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国而崛起,重展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曾有的雄风,已成为新世纪中国人共有的一个愿景和期盼。然而大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裕和军事的强盛,在很大程度上也应该体现为文化的繁荣,而文化建设若是缺乏一定的精神价值体系作为支撑,就会陷入无秩序无方向的混乱局面,当然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崛起。就这一意义而言,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只有在明确基本精神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才有望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崛起作出与时代需求相应的贡献。 对包括文学艺术工作者在内的中国当代人文知识分子来说,精神价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对于精神价值的不懈追求既源自文艺本身对生命意义和终极关怀的固有向往,又与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即有的兼济天下的使命意识密切相关。在多灾多难的现代中国,为了改造现实社会,重铸国民灵魂,文学艺术家们往往习惯于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出发去从事创作和批评,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文学艺术每每和为社会、为人生的时代主题密切相关,精神价值的理想建构和意义追求当仁不让地占据着文艺活动的关注重心,并以此有力地推动文艺创作及批评的繁荣和发展。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精神价值追求的现实合理性与历史局限性问题。这其中,尽管也有许多人试图作出正面努力改变上述状况,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关于人文精神危机问题的讨论,但是也有不少文艺家出于反拨心理,一度热衷于追求不带任何价值判断色彩的零度创作,明显淡化甚至疏离了社会批判意识和现实人文关怀,在他们那里文艺创作的精神价值追求似乎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后现代思潮的推波助澜,精神价值的失落在社会和文化生活领域里更趋普泛,在有些方面甚至走向价值虚无。主张多元和非中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固然给文化和文艺的求新求变注入了一定的动力,有助于促进文化和文艺在价值取向上的多样化选择,但是,后现代主义摒弃历史、消解主体、削平深度、贬抑崇高的文化立场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精神价值取向的虚无和文化评判标准的失落。随着后现代主义倾向在文艺创作和批评领域中影响的扩大,再加上商业化大潮的涌动所自然冲击起来的种种历史污垢的浸染,这种虚无和失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由于没有了方向的指引和标准的规约,在很多情形之下,抹杀现实关怀、消解思想内涵、趋同大众趣味、追逐商业利润,似乎成了一种必然趋向与合理选择。在价值失范和意义缺席的混乱状况之下,娱乐倾向与拜金主义趁势而上,挤占价值真空,推动着当代文艺创作向着商业化低俗化的方向滑落。应该承认,娱乐功能作为文艺多元化价值取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其自身原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商业机制的过度参与,这种娱乐功能已经向着畸形和病态的方向发展,使文艺和审美逐渐脱离了自身发展的应有精神轨道,沦落成了商家赚取更多商业利润的工具。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文艺的创作和接受成了一种欲望驱使下没有精神深度的意淫式幻想,创作者随心所欲,接受者耽于刺激,虽然经营者在商业利润上大有斩获,其文化上的收获却只有现实人文关怀的日益消退衰竭和文学鉴赏力的日趋轻浮浅薄。 对于人文学界来说,如何改变这一不尽如人意的状况,重新寻回失落以至缺失的精神价值,的确是需要加以认真对待并好好作一番理论思考的大问题,这种思考既有其现实的急迫性,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致而言,一个时代的精神价值按照其在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可以分为两种:一为居于主流或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念,一为处于边缘或从属地位的非核心价值观念。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说,核心价值观念可谓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全社会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是支撑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观念,不仅决定着现实社会文化的基本境况,而且对未来的社会文明走向也有着持久的影响力。核心价值观念的迷失会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故而,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与基本时代任务相对应的核心价值观念,它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和基础地位,引领和主导着整个社会精神文化思潮的走向。但是,在核心价值观念之外,非核心价值观念也可以在边缘对社会精神文化的建构过程起着有益作用,如果说前者可以防止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保证社会群体的凝聚、稳定和基本团结,那么后者则可以增强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在活力,使精神文化建设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活泼局面。以核心价值观念抹杀非核心价值观念的社会,或以非核心价值观念淹没核心价值观念的社会,都是不正常的社会。在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中,二者应该而且可以做到并行不悖。从中国当下现实和未来发展角度考虑,我们认为,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将会有助于这一问题获得较为圆满的解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文学艺术创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之所以会成为目前文艺界及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话题,并不是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机械套用或是庸俗社会学的借尸还魂,而是期盼借助文艺活动进行精神价值建设的热望使然。巴金晚年曾经借助高尔基的名言表明自己的文学观:“一般人都承认文学的目的是要使人变得更好。”朴素的语言蕴涵着深刻的真理: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创造领域,文学艺术归根结底是一门人学,其关注重心是人的精神,力图通过探寻主体的心灵世界、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来促进人及其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完善。故而,只有在以人为本价值观念的指引之下,当代文艺创作才能真正担负起建设精神价值的重任,这是文学艺术本质特性的自然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诉求。 原载:中国作家网2009年07月26日 原载:中国作家网2009年07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