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对中华文化的深情礼赞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谭旭东 参加讨论

    近几年,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长诗喷发期,一批诗人都写出了优秀的长诗。比如说,王久辛创作了《大地夯歌》、商泽军创作了《奥运中国》、丘树宏创作了《共和国之恋》、洪三泰创作了《神州魂》、桂兴华创作了《前进,2010!》,华文峰创作了《中华之歌》和《新中国之歌》,这些都是相当有影响的政治抒情长诗,发表或出版后都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华文峰是那种很执著也很有理想的诗人,他试图用诗歌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坚守,也立志以诗歌的方式来建构人们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认知。品读《中华之歌》和《新中国之歌》,既感受了诗人华文峰的浓郁的诗情和激昂的理想,也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新中国之路的辉煌与坎坷而深深震动。《中华之歌》和《新中国之歌》是两首气势磅礴、意蕴深邃的长诗,是诗人华文峰给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上的精美礼物。今年,华文峰对《中华之歌》进行了精心修改,定名为《古老的长歌》;对《新中国之歌》也进行了修改但保留了其原名;还创作了一首长诗《天地人之歌》,然后将三首合成一部长达12636行的《中华之歌》,可以说创造了新诗创作的一个纪录。这部蕴涵诗人炽热情感的长诗,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肯定:
    一是展现了诗人良好的人文素质。从《古老的长歌》到《新中国之歌》,再到《天地人之歌》可以看出,华文峰是一位学者型的诗人,具备着多方面的知识储备,有很开阔的人文视野。无论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礼仪、历史文化,还是天文地理、科技发明、农业园林和经济发展,诗人对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较深的了解,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具体来说,诗人的人文素养表现在:第一,诗人对历史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辨力;第二,诗人对传统文化有较强的吸收力和对文学现代性的探索精神;第三,诗人对政治的敏感性;四是诗人哲学思考能力。新诗创作今天已经进入了艺术瓶颈,写诗的人很多,但读者很少,很多诗人和评论家把其主因归于新兴媒介对文学的冲击,但大家可能忽视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诗人的素养,尤其是诗人的人文素质的问题。一位优秀的诗人,不能仅仅靠玩弄意象,耍语言游戏赢得读者,还需要有大视野,大情怀,也就是需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对历史的认识,对哲学的思考,还有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读华文峰的长诗,感觉他融合了诗人的豪情,历史学家的严谨和政治家的气度。因此,无论叙述,还是抒情,还是述理,都显得大气从容,也给读者一种深沉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这部诗有机地融合了史诗和政治抒情诗的美。新诗发展到今天,已近一百年,但能写长诗的人很少,尤其是善写史诗和政治抒情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就是因为写史诗,历史观很重要,诗人一定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判断;而政治抒情诗需要诗人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古老的长歌》《新中国之歌》和《天地人之歌》很显然都属于史诗,而且都是对历史的线性思考和叙述,如《古老的长歌》向我们展现了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可以说是一部中华文明的诗性史册;而《新中国之歌》不但叙述了新中国之路,而且也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做了一个全面的展示,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新中国的成长史。对这样的史诗,一定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即诗人能够正确地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能够给予历史人物和事件一种准确的定位。而且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是辩证的科学的,尽可能公正的。应该说,华文峰做到了这一点,比如说在《新中国之歌》里,在评价各个时期的人物和事件时,都是以史为据,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的。以新中国文学成就为例,就可以发现诗人有很准确的判断。诗的第十二部分叙述新时期文学时,就有“新生代的产生和新形式的探索那是历史的延续和流淌”的诗句。众所周知,当代文学界很多学者和批评家都以为新生代文学与文学传统是断裂的,而且也有很多人认为先锋文学和艺术是完全反叛性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判断上的失误,其实新生代作家和先锋作家的创作无论形式上,还是精神气质上都没有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母语文学的熏染。当然,《古老的长歌》《新中国之歌》和《天地人之歌》也属于政治抒情诗,而政治抒情诗是需要诗人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的,这也是当代很少有优秀的政治抒情诗出现的原因。因为很多诗人都是很自我的,甚至有的完全是书斋型写作,对社会,对政治不了解也不敏感,尤其是对基本的政策都缺乏认识,是不可能把握好这种大题材的。华文峰担任政协领导,并且有中文、法律和经济等跨专业的学术背景,他洞察社会,了解时局,对历史和现实都有研究,因此能够驾驭这种大题材的诗歌创作。
    三是倾诉了诗人的感恩之心。如果你认真朗读《中华之歌》中的每一部分,就不难感受到华文峰的诗里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感恩之情。而这种感恩之情,第一是诗人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对党的感恩。如《新中国之歌》中,诗人就以激越的豪情与诗句,倾诉了他对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赞叹:“青藏公路盘绕入云飞插高天揽月/揽出一路惊险一路神奇一路朝晖/康藏公路飞入长空攀援九天摘月星/攀出一条神奇的天路与星月相随/新藏公路冲下莽莽高原奔向广阔大漠/力压千里滚滚黄沙纵接遥遥天山南北”。第二是诗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两部诗集都有十三段,而且每一段都有十三小段,每一段都有一韵。这是传统汉语诗歌的“十三韵”,诗人以此形式来表达他对母语文化的敬畏与呵护。如《天地人之歌》就描述和歌颂了中华大地的天、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还有中华大家庭的五十六个民族,诗人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华夏子孙的和谐相处,再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第三是诗人对诗歌的信心,对诗歌力量的信心。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写诗的人,从事文学事业的人,应该有这种信心,要相信诗歌的力量,相信文学的力量和文学的价值。
    华文峰的《中华之歌》对新诗创作者也会有诸多启示。比如说,新诗如何借鉴民族形式,如何理解与诠释民族文化,如何把个人气质、个人理想与群体的精神结合起来,如何把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参与意识结合起来,如何把政治与文学有机结合,如何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结合起来……华文峰不是诗论家,但他以创作实践给予了这些问题比较好的回答。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0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