他中国人一样,“四棵杨”的农民经受了这翻天覆地的变迁,并且忍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与苦痛。
    与令人眼花缭乱的表层相比,更耐人寻味的是小说的内在层面。虽然政治的风云此起彼伏,人们惊奇地发现,构成乡土世界的肌理在相当程度上还是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套用陈思和先生的分析,这儿显现的是一个相对自足的民间世界,虽然遭遇政治的强力不停顿地侵蚀吞噬,但它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保存了自由活泼的风貌。而构缀成小说的大部分内容便是对民间风俗生活场景的精彩描摹,诸如生老病死,婚丧娶嫁。而那蓊郁挺拔的四棵扬无疑成了这种民间生活活力的象征,它不仅是这个村落的保护神,而且与这儿的人们构成了共生共存的血肉联系。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场景莫过于全村人齐心协力保护杨树。村干部万风扬出于一时的功利考虑,想砍倒这四棵被视为村魂的杨树,平日里温顺驯服的村民们被激怒了,他们与万风扬在树下紧张地对峙,最后使他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这一壮举不仅是村民力量的显现,也集中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在政治运动的漩涡中,正是这在土地深处奔涌的生命力,使他们与威临天下的政治权力巧妙周旋,尽其所能捍卫了生存领地。其间免不了装神弄鬼,阳奉阴违,虽然并不那么光明磊落,但在当时的情境中,不失为高超的生存策略,这不仅使“四棵杨”村在大饥荒中大大减少了死亡人数,而且也让平坟一类的政治闹剧最终不得不草草收场。这些都可谓这部小说引人瞩目的亮点。
    寒川子早年精研西文,后转向中国传统典籍,中西学养相得益彰。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继承了古典白话小说简洁明快清爽的特点,同时也汲取了近代西方文学描绘精确细密的长处,诸多元素在他胸中汇成浩然之气,一旦喷薄而出,便凝聚成这部颇富震撼力的巨著。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5月14日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5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